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惠南
2002年初,當我被廣東省委組織部選為廣東省第三批援疆幹部時,我所在的單位一片嘩然。有不少人問我:“你在單位既有職稱,又有職務,家庭安穩,還主動申請援疆經受艱苦,究竟為什麼?”
的確,自願去援疆就等於自願去受苦。要到國家級貧困縣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工作,生活和工作條件都比較艱苦,而且要舍棄溫暖的家庭,舍棄比較舒適的工作和生活,舍棄許多本來可以享受的東西。難怪很多人都不理解!我認為,作為一個中共黨員,不能單純追求個人安穩的生活,要從大局著想,除了自己生活得好,還應努力去幫助別人,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複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正是出於這樣的認識,我做出了去援疆的人生選擇。巴裏坤是一個哈薩克自治縣,冬天氣溫非常低,且寒冷的時間很長,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作為國家級貧困縣,這裏的農牧民收入比較低,而且有些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不夠科學,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時有發生。我作為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到巴裏坤一年多來,除了盡自己所能為群眾特別是農牧民看好病的同時,還向他們普及推廣醫療保健的科學知識,宣傳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我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特長得到了發揮,個人的價值也得到了體現。我為自己的選擇而感到無怨無悔。
(選自《天山留在生命裏》,作者係廣東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巴裏坤縣人民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