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你的體質很虛弱,醫藥調治當然少不得,但安心靜養尤其要緊。白天寫字看書可隨意點。不必久坐久讀。
讀書亦可養身,隻要有恒無間,不在功課之多。
家書:鹹豐十年九月四日《與孝威》
[釋義]讀書也可以調養身體,隻要持之以恒,不時斷時續就行,不要計較功課的多少。
爾體氣頗弱,周身間有作脹之時,是氣血不足之證,須加意保養,節勞逸,慎起居為要。讀書可以養性,亦可養身,隻要工夫有恒,不在迫促也。
家書:鹹豐十一年十二月一日《與孝威》
[釋義]你身體極為虛弱,全身有時出現氣脹的現象,這是氣血不足的症候,你要特別加強保養,要勞逸結合,要注意日常生活。讀書可以陶冶情性,也能夠調養身體,隻要持之以恒就會有收效,不在於急迫、倉促之間。
得十一月十日書,具悉爾母及爾體氣均好,甚為欣慰,衛生丸極得力,內有參、茸,可取服之,秧參力量較高麗參為佳,作丸藥服之,亦好藥餌。滋補究是無益,總要自己加意葆練,庶無他慮。
家書:同治二年十二月五日《與孝威》
[釋義]收到你十一月十日來信,備知你母親和你的身體都很好,心中感到非常欣慰。養生丸很有效,它的裏麵含有人參、鹿茸,可以服用此藥。秧參藥力比高麗參強,將它做成藥丸服用,也是一種好藥物,專靠藥物滋補,終究對身體沒有很大的益處,畢竟還是要靠自己注意保養、鍛煉,希望你們不要有其他的思慮。
孝威書來,言咳嗽、腰痛已全愈。季和言,得家信雲,並未曾全愈,殊為憂之,現尚服藥否?節飲食,簡思慮,讀書自樂延年,娛我足矣。
家書:同治十一年十二日二十三日《與威寬勳同》
[釋義]孝威來信,說咳嗽、腰痛之病已全好了,季和說,他收到的家信上說,你的病並有全部好,我聽了後,感到非常擔憂,你現在還在吃藥嗎?你要在吃喝的東西上多自我節製,不要思考太多的事情,讀書自樂,延年卻病,隻要能讓我感到欣慰就足夠了。
保養之方,以節,思慮,慎起居為最要,飲食寒暑又其次也。讀書靜坐,養氣凝神,延年卻病,無過此者……家務細瑣可交孝寬料理,爾不必管,世俗酬應擇要者親去,餘亦交孝寬代之可也。
家書:同治十二年二月一日《與孝威》
[釋義]保養身體的訣竅,首先在於少想事情,謹慎作息,其次是要注意飲食、冷熱。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讀書。能補養人的元氣,凝聚人的心神,延長壽命,去除病痛,除此而外,沒有好辦法了。……家裏瑣碎的日常事務可以交給孝寬去處理,你不要管。人情應酬你選一些重要的,親自去,其餘的也可以交給孝寬,叫他代替你去。
調養以節思慮為第一要義。憂鬱傷肝,思慮傷脾,均與爾所患有礙。
家書:同治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與孝威》
[釋義]調養身體的最好方法是少想事,去心憂。憂愁鬱悶有損肝髒,思慮事情有傷脾髒,這都對你患的病不利。
至於養病之訣,總在清心寡欲,慎起居,節飲食,省酬應,除煩惱數端,是在爾自己善為保愛,不在藥餌。我之愛惜爾,以愛民不嗜殺為要,不在祈禱。
家書:同治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與孝威》
[釋義]至於養病,其訣竅總離不開清心寡欲,謹慎作息,節製飲食,減少應酬,摒除煩惱數點,這要靠你自己妥善保養自己,愛惜自己,不是依靠藥物。我對你的愛護珍惜,辦法主要是憐愛百姓,不濫殺人,而不是祈天禱神。
家事一切爾可毋須操心,外麵酬應毋須幹涉,隻一意靜攝為要。久病纏延,最忌雜投醫藥。前書所說病源,治法大約不差。中和之品見功不速,勿因病勢小有加減遽圖改易。
家書:同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與孝威》
[釋義]家裏的一切事情你都可以不操心,外麵的人情應酬也不要理睬,身體主要靠專心靜養。長期鬧病不斷,最怕各種藥物雜服,我在上一封信裏講的病因、治法大概不會錯。中和之藥見效不快,不要因為病情稍有好轉或加重,就馬上想將藥物更換。
知恩圖報
危疆重寄,義無可諉,惟有盡瘁圖之,以求無負
一介書生,數年任兼圻,豈可避難就易哉
國恩高厚,報稱為難。時局已艱,未知攸濟,亦惟有竭盡心力所能到者為之,期無負平生之誌而已。
家書:鹹豐十一年五月十二日《與孝威》
[釋義]國家對我的恩遇極為隆厚,要全部報效當是難事。時勢已變得非常艱險,不知要從哪裏開始挽救才好,我也隻有竭心盡力,就能力所可及者著手,以期不辜負一生的誌向罷了。
見在主少國危,左右之人未必能肩此艱巨,時局殆不堪設想,且各盡其心力所能到者為之,求無負吾君以負平生耳。
家書:鹹豐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與孝威》
[釋義]現在皇上年紀少小,國家陷在危難之中,皇上左右的輔臣不一定能肩負得起現時的艱巨大任,時局大概不堪設想了。我們每個人隻能姑且揀自己心能想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做一些,以求不辜負皇上,不違背一生的誌向罷了。
外祖母待我如子,從前寒苦時得外家資助甚多。數年從戎於外,未獲一奉甘旨,將來建坊之費自當獨任。
家書:同治三年六月十日《與孝威》
[釋義]外祖母待我像親生兒子一樣,以前,在我們家裏貧寒困苦的時候,得到了外祖父母家的很多幫助。我這許多年來,一直在外麵帶兵,未能給她老人家敬獻過一次美好的食物。將來修建牌坊的費用自然應該單獨承擔。
毛中丞待我最厚,聞曾於奏中聲敘在幕中事,意在為正人吐氣耳,其用心可敬如此,爾等何從知之!
家書:鹹豐十一年九月三日《與孝威》
[釋義]毛中丞對我情意深厚,聽說他曾在給朝廷的奏折中申述軍隊的事情,他的心意在於替正人君子吐不平之氣,他的用心是這樣地可敬可欽,你們怎麼能知道!
捐事盡力,亦草茅憂國之義,況世受國恩者乎?
家書:鹹豐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與孝威》
[釋義]多為捐獻的事情出點力,也是每個百姓為國分憂所應盡的義務,何況我們是世代蒙受國家恩遇的人呢?
我一書生,蒙朝廷特達之知,擢任巡撫,危疆重寄,義無可諉,惟有盡瘁圖之,以求無負。其濟則國家之幸,蒼生之福,不濟則一身當之而已。
家書:同治元年三月二日《與孝威等》
[釋義]我一介書生,承蒙朝廷的特殊知遇,擢升我擔任巡撫之職,托我以危亡之國,我沒有推諉的權力,隻有不辭勞苦,盡力盡心以圖存,以求不辜負國家了,如果能出點成績,那是國家的大幸,百姓的洪福,如果毫無效果,那就我一人擔當罪責好了。
吾以德薄能淺之人,忝竊高位,督師十月,未能克一郡、救一方,上負朝廷,下孤民望,爾輩聞吾敗固宜憂,聞吾勝不可以為喜。既奉撫浙之命,則浙之土地人民皆責之我;既奉督辦之命,則東南大局亦將與有責焉。有見過之時,無見功之日。每詠韋蘇州,“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之詩,不知何時釋此重負也?爾輩若稍存一矜誇之心,說一高興之話,隻增我恥,亦當知之。
家書:同治元年十月二十三日《與孝威》
[釋義]我德少能微,忝居高官位置,帶兵十個月了,還沒有收複一個郡,挽救天下一方,對上辜負朝廷重托,對下有負百姓囑望。你們聽說我打了敗仗,當然應該為我擔憂,聽說我打了勝仗時,不要感到高興。我既然受命擔任浙江巡撫一職,那麼,我就有責任保護好浙江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既然受命擔任督辦,那麼,東南方的大局就都是我的責任了,我恐怕是隻有暴露過失的時候,沒有建立功勳的日子的,我經常吟詠韋蘇州的“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一聯詩,不曉得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將我身上的重擔放下來?你們假如還有一點驕傲誇耀之心,說出一句高高興興的話,那就隻能增加我的恥辱,這你們也該清楚。
天下事總要人幹,國家不可無陝甘,陝甘不可無總督,一介書生,數年任兼圻,豈可避難就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