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聽後一想,倒也有理,不禁笑了起來,百官聽後,也都笑了。
一場大禍便煙消雲散了。但是這“麵(臉)長則壽長”的說法卻為朝中百官所接受,而且人麵之“麵”後來被人們附會成了所吃之“麵”,所以自此以後,凡有壽慶,主人便說:“請你到我府中吃麵。”此風一時盛行於官場之中,後隨官場的傳播,民間也紛紛效仿,以至相沿成俗,一直流傳至今。
民間的“借壽”之俗
舊時民間還有“借壽”之俗。人們認為壽命雖本在天,但壽命也像錢財一樣可以出借。要是家人生了病,醫治無效,便認為壽期已到,這時若有人借壽給他,便可能延長壽命。於是,子女、至親就齋戒沐浴,親往宗廟拜禱上蒼,表示自願借壽給病人。
俗傳此舉一定要完全出於自覺自願,要是病家請托或他人說合,就不會靈驗。如果病人偶然轉危為安,大家便認為上天的神祇已同意借壽,於是便焚香許願,禱謝上蒼;如病人還是不行了,自願出借壽數的人也要禱告上天,以取消前願,免得閻羅判官稀裏糊塗,把壽數錯給了別人。
壽圖中都有哪些動物
中國傳統壽圖中經常可以看到貓與蝶共同入畫的情景。貓與蝶為什麼要同時入畫呢?原來,貓與蝶兩種動物的讀音與代表長壽的兩個年齡名稱“耄”與“耋”的讀音正好相諧。其中“耄”是對八十歲的稱謂,“耋”是對九十歲的稱謂,它們都有代表“長壽”“長命”的意思。因此,在壽圖上畫上一隻貓和一隻蝴蝶,實際上就是表示祈祝壽者益壽延年、天命有繼之意,此畫也因此而被配上一個十分雅致的名稱,叫做“壽居耄耋”。
龜與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兩種具有長壽意義的動物,因此在壽圖中以龜、鶴入畫的現象也較為多見。它們有的被分開入畫,也有的則被配成一幅組合性的壽圖形式。例如中國傳統的壽圖中有一幅十分典型的圖畫叫做“龜鶴齊齡”,畫麵的上方是一隻展翅而立的仙鶴,下方則蹲著一隻張開四爪的烏龜,頭部仰起看著天空。除了龜與鶴以外,鹿與鶴共同入畫的現象也時有所見。此時的鶴大多是站在山石的上方,下麵則有一隻悠閑的梅花鹿,這幅圖畫也有一個吉祥的名稱,叫作“鶴鹿同春”,意思是年齡可以活得像鶴與鹿一樣長久。
壽圖主要包括哪些神仙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將神仙作為壽圖題材內容的現象最為多見,其社會影響與傳播範圍也最為廣泛。其中較為典型的壽圖形式有“壽星圖”“八仙圖”“麻姑獻壽圖”“蟠桃盛會圖”,等等。
“壽星圖”早在宋代時期就已十分流行,在宋代著名的《宣和畫譜》一書中,已收有壽星畫像。明清時期,“壽星圖”的流傳更是十分廣泛,並且出現了諸如“三星壽意”“福祿壽”等著名作品。壽星圖中的壽星經常以兩種形態出現,一種是單獨一人的壽星圖案,圖中的壽星光頭白須,額部隆起,一手執拐杖,一手捧仙桃,這是最為典型的壽星圖像。還有一種是與其他神仙組合在一起的壽星圖,圖中的壽星或與一道童,或與福、祿二星同時出現,其本身的形貌則沒有多少變化。
“八仙圖”是一種以八仙人物形象為題材而繪製的壽圖形式。在中國民眾的心目中,八仙個個都是長壽人物,因此,他們的畫像也像壽星圖一樣,經常被作為一種吉祥長壽的象征而運用於各種壽慶禮儀的場合。八仙圖的內容大致也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八仙拱壽、慶壽圖,另一種是八仙過海、鬧海圖。
“麻姑獻壽圖”“蟠桃盛會圖”等,是以女性神靈為主題而繪製的壽圖形式,由於中國古人對於女性的形體美、服飾美極為重視,因此這些圖畫中的麻姑、王母形象,也大都顯得極其美麗動人。她們個個有著沉魚落雁之貌,羞花閉月之容,穿著華麗美豔,展現了典型的中國古典美女形象。
以女性神靈作為題材而繪製的壽圖,一般適合於送給那些年壽已高的女性長者,此中之意,一是祝願她們能像麻姑、王母一樣永遠長生不老、天年有繼;二是希望她們能像麻姑、王母一樣永遠年輕漂亮,花容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