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身教與言教的悖離
【開門見山】
古人曾說:“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用在家長教育孩子身上我們應該這樣解釋:家長的身教勝於言教。其實這句話說的不無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長一定要保持言行一致。如果家長的深交和言教相背離,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家長,言行不一,不僅養成了壞習慣,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引以為戒】
珍珍今年13歲了,念初中二年級了,學習任務重了,又是為高考打基礎階段,媽媽讓女兒從這個學期開始,每天都在學校的食堂吃午飯,可以讓孩子有更充分的時間學習。沒過幾天,媽媽就聽見珍珍念叨學校的營養餐不好吃,媽媽聽了這話對孩子說:“學校的午餐都是按照你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需要的營養標準搭配的,不好吃也得堅持在學校吃,正好可以扳扳你挑食的壞毛病,省得你老是挑三揀四的,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的。”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珍珍再也不和媽媽提學校的營養餐的事情了。期中開家長會時,老師特意找到珍珍的媽媽,和她談了關於珍珍吃午飯的事情。
老師對珍珍媽媽說:“珍珍每天在學校用午餐時,都會把她不喜歡的菜剩下,生活老師發現後批評教育了她,她也表示下決心要改掉這個壞毛病。後來,真的再也沒有看見珍珍把菜剩下。但是,又過了幾天有同學向我反映,珍珍並不是真的把不喜歡吃的菜吃掉了,而是趁生活老師不注意的時侯偷偷倒了,或幹脆先用塑料袋裝起來,再偷偷地找機會扔掉。老師經過觀察證實,同學反映的情況是真的。”
珍珍媽媽一聽,急忙對老師說:“老師,珍珍這孩子在家裏就挑食,我都說了她很多次了,可是怎麼說也沒用。珍珍以前和我說學校的營養餐不好吃,我還告訴她這些飯菜是專門為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做的,可以補充他們所需要的各種營養,一定要好好吃飯。而且,從小到大,我都和她講“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之類的道理,告訴她不要浪費糧食。她說她都明白,但是就是不聽話。老師,珍珍最聽您的話了,平時有什麼我說不聽的,隻要您一說馬上就改正了,您可得好好管管這孩子,讓她把這個壞習慣改掉。”
老師耐心地傾聽著珍珍媽媽的這些話,直到她全部說完了,才問:“您知道當我找到珍珍問她為什麼挑食和浪費糧食的時候,她說了什麼嗎?”珍珍媽媽困惑地搖搖頭,老師哭笑著對珍珍媽媽說:“珍珍說,媽媽見到不愛吃的東西就丟進垃圾桶,比如說韭菜,說是聞不了這個味……”
珍珍媽媽聽了老師的話,愣在那裏,半晌沒有說話。
【專家點評】
許多孩子的言行舉止很像父母,這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知不覺地模仿的結果。在孩子的青少年時期,模仿是孩子的一個重要心裏特點。大多數孩子從小到大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和父母接觸的最多,不僅在生活上依附,在感情上密切,所以他們特別相信,甚至崇拜父母,所以父母在他們心裏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會不知不覺地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
心理學家調查研究表明:父母的身教和言教相悖,是導致一些青少年養成不良習慣,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這就告誡廣大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以身作則,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掉以輕心,身教和言教相悖離,那麼孩子將會盲目模仿父母,在思想行為上沾染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