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頌
旅遊業已經成為哈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提上了地區、行署領導的重要工作議事日程。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也將旅遊業列為“產業富縣”的發展戰略之一,努力把旅遊也打造成第三產業龍頭,與煤炭化工業、現代畜牧業、勞務產業一起並稱四大支柱產業,充分體現了旅遊業發展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現就如何加快自治縣旅遊業的發展,我淺談幾點看法。
一、充分認識自身旅遊資源優勢和特點
眾所周知,巴裏坤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有獨具特色的眾多曆史遺址、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發展旅遊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生態優良環境秀美巴裏坤盆地,山高林密,草原廣闊,少破壞、無汙染,環境古樸,空氣潔淨,水質甘甜。夏季雨量充沛,涼爽宜人,是極好的避暑旅遊勝地;冬季寒冷,冰雪世界博大雄渾,是理想的滑冰滑雪場。巴裏坤盆地南北兩山,森林寒煙蔥翠,山花爛漫,風光旖旎,景色誘人。哈薩克氈房散於林緣草地,山坡上點綴著悠閑的牛羊,呈現出寧靜祥和的氣氛,是淨化心靈、追求自然情趣的理想之地。
(二)曆史久遠文化深厚巴裏坤古稱蒲類,遠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秦末漢初,這裏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類國。巴裏坤是絲綢之路新北道進入新疆的第一重鎮,從隋唐起商旅就絡繹不絕。在清代更是商賈雲集,與內地的交往勝過當時的哈密。巴裏坤為曆代中原地區連接西域的橋梁,中西方文明在這裏薈萃交融,這裏曾有月氏、匈奴、突厥、蒙、哈、滿、漢等民族群落在此牧耕生活,多民族文化沉積千年。巴裏坤城鄉有寺廟近百座,造型各異、千姿百態,有氣勢雄偉的樓閣,也有小巧玲瓏的亭榭,集中了中華建築的精華,反映了巴裏坤人民群眾的智慧和才能。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生活,尤其是每年六月六的廟會,集中反映了文化生活的豐富內涵。
(三)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豐富古代巴裏坤因具有扼守西域咽喉的重要戰略地位而成為兵家角逐的古戰場,因而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跡,如具有很高考古價值的南灣古墓葬群、大河唐城等古城遺址,漢滿兩城的古城牆和城門樓,遍布各地的烽火台,以及大批石、陶、銅器、碑刻和數以萬計岩畫等。自然景觀則有雄渾奇異的巴裏坤獨特的“八景”
##五奇”
##三勝”和“一絕”。
(四)地理位置獨特知名度很高巴裏坤縣地處新疆東北部,東鄰伊吾縣,南接哈密市,西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北界蒙古國。適合開展絲路邊貿遊等旅遊線路。303省道的開通,大大縮短了與哈密、烏魯木齊的距離,以及將來哈密機場的通航,將為自治縣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交通便利。巴裏坤曾與伊犁、烏魯木齊並稱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三大商都”,又是西域“八大名城”之一,在新疆甚至西北享有盛譽。多年的旅遊事業發展,呈現了明顯特點。一是氣候冬長夏短,春秋不顯。巴裏坤屬大陸性冷涼幹旱氣候區,夏季涼爽,冬季嚴寒,冬季時間長,約占全年二分之一強,夏季集中在6月至9月間,春秋季非常短暫。二是旅遊夏旺冬淡對比鮮明。巴裏坤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得夏季旅遊旺盛,休閑避暑遊、民族風情遊和草原風光遊等線路火爆。
但是與之相比,冬天寒冷漫長,遊客稀少,人氣不足。三是客源範圍狹窄、旅遊收入低。據不完全統計,哈密地區以內遊客人數占全縣旅遊人數的69%,公務接待的人數占旅遊總人數的53%。旅遊消費群體中,公務遊客、哈密地區以內遊客數量偏多,自費旅行團所占比例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