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子不可忽視的101個誤區97(1 / 1)

098、不重視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

【開門見山】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由此可以看出語言能力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能力是發展智力的一個前提條。作為孩子第一人老師的父母們,千萬不要忽視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

【引以為戒】

鏡頭一:新學期開始了,老師正在忙著點名認識班裏的新同學。“王康——”“到”聲音怎麼那麼小?“說話聲音要響亮!”邊說著老師邊抬起頭來,噢!原來是坐在第一排東北角的一個小男孩,個子矮小,低著頭。老師想,也許他是個內向、害羞、膽怯的學生,也許是因為新的學期,新的環境,一切都還陌生的緣故,等以後熟悉了,一切就會改變的。

“你能抬起頭來,看著老師的眼睛回答問題嗎?”幾個星期後,他還是那樣的沉默寡言,課後也不像其他男生那樣活躍,一臉的認真。老師還留意到他極少和同學交流,課餘時常常是一個人獨處。他,缺少了同齡的孩子該有的活潑、天真及快樂。幾乎很難看到他的笑臉,很難聽到他的笑聲。

鏡頭二:小美現在12歲了,一著急說話就語無倫次,表達不清楚。這讓小美很痛苦,因為同學經常因為她這個缺點嘲笑她,所以她整天悶悶不樂的。老師找班上的同學了解情況,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回事。老師找到小美的媽媽,告訴她小美現在的情況,小美媽媽說:“我本以為孩子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就行了,沒有必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現在看我的做法真的錯了,是我害了孩子。”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您別著急,還是有辦法補救的。”小美的媽媽此時意識到自己大錯特錯了。

【專家點評】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天生的,小時候不好沒關係,長大後自然就會了;有些認為沒有必要培養孩子“耍嘴皮子”的功夫,能把話說出來,別人能聽懂就行了;還有些家長認為桎梏於對“少說多做”的偏狹理解,認為“埋頭做事”才是成才之道。所以廣大家長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琴棋書畫等各種特長,卻忽視了語言能力的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對智力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不重視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將會導致以下後果。

首先,影響了孩子的智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是孩子思維能力的反映,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促進作用。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那麼孩子的智力發展將會受限。對孩子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障礙。

其次,孩子將來要獨立走上社會,需要和很多人溝通交流,如果家長不重視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那麼孩子將來獨自走上社會後將無法與人交流、交往。那麼最終將無法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

鑒於以上嚴重後果,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下麵將給出幾點具體建議。

【教子有方】

1、家長多向孩子提問題,讓孩子獨立思考回答。

家長平時陪孩子玩的時候,多向孩子提一些問題,由孩子自己思考,然後找恰當的詞語來表述;當孩子表述出現困難時,家長就需要換個角度向孩子提問,也可以適當給出一些提示,切忌打斷或是由家長“代勞”。打個比方說,家長讓孩子講講今天學到的故事,許多孩子講了一句“古時候,有個什麼什麼”就說不下去了,此時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提示:“古時候有個什麼人呢?”“孫悟空!”“孫悟空都做什麼了?”“孫悟空大鬧天宮!”“是嗎?那你給我們講講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好不好?”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會讓孩子的智力得到發展。

2、和孩子一起做“你說我猜”的遊戲。

家長和孩子一起做這個遊戲,目的是讓孩子把隨時想到的東西,在不說出名字的情況下,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出來,然後由父母來猜,誰先猜到誰獲勝,如果家長能很快猜到孩子表述的內容是什麼,說明孩子的表達非常成功,家長應當給予獎勵。另外,家長還應該鼓勵孩子從不同的方麵,用不同的說法來描述同一個事物,把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能力巧妙地結合起來。

3、鼓勵孩子多參加演講、辯論等比賽。

現在的學校裏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經常會舉辦一些演講比賽、講書比賽、辯論賽等活動,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這些比賽,在眾人麵前說話,不僅能夠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心理素質和開發孩子的智力。

4、讓孩子多看書、聽廣播。

在孩子的課餘生活中,家長要讓孩子多看名人名著,多掌握語言詞句,讓孩子知道什麼詞用在什麼場合;讓孩子多聽廣播,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語言邏輯性。

5、舉辦家庭聚會時,讓孩子做主持人。

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一家三代人肯定會聚在一起,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主持人,在茶餘飯後表演幾個小節目,不僅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還會使得一家人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