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關於哈密市城市建設與管理的思考(1)(1 / 2)

梁達程

受組織選派,今年3月我從南海之濱的廣州市來到祖國東天山腳下的西北邊陲新疆哈密,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按照廣東省援疆工作職責要求和具體工作部署,我以虛心向新疆哈密人民學習的態度,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深入哈密市建設係統進行了專題調研,初步達到了盡快“轉換角色、熟悉情況、理清思路、融入哈密”的目的。

一、哈密市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哈密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社會各界的無私幫助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全市綜合經濟實力得到明顯增強。

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58.43億元,年均增長

9.2%;地方財政收入達到

2.28億元,年均增長11.6%;在崗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17761元,較2000年增加8108元。與此同時,哈密市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力度在不斷加大,“十五”期間,全市城市建設總投資達

5.1億元,比“九五”期間的

2.4億元增加

2.7億元,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4條,總長達19.8公裏,新增城市綠化麵積214.4公頃,新增住房麵積200萬平方米。

2005年,全市人均道路麵積達到11.7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化麵積達到

7.7平方米,人均住房麵積達到26.28平方米,城市麵貌和人居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觀。

(一)城市規劃編製基本完成目前,哈密市已組織完成了《哈密市城市總體規劃》,為城市建設和今後發展提供了依據。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質的飛躍哈密市位於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往內地的門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

哈密市總麵積

8.5萬平方公裏,東西長約404公裏,南北寬約322公裏,約占全疆總麵積的

5.2%。城市規劃區麵積333.3平方公裏,現建成區麵積25.89平方公裏,全市總人口40.44萬人,由漢、維、哈、回等31個民族組成。下轄18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92個行政村,30個居委會。近幾年,哈密市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麵的投入逐年加大,城市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哈密市已逐漸成為新疆東大門的一顆耀眼明珠。城市道路:市區共有鋪裝道路54條,道路總長約71公裏,麵積137.74萬平方米。主幹道23條,次幹道31條,形成了主次幹道為主、支路為輔、內外相連、首尾相接、縱橫交錯的平麵交通路網。城市供水:市區建有自來水廠一座,日生產能力6萬噸,供水管道74公裏,供水普及率達96%。城市綠化:覆蓋麵積1000.3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8.64%。汙水處理:市區建有汙水處理廠一座,日處理汙水能力10萬噸,城市排水管道105公裏。環境衛生:市區一次性清掃麵積240萬平方米,年生活垃圾清運量

6.20萬噸,垃圾無害化處理廠1座,無害化處理能力為200噸/日,公廁55座,水衝式公廁50座。公共交通:市內現有公交線路14條,運營車輛165輛,運營線路網長度90公裏,年客運總量783萬人次。另有出租車1000餘輛。集中供熱和LNG氣化工程:截至目前供熱麵積已達520.7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24.07%。城市天然氣工程年供氣量88萬立方米,用戶12300戶。

(三)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在依法治城方麵,依照城市規劃法並結合當地實際,相繼出台了《哈密市城市基礎設施管理辦法》《哈密市東西河壩管理辦法》《哈密市城市環境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性法規,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近年,哈密市加強了城市綜合管理執法建設,城市管理覆蓋麵不斷擴大,城市綜合治理各項管理製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城管部門通過公開考試、競爭上崗,對城管隊伍進行優選劣汰,強化了執法管理隊伍的素質,從整體上提高了城市管理執法人員的綜合執法素質和業務管理能力。城市建築業管理、建築市場整頓和規範,房地產市場整頓和規範工作按照中央、自治區要求規範進行,行業管理力度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