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業援疆注重造血“輸血”的同時不忘“造血”,援建的同時注重“互利”。郭庚茂書記高度重視產業援疆工作的推進,提出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交流合作、共同發展”的產業援疆總要求。
河南省政府多次召開產業援疆工作會議,部署推進產業援疆工作,舉辦了多種形式的產業援疆活動。一批批河南企業到哈密地區和兵團十三師考察。±800千伏特高壓、星都鋼結構、天行健新能源、紅星國際城五星級酒店、弗光新能源光伏發電……21個河南產業援疆項目落地,總投資高達262億元,為哈密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2012年,洛鉬集團、河南煤化、中平能化等13家河南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利用資金、管理、人才優勢,積極參與哈密的資源開發建設,投資總額超過150億元。繼成功舉辦“2011年河南省承接產業和技術轉移合作交流洽談會”之後,2012年9月,又在鄭州舉辦了2012中國鄭州產業轉移對接係列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僅兵團十三師就現場簽約33項合作項目,金額達104億元,為哈密的產業建設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智力援疆幫建並重怎樣為哈密的長遠發展積蓄後勁?人才是關鍵。中原大地人傑地靈,是人才的集結地、智慧的聚寶盆。
河南省充分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幫人才、幫技術、幫設備三箭齊發,創造性地開拓出一條智力援疆之路。
河南的做法,在第三次全國對口援疆工作會議上作為經驗作了典型發言。兩年多來,3300名當地各級各類幹部人才到河南接受培訓、掛職鍛煉,1300名少數民族未就業大學生到河南17所高校接受培養。
河南省計劃在未來的三年時間內,重點培訓哈密地區和兵團十三師的5000餘名幹部,加大對急需、緊缺幹部的培養力度。教育援疆,通過建立基礎教育資源網平台、開辦空中課堂、創辦援疆實驗班、建立信息化中學示範學校、增派短期支教教師、捐贈教學設備等項目支持,探索了跨省、市教育資源共享之路。衛生援疆,通過開展醫療科研項目援助、選派短期援疆醫療隊、崗上醫療技術培訓、疑難雜症業務交流、建立合作友好醫院、開展巡回義診等形式,提升了哈密的醫療技術水平,譜寫了白衣天使的援疆讚歌,連續兩次在自治區衛生援疆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科技援疆,開展中原院士專家哈密行活動,15名院士專家被聘為哈密經濟社會發展高級顧問。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哈密試驗站、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哈密市試驗站、三門峽生物有機肥團場對比試驗等項目的開展,促進了哈密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了哈密科技創新步伐。旅遊援疆,通過“少數民族代表、老軍墾戰士看河南”
##萬人遊哈密”
##甜蜜之旅”哈密瓜節、伊吾“胡楊節”、巴裏坤“冰雪節”等活動,
3.3萬人次來到哈密觀光,拉近了豫疆兩地人民的距離,推動了哈密旅遊業的成熟與發展。文化援疆,通過河南電視台《梨園春》“豫疆情”節目、《華豫之門》“情鑒豫疆”節目、紀錄片《血色軍墾》以及“豫疆情深”中原巡演、夏商周古代青銅器文明展、“中原文化哈密行——書畫作品展”、鶴壁市豫劇團哈密慰問演出等活動,搭起了豫疆兩地友誼和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