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援建哈密地區和兵團十三師工作紀實
王新偉/孫文中/柴雪琴
從中原,到邊疆,春風飛度玉門關。
2010年3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恰如一股強勁的春風,把中原大地的古韻芳華傳播到了哈密地區、兵團十三師。
河南省1億人民與哈密58萬各族群眾攜手並肩,在歲月的長河裏已經走過了兩年多的時間。這一路走來,春暖花開,芬芳滿園。
一、領導重視
全力支持心相連,方能不遺餘力;手相牽,才可傾心盡力。
2010年4月1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克一行深入到哈密地區一市兩縣和兵團十三師考察調研。“民”字當先。在調研過程中,安居富民、定居興牧、農業設施、水利設施等12個事關民生的重點項目被列為援疆工作的重頭戲,提出了“對口援疆,責無旁貸;互助互學,共同發展;求實求效,造福人民”的總要求,開啟了河南援疆的大幕,也確定了援疆工作的總基調和主旋律。時不我待,刻不容緩,號角業已吹響,豈容止步不前。
河南省委、省政府迅速成立了對口支援新疆工作領導小組,並在哈密設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成立了臨時黨委和臨時紀委。具體承擔援疆工作的河南省18個地級市和30多個省直廳局委也從大局著眼、從民生著手、從發展著力,與哈密各族群眾共建美好家園。
2011年7月,河南省省委書記郭庚茂、省政協主席葉冬鬆等省領導先後率代表團再度到哈密地區和兵團十三師考察調研,指導援疆工作。來自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省上下的鼎力支持,為援疆工作鋪就了一條暢通無阻的高速路。
河南上下同心,豫疆兩地同行。兩年多來,全方位對口援疆的種子已經在哈密這片“戈壁綠洲”紮下根,並用一樹枝繁葉茂為這裏留下了更多綠蔭。
二、項目援疆著力民生有房有屋才有家。居者有其屋是民生之本,更是援疆大計。設計標準不能低、文化特色不能少、鄉土風情不能丟、建設模式不雷同、功能配套不能差、產業發展不落後,援疆序曲以大手筆、重筆墨描繪了安居富民、定居興牧的宏偉藍圖。“十二五”期間,河南省將投入援疆資金17.64億元,90%以上用於民生工程項目建設,並向哈密各族群眾許下五年任務四年完成的諾言。
2010年至2012年共安排援疆資金11.2億元,占五年任務的63%。
2010年12個試點項目建成並發揮作用,2011年48個,2012年41個工程項目資金全部到位,多數主體建成並投入使用,實現了項目靠前安排、資金提前到位、項目提前實施、群眾提前享受援疆成果的工作目標。
2013年,安排援疆資金3億元,涉及項目23個,累計到位資金14.2億元,占五年援疆資金的80%。
2011年12月,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富民安居工作現場會暨表彰會在哈密地區召開。
河南省著力民生項目建設,規劃快、建設快、資金到位快、見效快的援疆工作成果成為這次會議考察學習的重要內容。明光、五堡、沙棗泉、海子沿、克爾賽、金疙瘩、幻彩園……一批批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精品小區在2012年12月之前相繼建成,超額完成了自治區規劃的7134戶的建設任務。溫室大棚、旅遊、林果、養殖等“富民”產業也紛紛助力,讓農牧民過上了穩定現代的新生活。惠民富民不是口號、不是空話,而是河南省造福邊疆人民的不悔誓言。一個個安居小區的建成,一項項民生工程的實施,如同春風化雨,給哈密這片飽受幹旱之苦的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同時也展示了中原魅力,見證著豫疆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