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交流互訪合作共贏溝通,從心開始;交流,增進情誼。從牽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注定了風雨不懼,守望相助。
河南省10個省轄市對口哈密地區1市2縣49個鄉鎮(辦事處),8個省轄市對口支援兵團十三師8個團場,2012年全部完成對接和互訪,實現對口幫扶全覆蓋,這在全國19個對口援疆省市中實屬創新之舉。
2011年以來,先後有16人(次)省級領導及470人(次)廳局級領導率領各類代表團7000餘人(次)到哈密地區和兵團十三師考察對接;自治區、兵團、哈密地區、兵團十三師200多批代表團赴河南訪問,建立友好、共建單位72對;河南有關單位向哈密地區和兵團十三師捐助資金和校車、救護車、辦公、醫療、教學等設備折合人民幣5000多萬元,豫疆兩地的合作交流講真情、重實效、促雙贏、利長遠,開創了兄弟攜手,共同發展的美好篇章。
六、凝聚力量展示風采遠離山清水秀,縱馬大漠戈壁,把思鄉之苦深藏心底,把大愛無疆真情演繹。三年,兩地。
這是援疆幹部為邊疆人民的付出。自2010年6月以來,河南省委組織部陸續選派長期援疆的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155名、短期支醫支教人員3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800多名,赴哈密地區和兵團十三師開展援疆工作。這些優秀的中原兒女們,肩上承擔著黨中央的重托,心中珍藏著邊疆人民的期待,在哈密這個第二故鄉,以聽從召喚、報效祖國的忠誠品質,以勇攀高峰、爭創一流的崇高追求,以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援疆情懷,把自己的一腔熱血和赤誠奉獻給了邊疆各族群眾。援疆醫生劉鎖超兩年多來接診患者1萬多人次,以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被各族群眾稱為“劉神醫”,2013年3月,被自治區評為“最美新疆人”;援疆教師康巍左眼視力模糊,依然堅持對3000多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問卷調查,並編寫出13萬字的《教師心理健康讀本》,被自治區教育廳表彰為“優秀援疆教師”;援疆工程師崔軼林常年奔波在街道社區綠化一線,手背因陽光長時間暴曬而潰爛;援疆法官楊曉平背負著老人離世,孩子長年有病等家庭的巨大不幸,在邊境團場默默奉獻,還長期資助兩個少數民族學生……這樣的援疆幹部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正如天山雪鬆、大漠胡楊、戈壁紅柳、綠洲白楊,彰顯著中原人民吃苦耐勞、執著堅強的優良品質和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邊疆處處賽江南的美麗畫麵正在徐徐呈現,豫疆情漫東天山的優美旋律歌聲嘹亮。趟過時間長河,跨越萬水千山,兩地人民互相傳遞溫暖、汲取力量。他們的深情厚誼在東天山腳下的這片神奇土地上,推進著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上演著兩地文化的激情碰撞,滋養著團結之花恣意綻放。(王新偉係河南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中共哈密地委副書記,兵團十三師黨委常委、副師長;孫文中係河南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十三師新聞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