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民間禁忌,迷信唯心的守舊習慣(3)(1 / 3)

漁家的語言禁忌有哪些

在舊時,民間對於商家店主的稱呼多為“老板”。但對於船家,“老板”這個詞確是頭等的禁忌語。“老板”與“撈板”諧音.通常隻有在遭遇風暴,船體被大風打成碎塊的時候才被人打撈,俗稱“撈板”。因此船家聽到別人叫他老板,就覺得很不吉利的,或是認為故意詛咒他遇到海難。

漁家忌用“翻”“破”“碎”“遠”“扣”“住”“離”“散”“倒”“火”“完了”等字眼。漁家稱帆為“篷”,帆船稱“風船”,翻過來稱為“劃過來”,破了或碎了稱為“笑了”和“掙了”,完了稱為“滿了”。漁家人在丟棄吃剩的食物時,不能說“掉”;當船靠岸時,不準說“到了”,避忌原因是怕船“倒”了。把高處的東西拉到低處,把立著的東西放倒,都不能說“拉”或“倒”,而統統說成“小”。如把船篷放下稱為“小篷”;把桅杆放倒要叫作“小桅”;把篷放下一部分叫作“搓篷”,放下五分之一則叫作“搓兩大把角”,而放下一半則稱為“搓兩小把角”等。

反之,將低處的東西拉到高處,同樣也不能說“扯”或者“拉”,而是要說“起”“提”“起篷”“起錨”等。如果想將船頭調轉,不能說“調頭”,因為與“掉頭”諧音,所以改稱“調一戧”。平時所用的工具如斧子、刀子、剪子等,一律統稱為“快家夥”,而不能直呼其名。“死”“虎”“猴”“鬼”等字也都是忌諱的,尤其在早上忌諱,不懂規矩的人一旦說出,必定會被船老大嗬斥。而如果魚“死”了則要說成是魚“條”了。在船上把物體抵住或墊高,統稱為“點起來”。人在船上睡覺,要說“楷覺”,“睡一會”也要改稱為“楷一會”。鹽不能稱鹽,而稱“騷”。因為“鹽”與“淹”同音,意在怕船被水“淹”了。

此外,如果在海中看到沒有見過的怪魚,也忌諱問“這東西吃不吃人”或是“會不會掀大浪”之類的不吉利的話;看到漁民在撒網捕魚時,不能說“您在撒網啊”,而必須說“您在捕魚啊”之類的話。否則漁民就會覺得說話的人是說他有網而無魚,不吉利。

造船有哪些講究

漁民們視船如家.對漁船倍加寵愛,他們每造一條船,就像城市居民或農民蓋新房一樣隆重。過去建造新船時,都要先挑選良辰吉日。造船當天清晨,船主要請六名身強力壯的青年人同時敲起六麵銅鑼,隨鑼聲響起之際還要鳴放鞭炮,同時,在工地上插掛一麵三角神旗,神旗周圍再插掛紅旗。在造船過程中,船主和工匠及圍觀者都要盡量講些吉利話,因為漁民的生命安危、家業興衰、生活貧富無不係之於船,所以,對造船的每道工序都很講究。

造船時有“頭不頂桑,腳不踩槐”的說法。船頭是全船最神聖的地方,造船時絕不可用桑木製造,因為“桑”與“喪”同音,非常不吉利,所以桑木絕不用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地方上;至於甲板則不會用槐板,槐木為福氣的象征,所以絕不能踩在腳下。

船塢安龍骨(即漁船的中心骨架)時,要用婦女戴在頭上的銀製高簪,插上金花紅綾,放在龍骨處,俗稱“壓槽母”,認為這樣可以使將來在這條船上打魚的人們獲得豐收。而這個習俗發展到現代,婦女不再時興梳髻戴簪,所以簪子就改用紅彩布、金線、榕青、竹青等來代替。

漁家通常按十二生肖來命名漁船上的各種構件。如船艙橫梁叫“老鼠橋”,兩舷近腳踏板部位叫“牛腿閂”,大桅前為“虎鼻頭”,小艙叫“兔水艙”,船帆竹竿稱“蓬龍竹”,大角索稱“蛇律”,大桅尾兩側木板稱“馬麵”,船頭叫“羊角”,捆帆索處叫“猴鼻”,收帆索的地方稱“雞布”,豎桅杆的地方叫“狗槽”,帆竹間隔穿繩索的位置叫“豬仔耳”等。

漁民建造大船,船眼中要裝兩個“龍眼”,小船的船眼中,要裝印有龍紋的銀飾,或者用印有龍紋的銅幣。取“漁船出海,船眼見錢,滿載盈歸”的意思。

做客有哪些禮儀習俗

中國是禮儀之邦,有各種各樣的禮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