中國民間信仰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把傳統信仰的神靈和各種宗教的神靈進行反複篩選、淘汰、組合,構成一個雜亂的神靈信仰體係。所以說,中國民間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點。
民間為什麼特別喜愛“壽星”
壽,就是壽命。《史記·封禪書》司馬貞《索隱》雲:“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
壽,自古以來,有“五福壽當先”的說法,五福指壽、富、貴、安樂和多子多孫,可見人們對壽的偏重。壽神即壽星,又叫南極老人星,是二十八宿的角和亢。傳說隻有天下太平之際才能見到,沒有它時,便兵荒馬亂。每當它一出現,人們便爭相向它祈求享福和長生。自周、秦始曆代皇朝都把祭祀壽星列為國家祀典,一直到明代始罷。東漢,國家還將祭老人星和敬老結合起來,向全國進入古稀之年的老人授之飾以鳩鳥的玉杖。
傳說,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一位來路不明的老年道土出現在京城,相貌奇特,好喝酒,時而轉來轉去,時而停下占卜,驚動了仁宗皇帝,傳旨召見。老人進宮,落落大方,毫無懼色。皇帝賜予一石酒,老人手舞足蹈,像個孩子,迫不及待地喝酒如久旱逢甘露,喝了七鬥酒後,悠然而去。人們猜測他就是壽星的化身。
壽,在民間美術中,常常用鮮桃作為象征。表現壽星的年畫和民間工藝品被用來作為向老人祝壽的禮品;“壽星”“老壽星”“壽星老兒”也常常成了對高壽者含有敬意的稱呼。
對門神的信仰是如何來的
門神是我國民間最流行的神祇之一,門神的產生與古人鬼神崇拜有關。最初的門神是兩個“桃人”——用桃木雕成神像,懸於門上。他們其實是兩位神將的化身:神荼和鬱壘。傳說他二人是奉黃帝之命把守“鬼門”的,發現害人的惡鬼,馬上捆起來扔到山後去喂老虎,於是妖鬼們望風披靡。人們用桃木雕成二神模樣,春節時掛於門上,使惡鬼不得進入,保護一家一年平安。
唐代以後,出現的最著名的武將門神,當首推秦瓊、尉遲恭。秦瓊、尉遲恭為唐初著名武將,幫助李世民打下了李唐天下,是唐朝開國元勳。
除秦、尉遲以外,武將門神尚有趙雲、馬超、薛仁貴、蓋蘇文、孫臏、龐涓、黃三太、楊香武、燃燈道人、趙公明、馬武、姚期、蕭何、韓信乃至哼哈二將等。
以後,隻有驅鬼鎮妖一種功能的門將神,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多種需要,於是又出現了文官門神和祈福門神。後者寄托了人們祈望升官發財、福壽延年的願望和心態。文官門神以賜福天官居多,大都貼於院內堂屋門上,以別於街上驅鬼鎮邪的武士門神,並含有迎福進財之意。文官門神大都與升官發財有關,而祈福門神卻與多子多福、福壽延年掛鉤。二者有時也配雙對,如天官(或狀元)門神,常與送子娘娘匹配。此外,還有喜神、和合二仙、劉海、招財童子等。
“三星高照”中的三星是指什麼
民間所謂的“三星高照”,通常是指福、祿、壽三星。
“人間福祿壽,天上三吉星。”民間年畫中也常常把福、祿、壽三個神仙湊在一起,合稱福祿壽。它們分別代表著福運、官祿和長壽,非常受人們的歡迎。特別是在春節,許多人家的牆上都換上了喜氣洋洋的“三星”年畫。
福、祿、壽三星,流傳我國年深月久,家喻戶曉。千百年來,我國民間一向將福、祿、壽三星,作為交往禮儀和日常生活中幸福、吉利、長壽的象征。正如江南民間小曲中所稱頌:
福星高坐把福施,祿星送子下祥雲;壽星騎鹿送蟠桃,三星高照喜臨門。
“五福臨門”中五福指的是什麼
五福的說法,出於《尚書·洪範》。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亦即壽、富、康寧、好德、善終。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善終是生命即將結束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按照一般理解,隻有五福全部合起來才能稱得上幸福美滿,缺少其中任何一項就可能會出大問題。在傳統文化裏,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著生性仁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古代中國人認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斷增長。
“福”字為何倒著貼
每逢過年時要貼門畫,家家戶戶在自家的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不僅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習慣,而且傳統上,人們更習慣將那紅紙黑字的“福”字倒貼,意思是“福到了”。
過年時,“福”的意思是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托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倒貼福”則直接表明人們對“福”的期盼,親朋好友來家拜年時看到那些倒貼的福字,會情不自禁地說:“哦,福倒了!”大家會心一笑,賓主皆知倒貼福的含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