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展城市形象設計依托哈密“古絲綢之路”的悠久曆史文化,特有的地理人文環境,著力挖掘、發現、升華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個性化的城市文化,突顯哈密多民族文化特色。建設個性突出、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現代城市,更好地體現城市建設特有的文化品位,體現哈密的多民族特色、傳承文化和時代精神。
(二)繼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不斷增強城市發展的承載功能
1.加快城市道路路網建設。
2.不斷完善城市配套設施建設。
(1)統籌安排供水管網建設,提高城市供水覆蓋率。
(2)根據哈密城市經濟發展及人口增長情況,及時抓好垃圾處理廠擴容建設,加大環衛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城市環境衛生質量。
(3)根據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應大力發展城市集中供熱,逐步增大城市集中供熱覆蓋範圍。
(4)逐步實施城市供熱二級管網改造工程,提高城市供熱質量。
(5)加快實施液化天然氣LNG工程。
(6)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抓好客運管理。按照城市發揮規劃,適時增加城市公交運營線路,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環境,不斷提高城市客運交通從業人員服務質量,規範服務。
(7)完善排水管網建設。提高汙水收集及處理比率,加大汙水費收繳力度(特別是鐵路地區),使汙水處理廠真正運轉起來,讓汙水轉換為中水,造福人民。
(三)大力開展城市綠化工作,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園林綠化水平是建設現代化園林城市的重要標誌之一,針對哈密市道路綠地、公共綠地建設相對薄弱的情況,加快城市綠化的步伐。以東西河壩為主軸,以312國道和303省道生態防風林為屏障,以行道綠化為重點,以單位、庭院綠化為基礎、以開放式的公園、遊園、廣場為景點,通過拆牆透綠、見縫插綠、拆違建綠、擴地增綠等手段,增加城市綠化量,真正做到點、麵、線相結合,修一路、綠一線,建一區、綠一片,構建新疆東部地區綠洲城市風貌,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四)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城市管理全過程,整合城市執法資源,理順監管機製,推動法製化、情感化、互動化管理,全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繼續加大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強化門前“三包”責任製,搞好地麵建築物的穿衣戴帽,徹底解決馬路市場、占道經營、垃圾圍城、廣告泛濫、交通無序的現象,以整治城鄉接合部環境髒、亂、差為重點,把創衛管理機製逐步引向城鄉接合部,堅決查處非法占地、違法建設的行為,努力創造整潔、文明、生機、和諧、綠色的城市形象。加強法製建設,積極探索城市管理的新辦法,堅持依法行政,健全完善法規,嚴格執法,依法治市,把城市各項管理工作納入法製化軌道。
(五)依法規範建築行業管理,推動建築業、房地產業發展
1.工程項目的設計要堅持科學合理、注重品位、以人為本、保障功能的原則,力爭做出精品。嚴格施工圖審查及圖紙會審製度,努力提高設計質量,積極引進外省、市高水平的設計單位進入我市設計市場,參與設計投標,引入先進設計理念,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提高建設品位。
2.狠抓工程質量、強化監督,嚴把安全生產關,嚴格執行工程監理旁站製,力促建築業上台階、上水平。
3.嚴格資質管理,加大審查年檢力度。
4.切實加大建築市場建設力度,使建築市場更加規範化、程序化。製度化運作,認真貫徹《建築法》《招投標法》及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條例,規範行業市場管理,進一步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