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有哪些禁忌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血忌日不裁衣”之說。民間將不宜見血的日子定為血忌日,凡逢血忌日,不僅不能裁衣,連牲畜都不能殺,否則會遭禍患。具體到底哪一天是“血忌日”,已經難以考證,但從一些傳統的民俗觀點來看,似乎能夠得到一些“血忌日”的信息。
據《舊唐書》中記載,唐文宗的生日為大和七年(833年)十月壬辰上降誕日。當時規定在這一天不允許動刀剪,如果有人膽敢違反,就會被認為不忠於皇帝,而遭到“動刀”謀反的嫌疑,因此在這一天裁衣被列入了禁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俗。而這天動刀宰殺牲畜,必會見血,也預示著要開殺戒,是對朝廷的反叛。因此血忌日多與君王的出生日有關。
另外其他皇帝或“神仙”的生日、紀念日也都有著不能裁衣的講究,八月六日據說是南朝時期孝元帝的生日,而八月十六是傳說中“觀音顯聖”日,八月二十二日是“神仙下凡”日等,民間多忌諱動剪刀裁衣,認為不加以禁忌便會遭受懲罰。
民間還有正月裏不動刀剪針線的習俗,每一天都有不一樣的講究。如“初一不忌針,當年國庫空;初二不忌針,天下百姓窮;初三不忌針,三孤三寡興;初四不忌針,朝中軼事生;初五不忌針,五月五雷轟……”等,這樣的習俗至今仍在民間流傳。此外,一些特別的日子在民間也是忌諱做裁縫工作的。如春三月中的申日不裁衣,夏三月的酉日不裁衣,秋天不宜裁衣,十月十日裁衣是為不吉等。
建橋的習俗有哪些
在舊時,建橋所用的材料要求,在建築行業中是特別有講究的。建橋前,首事要組織人員到山林中精挑細選。被選為棟梁的木材必須長在“潔淨”之處,即在其周圍要沒有墳墓、茅廁等“汙穢”的場所。在樹木的前方也不能有道路。選中棟梁後,要保持原貌,不能去皮。被選為棟梁的樹木在砍倒後絕不能著地,要請當地的有文化的人或是其他有功名的人抬著。如文人抬不動粗壯的棟梁,也要象征性地在原地抬一抬,然後再由壯漢抬出山林。如果這“棟梁之才”選自有主之地,那麼主人不但不為損失了一根良材而不高興,反而會多捐些木材。認為自家山林長出了棟梁,也就暗喻著日後家中子弟也能成為有用之才,家庭也可能因此而門庭顯赫。
舊時在修築橋基時,要在墩基下放辟邪之物,通常是在橋的兩端各立石獅子一對,或在橋的護欄上立大象、十八羅漢或文武狀元的裝飾等,有的則在橋墩上裝飾龍的圖案或雕刻,並在橋孔下懸掛寶劍,總之都是為了驅邪避凶,鎮禍除災,以求橋梁堅固和行人的平安。
在破土之前,還要“開大紅”,即殺雞取血,一人在前麵撒米,另一人提著被殺的雞,繞著橋梁工地走上一圈,把雞血淋在地上,祈求平安,此後才能破土動工。
看病的習俗有哪些
在舊時,人們看病的時候,如果在路上遇到了熟人,忌諱說去看病或是請醫生看病,而要說成是“看醫生”。把看病說得好像是要探親訪友一樣。民間認為人們在外麵說自己生病,就會被鬼祟聽到,並乘虛而入,使病人惹上“邪氣”,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其實世間並沒有什麼鬼祟,這種習俗的形成,更多的是滿足人們想要討吉利的一種純粹的心理安慰。而病人也忌諱結伴去醫院或診所看病,認為這樣會使病情加重或沾染上其他疾病,是不吉利的,而病人本身抵抗力不強,如果再患有傳染病的病人在其中,確實會不利於治療,所以說這樣的忌諱還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