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人生的輝煌在磨難中曆練而成(1 / 1)

蔡曉寶

新疆——祖國西北這片神秘廣袤的土地,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聖地,也曾創造過璀璨的文明。“駝鈴聲聲脆,商人交易歡”。

如今這裏,一方麵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之美景及濃鬱的民族風情,另一方麵還有很多人在同貧困落後抗爭的路上艱苦跋涉。

2002年7月,我經廣東省委組織部、省建設廳選派,成為廣東省第三批援疆工作隊隊員來到哈密地區建設口任職。從南方的珠江岸邊來到西北的天山腳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為投身到祖國西部大開發行列,對建設新疆盡自己一分力量,感到無比的光榮,同時更感到責任的重大。

哈密地區的氣候因素、自然狀況、生活條件、工作環境等許多方麵與廣州相比較,隻能用“艱苦”二字形容。

我們曾經曆過寒風凜冽、雪花紛飛;我們也經曆過烈日當空、炎熱難耐的酷暑;我們還經曆過滾滾黃塵、沙風泥雨、如海浪般呼嘯而來的沙塵暴……如此種種並不能嚇退我們。

我們深知,生命的痛楚、人生的崎嶇、曆經的苦難都向人們昭示,人生的輝煌是在磨難中曆練而成的。

在三年援疆工作中,我們克服南北氣候差異,以及飲食和工作、生活條件乃至觀念上的差異,忍受寂寞,專心致誌於西部大開發事業,較好地完成了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為推動粵哈兩地的文化、科技、經貿、城建等各方麵的交流與合作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我作為建設口派出的援疆幹部,積極促成兩地建設係統及其他單位的領導互訪;為了保證廣東援疆項目的順利實施,我經常風餐露宿奔忙於施工現場;為了確保哈密城市建設市容市貌豐富多彩,我充分利用廣東省建設廳、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優勢,提供經濟、物資、設備,特別是技術方麵力所能及的支持,引進廣東的新結構技術、新設備材料、新的設計理念及管理方法並嚴把質量關;為了提高當地幹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知識,我開設專題講座,交流並傳授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理論;為了提高任職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我組織他們去廣東學習培訓;為了祖國的未來,我慷慨解囊,資助貧困學生重回校園讀書……作為廣東省第三批援疆工作隊隊員,我為有三年參與西部大開發建設的經曆而自豪。我將把這段寶貴經曆作為今後工作和學習的動力,當好“三個代表”的踐行者,為祖國的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選自《天山深處》,作者係廣東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哈密地區建築設計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