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關於哈密市城市建設與管理的思考(2)(2 / 2)

(六)加強建設項目審計監督,實現從事後審計逐步向全過程跟蹤審計的轉變

1.審計投資立項程序是否規範有效,是否經過可行性論證,是否經合法有序的招投標等,從源頭上控製工程造價,防止腐敗現場的發生,防患於未然。

2.對項目資金管理情況進行審計。審查項目建設資金是否專戶存儲,使用是否合理有效,有無轉移、挪用建設資金或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損失浪費的情況;加強對建設項目各項內控製度的審計。要審查整個建設項目的各項內控製度是否按規定建立、健全,已建立的內控製度是否嚴格遵守。通過審計,查清有無製度不落實、非法轉包分包等造成損失浪費和其他違法違紀問題。

3.抓住工程造價審計這根主線,整個建設項目的工程決算造價,是整個建設項目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是注重對工程量的審計,二是注重材料價格的確定,對實際材料價格與預算發生的價差及時作出調整。

(七)推進城建運營體製改革城市需要建設,建設則需要資金投入,如果僅僅靠財政投入,對於哈密財政收入相對緊缺的城市來說,肯定是非常困難的,隻有通過市場化運作和投資融資多元化,才能破解城市建設投資來源的難題。

1.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去年,建設路資金籌措運作使以城養城、以路養路作了成功的嚐試,為今後工作開展積累了經驗,標誌著城建投資運作機製改革邁開了堅實步伐,我們要堅持按照此思路走下去,並將這種形式引申到城市其他基礎設施項目。

啟動城市發展“助推器”,實施基礎設施項目經營。

2.深化城市公用事業改革,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的原則,將城市公用事業企業改造為符合現代化要求的市場主體,通過特許經營權轉讓、資產經營權轉讓、股權轉讓或出售等方式,建立特許經營製度為核心的公用市場機製。

(八)加快城市節水工作,建設節水型社會哈密市是一個極端缺水的城市,降水少得可憐,而蒸發量卻大得驚人。目前,哈密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還不足1500立方米,低於國際警戒線1700立方米的標準。通過節水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是解決哈密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良策和必由之路。要切實抓好節水工作,廣泛宣傳節水知識,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大力推進居民家庭節水器具改造和開展創建節水型單位活動,以定額管理為主線,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的宏觀控製指標和微觀定額指標體係,實行“定額管理、總量控製、計量收費、超定額加價”,對新建、改建、擴建建築工程要求全部配套安裝節水型用水器具,全麵推進城市公共綠地噴、滴灌改造,強化城市洗車行業整治,積極嚐試節水新工藝新裝置,提高汙水再生利用率,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措施,逐步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水資源管理運行機製,實現全社會用水的高效合理,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議組建水務一體化管理機構,承擔統一管理城鄉防洪、供水、排水、蓄水、節水、汙水處理和回用等職能,實施水務一體化管理,改變目前水資源管理體製不順,部門職能相互交叉,供水與用水管理脫節以及城市與農村水利管理脫節的局麵。

(九)加快培養和引進人才經濟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對一批優秀人員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重點培養,做好人才儲備。同時要引進各種人才,製定出優惠政策和給予豐厚的待遇,解決好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哈密的建設事業。還要采取各種渠道,不斷提高建設係統幹部隊伍的素質。

(選自《情注東天山》,作者係廣東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哈密市建設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