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神秘文化,有待驗證的古風舊俗(2)(1 / 2)

陰陽學說是怎麼回事

陰陽學說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認為陰陽兩種相反相對的氣是天地萬物的源泉。陰陽相合,萬物生長,在天形成風、雲、雷、雨各種自然氣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體,在方位則是東、西、南、北四方,在氣候則為春、夏、秋、冬四季。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為之對應;地之四象,人有氣、血、骨、肉為之對應;人又有三百六十骨節以應周天之數;所以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節可以觀天、掌紋可以察地,天、地、人合一。發展到後來,甚至某命理師屈指一算,一看掌紋,就能斷出凶吉,其實這種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論斷未免言過其實了。

五行學說是怎麼回事

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一種樸素的哲學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為元素,作為組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這五類物質各有不同心性,如木有生長發育之性;火有炎熱、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實之性;金有肅殺、收斂之性;水有寒涼、滋潤之性。五行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質,分別納入這五大類的範疇。這五種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在人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德行。古代人認為這五類物質在天地之間形成串聯,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變化、地上的木類和人的仁心都隨之產生變異。迷信色彩十分濃厚的占星術就是以這種天、地、人三界相互影響為理論基礎衍生而來的。

具體內容有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天幹五行甲乙同屬木,甲為陽木,乙為陰木;丙丁同屬火,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己同屬土,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庚辛同屬金,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癸同屬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地支五行寅卯屬木,寅為陽木,卯為陰木;巳午屬火,午為陽火,巳為陰火;申酉屬金,申為陽金,酉為陰金;子亥屬水,子為陽水,亥為陰水;辰戌醜未屬土,辰戌為陽土,醜未為陰土。

“堪輿”之說由何而來

漢代古籍《淮南子》中說:“堪輿徐行,雄以音知雌。”東漢許慎說:

“堪,天道也:輿,地道也。”堪是指觀察天,輿是指勘察地,堪輿之學即研究天地運行之學。

中國堪輿學說是由漢以前占卜之術傳承分化而來。它以河圖洛書為基礎,結合八卦九星和陰陽五行的生克製化,把天道運行和地氣流轉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論體係,從而推斷或改變人的吉凶禍福、壽天窮達。

堪輿這種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動,從一開始就與天文、地理聯係在了一起。從某種意義上說,堪輿之學就是中國古代的環境與建築科學。

風水與風水術是一回事嗎

人們通常所說的風水,實際上包括兩種意思。有時是指好地形、好風景。如,人們遊覽漓江時,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說:“多好的風水呀!”人們買了一塊地皮蓋房子時,也常常說:“好風水!”有時,風水是指風水術,即風水的理論和實踐。如,人們說某某人擅長風水,某某人研究風水,某某人靠風水吃飯等。

嚴格地講,風水與風水術是有區別的。風水是一種客觀存在。風水術是主觀對客觀的活動。風水的本體是自然界,風水術的本體是人。

既然人們習慣把風水與風水術混在一起,我們也不必強求分開,隻是要注意人們在談論風水一詞時到底是在講客觀還是在講主觀,以便理解人們表述的真正意思。

風水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

風水是我國古代綜合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築學、倫理學、美學於一體的古代建築與環境理論。

“風水”一詞一般認為出自晉人郭璞所著的《葬書》:“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這部著作也簡明概括了風水對居住地的選擇標準:“來積上聚,衝陽和陰,土厚水深,鬱草茂林。”

風,是空氣流動的現象。水,是水流。

氣,即所謂的地氣。生氣,即有生機的地氣。乘生氣,就是要尋找並利用有生機的地氣。風水,就是乘生氣的一門學問,是一種擇吉地以避凶的術數。

清人範宜賓注郭璞《葬經》雲:“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這就是說相地的關鍵是因水聚氣,如果沒有水,風一吹就會把氣吹散。隻要有了水,氣就會聚集,風也就不會吹拂。有水之地最佳,避風之地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