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子不可忽視的101個誤區98(1 / 2)

099、不讓孩子參加任何勞動勞動

【開門見山】

前蘇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勞動是最細心、最嚴格的保姆,是教育中的朋友和助手。”勞動是生存之本,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參加任何勞動,這種做法將對孩子的品行有很大影響,對孩子在走上社會後的基本生存能力產生阻礙。

【引以為戒】

鏡頭一:為了迎接傳統節日“五一勞動節”的到來,社區委員會貼出通告,要在這個周末組織公益勞動,號召社區每家每戶一起參加衛生大掃除。周六一大早,小琴就被樓下一邊搞衛生、一邊說說笑笑的人們聲音叫醒了,迷迷糊糊走出臥室,發現爸爸媽媽也都沒有在家。小琴趴在窗口往下一看,好多人呀,真是熱鬧!她想起了那個社區的通告,匆匆地刷牙、洗臉,小琴從家裏拿了一把笤帚,就衝下樓去。

小琴碰到同單元的小夥伴,就和他們一起打掃小區綠化帶的運甬道。正幹得起勁兒的時候,小琴的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回頭一看,原來是媽媽。媽媽嗔怪地對小琴說:“好不容易周末可以休息了,你不在家多睡會兒,跑下來幹什麼?”小琴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今天大家都勞動,我也要參加勞動呀。”媽媽對小琴做了個“噓”的手勢,小聲說:“你怎麼這麼傻。那麼多人,誰知道你來沒來,來了也顯不出你。再說,爸爸媽媽都在呢,你還是回去吧,這掃大街太累了。”

小琴看看媽媽,不樂意地說:“我不回去。別人能幹,我也能幹。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說,要多參加公益勞動,否則沒有公德心,到社會上就沒本事生存。媽媽見自己的話不起作用,很不高興地對小琴說:“你平時在家你什麼都不幹,上外麵瞎逞什麼能?你看看,這兒多大的灰,剛穿上的衣服都髒了。你還是趕緊回家吧。參加公益勞動也不在這一時半會兒,等你長大了,該會的自然就會了。有這工夫,還不如在家多看會兒書,學會習呢。”說完,就牽著小琴的手,硬是把她從人群中拉了出去。

鏡頭二:花園小學放學了,老師故意留下幾個一年級的孩子做值日,過了一個多小時,老師過來檢查的時候,發現地麵還是很髒,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都不會用笤帚。有的孩子們告訴老師說:“家裏的地麵髒了,都是爸爸、媽媽用吸塵器做清潔的。”也有的孩子告訴老師說:“家裏有保姆,這些事情他從來沒碰過。”

【專家點評】

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想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學習;也有的家長因為溺愛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所以平時不讓孩子參加任何勞動。

那麼家長的這種做法給孩子帶來哪些不利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