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對孩子的交友不聞不問
【開門見山】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由於年齡小,思想發育不成熟,品質與個性尚未定型,言行舉止很容易受到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的熏陶感染,此時一旦交友不慎,就會遺憾終身。家長對孩子交友不聞不問,孩子一旦結交了一些“狐朋狗友”,將導致孩子違背師長的教誨,荒廢學業,甚至走上違法犯罪之路。
【引以為戒】
鏡頭一:十五歲的楊帆在一次同學的生日宴會上偶然認識了一個社會上的混混小張,小張出手大方,當日在場的所有人都叫他張大哥。自此以後,張大哥就經常請他去酒店吃飯喝酒,還經常去遊戲廳玩遊戲。由於父母忙於照料自己的生意,根本沒時間管他。很自然地張大哥也就成了楊帆的好朋友和崇拜對象。一天,張大哥又一次來學校找他,說要請他吃飯。在吃飯的時候,張大哥一直在歎氣,楊帆問:“為什麼總是歎氣啊?有什麼事嗎?”張大哥說:“最近總有一個小子和我過不去,我不方便出麵教訓他,就憋了一肚子氣。”楊帆聽罷,揮舞著拳頭說:“你不方便,我替你教訓他,反正他也不認識我。”張大哥頓時眉開眼笑地拍了拍他的頭說:“是好兄弟!”。下午放學後,在張大哥的指引下,找到了那個和張大哥過不去的小子,楊帆手拿木棍,朝那個人的腦袋猛擊下去,隨之那人倒在了血泊中。而楊帆等待的是法律的懲罰。
鏡頭二:蓉蓉是個很乖的孩子,從小到大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農村老家。長到十五歲到了上中學的年齡,忙於事業的父母不得不為孩子的將來考慮,把孩子接回城裏讀書。剛從農村走進城裏的蓉蓉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她從沒見過車水馬龍的街道,閃爍的霓虹燈,聳入雲端的高樓大廈。父母在家附近幫她找了個中學,蓉蓉剛進學校的時候,很刻苦,成績非常好。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鄰班的一個同學,這個孩子成績很差。但是她很能打架,別人誰也不敢欺負她。蓉蓉很崇拜她,不久便和她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有時候那個女孩叫她一起出去玩,蓉蓉也從不拒絕,每次都接受邀請就一起去玩。漸漸地,蓉蓉的心變野了,她不喜歡學習了,還時不時地曠課,成績直線下滑。在期末考試中,各科成績全部都開紅燈,不得不留級。
【專家點評】
家長們有時候把目光隻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忽視了關注孩子的交往。當我問幾位家長:“您對您孩子的交友情況了解嗎?”並不是每位家長都能對此做出正確的回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人越來越多,交際隨之發展。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孩子因知識不斷積累,自我意識會不斷增強,他們不喜歡被老師、家長管,不喜歡受束縛,從而產生了一種想擺脫受管教的心理,喜歡和自己身邊的朋友交往,相互傾訴心中的喜與悲。這個時候,在孩子彼此心目中,“朋友”越來越成為崇高的字眼。同齡人的興趣愛好比父母對他們影響還大,孩子潛意識裏希望自己得到同齡人的重視和賞識,有些孩子因年紀小,在交友過程中選擇不慎,受到所為“朋友”的不良習慣或嗜好的影響,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導致學業荒廢,甚至影響孩子的道德品質,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孩子年齡小,思想發展不成熟,看人和事能看見表麵,根本認不清本質,所以還並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友誼,所以家長不能對孩子的交友不聞不問,應該關注孩子怎樣交朋友,交什麼樣的朋友。家長要指導孩子結交“良友”,筆者將給出以下建議。
【教子有方】
1、關注孩子的交際,鼓勵他們交一些可信賴的朋友。
家長首先要對孩子交友給予一個正確的態度,注意孩子平時和哪些人交往。孩子帶朋友來家裏,要以誠相待。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從孩子的言行舉止中不難發現這個孩子的品行。例如,如果孩子的一個朋友來了,舉止輕浮,說話不講禮貌,在一起聊天也是說吃比穿。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注意,要引導孩子正確地選擇朋友。相反,如果孩子的朋友說話很有禮貌,談吐大方,他們在一起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家長就要鼓勵孩子交一些可信賴的朋友,促進他們之間的友誼。
2、一旦發現孩子交了不良朋友,及時幹涉製止。
家長一旦發現了孩子的“朋友”影響了孩子的品質和正常學習。就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將惡劣的後果擺在孩子眼前,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求得和孩子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