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箴精打細算開源節流
鈔票不是傻子。
——《塔木德》
猶太人愛惜錢財的原理與勤儉相仿,他們既千方百計努力賺錢、掙錢,同時也想盡各種辦法節省不必要的開支,這樣才使其生意獲得更多的盈利。俄國出生的猶太人薩爾諾夫9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由於家庭清貧,沒有機會讀書,讀小學時也不得不利用放學時間及假日做工,掙點錢貼補家用。當他小學快畢業時,父親積勞成疾,過早地去世了,他隻好輟學去當童工。他沒有抱怨父母給自己帶來這麼一個人生局麵,而是非常勤懇地工作,把掙得的點滴小錢供家裏人糊口,並省下幾角錢買書自學。後來他幾經周折,終於在一家郵電局找到一份送電報工作。他從此立誓要掌握電報技術,以後當電報業的老板。在今天看來電報業已落後了,但在20世紀初卻是剛問世的先進科技呢!薩爾諾夫不但有遠見眼光,而且有決心和毅力攀登這個高峰。他堅持努力10多年白天賣力工作,晚上讀電工夜校,獲得了老板賞識而逐步得到提升。1921年,他的老板為了發展業務,分設“美國無線電公司”,薩爾諾夫被委任為總經理,得以大展拳腳了。最後,他終於成為美國無線電工業巨頭。
洛維格第一次做的生意隻是一隻船的生意。他把一隻別人擱置很久沉入海底的長約26英尺的柴油機動船很費勁地打撈出來,然後用了4個月的時間將它修好,並將船承包給別人,自己從中獲利50美元。這使他很高興,也很高興父親能借錢給他,他明白了借貸對於一貧如洗的人創業的重要。
可是,青年時期的他在企業界碰來碰去,總是債務纏身,屢屢有破產的危機。他始終也沒有跳出平常的思維,達到一種有希望的新境界。就在洛維格行將進入而立之年時,靈感爆發了。
他先後找了幾家紐約銀行,希望他們能貸款給他買一條一般規格水準的舊貨輪,他準備動手把它安裝改造成賺錢較多的油輪。但是卻一次次遭到了拒絕,理由是他沒有可資擔保的東西。終於洛維格有了一個符合常規的想法。他有一隻僅僅能航行的老油輪,他將這條油輪以低廉的價格包租給一家石油公司。然後他去找銀行經理,告訴他們他有一條被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輪,租金可每月由石油公司直接撥入銀行來抵付貸款的本息。經過幾番周折,紐約大通銀行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這就是洛維格奇異而超常的思維。盡管他並無擔保物,但是石油公司卻有著很好的效益,其潛力很大,除非天災人禍,石油公司的租金一定會按時入賬。而且洛維格的計算非常周密,石油公司的租金剛好可以抵償他銀行貸款的本息。他的這種巧妙的“空手道”做法看似荒誕,但實際上正是他成功的開端。
他拿到了貸款就去買下他想買的貨輪,然後自己動手將貨輪加以改裝,使之成為一條航運力較強的油輪。他利用了新油輪,采取同樣的方式,把油輪包租出去,然後以包租金抵押,再貸到一筆款,然後又去買船,再去……這樣,像神話一樣,他的船越來越多,而他每還清一筆貸款,一艘油輪便歸在他的名下。隨著借貸款的還清,那些包租船全部歸他所有。
第三十六箴一個好漢三個幫
不要鄙視任何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在有錢和有時間的條件下創造奇跡。
——《塔木德》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凡事都需集體的力量,單槍匹馬打天下實屬不易之事。
◇ 集體精神和團結合作
猶太人也許是世界上最富於集體精神和團結合作的民族。其影響世界的兩大巨著《聖經》和《塔木德》,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猶太人的合作往往是幾十人或上千人的合作,這就使人不得不對這種集體精神大加推崇。而猶太人超凡智慧的原因之一,恐怕與此不無關係。
也許是共同的厄運和壓力的緣故吧,許多猶太人的交往往往局限於一個很小的朋友圈子中或猶太同胞中。盡管這種圈子有時過於封閉,但仍使許多著名的猶太人彼此頗為熟識,成為學術上的知己對手,促進相互的交流和競爭,同時促進了共同發展。這或許又是猶太民族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一個重要原因吧。馬克思、拉薩爾、伯恩斯坦、盧森堡都具有猶太血統,他們之間的相互合作或鬥爭,促進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弗蘭克、愛因斯坦、尼爾斯·玻爾、赫茲一度曾是要好的朋友和論敵,他們取得的傑出成就推動了整個人類的科學進步。此外,西拉德、愛因斯坦、奧本海默、特勒也曾是要好的朋友,正是這四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製造出了世界上的原子彈和氫彈。卡西爾是西方學術界的哲學泰鬥,被譽為“符號學大師”,其成功和他的老師、另一個猶太哲學家柯亨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著名猶太文學大師茨威格是弗洛伊德很要好的朋友,從其作品中不難窺出弗洛伊德的影子來。在經濟界,猶太大亨的這種傾向就更明顯了,他們的生意夥伴一般都在猶太人中間選擇。薩爾諾夫、邁耶、威廉·佩利、凱瑟琳·格雷厄姆等曾是最要好的朋友和生意對手,彼此在友誼和競爭中發財。美國好萊塢的巨頭高德溫、梅耶、派拉蒙公司等五大電影公司,都是猶太人的公司,壟斷了整個美國好萊塢。
◇ 10人即為共同體
有個小販在大街上邊走邊叱喝:“有人要買人生秘訣嗎?有人要買人生秘訣嗎?”街上的行人一聽,紛紛向他擁來,其中還有幾位拉比。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著要買他的人生秘訣。小販說:“使人能真正活下去的秘訣,就是要注意使用自己的舌頭。”在猶太人的寓言中,類似的勸誡別人用舌頭(講話)時多加小心的故事、格言不在少數。《塔木德》中說:“舌頭這個東西,說它好,沒有比它更好的;說它壞,沒有比它更壞的。”舌頭壞的地方,用一位拉比的話來說,就是“會招致別人動怒或不和”。正因為“言語不慎”對外會造成民族糾紛,對內會造成自己人不和,所以,猶太人非常注意管住自己的舌頭(猶太人不輕易談錢,恐怕也屬於舌頭管製條例中的一款)。而一旦在猶太人之間出現了因言語不慎而失和的情況,失言者往往會盡可能地向對方道歉,請他原諒。要是對方接受了道歉,並表示寬恕,那自然是一切都算了結了。
然而,要是當事人執意不肯原諒,那又怎麼辦呢?在這一點上,猶太人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這個“言語不慎”而又得不到當事者原諒的人,會轉而去詢問其他10個與此毫無關聯的猶太人,把前前後後的經過向他們作出說明,並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向他道歉,但對方仍不肯原諒,然後問這10個人他們是否能夠原諒他。要是他們都同意原諒他的話,那麼無論當事人的態度有無變化,失言者都毋須再於心不安,因為他已經得到了大家的原諒。要是在失言者向他道歉之前,當事人已經死了,那麼,失言者也可以請10個猶太人一起來到死者的墓前,當著大家的麵向死者乞求原諒。要是這10個人原諒了他,那就等於死者原諒了他。猶太人別出心裁地想出這麼一個擺脫一方當事人的方法,給予失言者以解除怨結的機會。所以,這10個人就可以做主的辦法就有智慧在裏麵了。之所以規定要10個人的原諒才可以代替當事人的原諒,是因為在猶太人看來,9個人以下(包括9個人)隻能是個人,而10個人就是集體。10個人是猶太人結成共同體的“法定最少人數”,有10個人就可以組成一個“會集”。所以,10個人的態度就是猶太人集體的態度,10個人的原諒就是猶太人集體的原諒。這意味著在某種意義上,猶太民族的存在和集體的權威始終高於猶太人個人,猶太共同體有權幹預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以免它造成集體的分裂,貽禍全體猶太人。借用另一則寓言來表達的話,就是:猶太人個人所做的一切,同時也就是對猶太民族的所為。
有一艘船載著許多人在海上航行。旅客中有個人拿起錐子在自己座位下挖了一個洞。旁邊的旅客見狀大吃一驚,紛紛責備他。他卻說:“這是我的位置,我要幹什麼,你們管不著。”結果,沒有多久,洞鑿成了,整艘船也隨之沉入了海底。所以,《塔木德》教導說,每個猶太人都要自覺地從它們會給猶太民族整體帶來什麼影響的角度來衡量自己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正由於這個道理,猶太人在請求赦免罪過時,不說“我”怎樣怎樣,而一定說“我們”怎樣怎樣。因為哪怕是自己一個人犯罪,猶太人也必定認為是集體犯的。在他們看來,猶太人就像一個大家庭,自己犯了罪,也就等於全體猶太人犯了罪。所以,必須從“我們”的立場出發作出懺悔,請求赦免。反過來,自己雖然沒有犯罪(比如說偷盜),但如果發現了某個猶太人的偷盜行為,發現者自己也必須向上帝謝罪。“因為自己的慈善做得不夠,所以別人才會去偷盜。”這不是猶太人習慣於自虐,而是強烈的民族意識和由這種意識生發出來的民族責任感,是一種較單純的地域紐帶堅韌千百倍的“道義”紐帶,而這種“道義”紐帶又僅僅需要“10個人”就可以編就!流散的猶太民族真是一個講究效率的民族!第三十七箴優秀的民族性格
每當災難來臨,以色列人總是最先察覺;而當幸運來臨,以色列人總是最後感知。
——《塔木德》
猶太人的超凡智慧還來自於其另一個優良傳統,那就是其優秀的民族性格,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塔木德教育的結果。在2000年的浪跡天涯中,猶太人曆盡屠戮,但他們從沒有向厄運低頭,頑強地保持著其特色和民族凝聚力,並譜寫出一曲曲壯麗的讚歌,這正是這個民族旺盛的生命意識和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的明顯印證。
馬克思是猶太人的傑出代表,為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一生中,他屢受挫折、屢遭驅逐,而且經曆了饑寒交迫的生活,但他矢誌不渝,幾十年如一日,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功。為寫《資本論》,馬克思花了整整40年的時間,如果沒有自強不息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別說40年,就是4個月也很難堅持。在逝世前夕,馬克思說:“我已經把我的全部財產獻給了革命鬥爭,……我對此一點也不感到懊悔。相反的,要是我重新開始生命的曆程,我仍然會這樣做。”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是三位影響世界進程的巨人,其中弗洛伊德是最有爭議,也是被誤解最多的人。一方麵他被奉為頂禮膜拜的偶像,一方麵他又被斥為招搖過市的騙子和色情狂,他的《夢的釋義》剛出版後,幾乎無人問津,一共用了8年時間才賣了600本,前後隻收到200美元的稿費。科學史上很少有像他那樣的著作而遭如此厄運的,而且在那段時間裏他受到了最惡毒的攻擊。有人將他的理論同瑜珈術、基督教義一視同仁,還有人將它同“招魂術、通靈術”相提並論。最使他氣憤的是,許多根本不懂心理學的人也汙蔑他的理論。他說:“任何一個不懂物理學的人都不敢評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所有的男女老少都敢評價我的理論,不管他們是否懂心理學。”但弗洛伊德並沒有就此沉淪,他在孤立中掙紮了近10年,又陸續發表了《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少女杜拉的故事》和《性學三論》三部重要著作,最後他的學說終於震驚世界。
羅斯柴爾德是猶太商人經商理財的代表,在發財前曾為一位公爵效命了20年。20年中,他忍受著公爵對他猶太人身份的鄙視,孜孜不倦地工作著。最後,終於成為控製歐洲經濟命脈的金融巨擘。世界連鎖店先驅盧賓,由於家境貧寒很早就輟學,16歲時隨淘金狂潮到了加州。開了一家小雜貨店,在他兢兢業業的經營下,終於走上了連鎖經營的發跡之路。巴拉尼年幼時患了骨結核病,因家境貧寒無法治愈,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僵硬。在痛苦的思索後,他立誌學醫,曆盡艱苦,最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世界語之父”柴門霍夫,著名猶太詩人海涅、音樂家帕爾曼、文學家戈迪默、影星達斯汀·霍夫曼等,無不是在艱難和厄運中自強不息,最終取得了成功。可見,自強不息精神是催人奮進和取得成功的法寶,無數猶太名人並不是天生的幸運兒,但都以頑強的毅力取得了成功。
◇ 忍耐
猶太人可以說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民族,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他們絕不可能經曆2000多年的流散和摧殘而不滅亡。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和腹背受敵的攻擊中,常常表現得從容自信,練就了一種特殊的心理素質,能忍一切不可忍之事,這就是猶太人成功的真諦之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動不動就暴跳如雷,許多本來很好的事往往因泄一時之痛快而告失敗,事後再後悔的時候已晚矣。用於處理人際關係如此,處理家庭關係如此,處理商戰亦如此,隻要能克製自己的憤怒而保持帶微笑的大將風度,就將無往而不勝。忍耐是一種高等文化的象征,不能忍耐的結果往往不得不需要更長久的忍耐。
據說,猶太史上最偉大的拉比希雷爾就是一個堪稱忍耐典範的人。一次,有兩個人打賭,說好誰能讓希雷爾拉比發火,就可以贏400元錢。這天剛好是安息日前夜,希雷爾正在洗頭。這時,有個人來到門前,大聲喊道:“希雷爾在嗎,希雷爾在嗎?”希雷爾趕忙用毛巾包好頭,走出門問道:“孩子,你有什麼事?”“我有個問題要請教”“那就請講吧,孩子。”“為什麼巴比倫人的頭是圓的?”“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原因在於他們缺乏熟練的產婆。”那個人聽完就走了。過一會兒,他又來了,大聲喊道:“希雷爾在嗎?希雷爾在嗎?”希雷爾拉比連忙又包好頭,走出門來問道:“孩子,你有什麼事?”“我有個問題要請教。”“那就請講吧,孩子。”“為什麼帕爾米拉地方的居民都長爛眼睛?”“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原因在於他們生活在沙塵飛揚的地區。”那個人聽完又走了。“為什麼非洲人長的都是寬腳板?”……那個人聽完了,沒走,又說道:“我還有許多問題要問,但我怕惹您生氣。”希雷爾幹脆把身上都裹好了,坐下來說:“有什麼問題,你盡管問吧。”“你就是那個被人們稱為以色列親王的希雷爾嗎?”“不錯。”“要真是這樣的話,但願以色列不要有許多像你這樣的人。”“為什麼呢?”“因為為了你,我輸掉了400元錢。”希雷爾問明情況後:對他說:“記住了,希雷爾是值得你為他輸掉400元錢的,即使再加400元也不算多,不過希雷爾是絕不會發火的。”希雷爾沒有發火,恐怕我們倒要發火了。忍耐是痛苦的,它壓抑了人性本能的歡樂,赤裸著身軀在鋪滿荊棘的道路上滾爬,鮮血布滿了臉也全然不顧。忍耐是人類最偉大的品質之一。有壓力必有反擊,有忍耐必有反擊。學會忍耐,就是學會不做蠢事,就是學會不做那種一時痛快但終生遺憾的事。因此,我們不僅要自己學會忍耐,也要經常注意到別人的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