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曉
第三批廣東援疆幹部共有43人,和前兩批“援友”的稱謂不同,我們大家互稱“密友”,是支援哈密地區的親密朋友的簡稱。我非常喜歡這個稱號。
我們43個兄弟姐妹來自不同的部門和行業,3年的援疆生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由於從醫這一職業關係,我在援疆期間充當起了工作隊全科醫生的角色。“密友”們感冒頭痛或者不小心喝酒過量什麼的,少不了找我就醫。就是在這特殊的接觸中,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他們。
哈密地區幹旱少雨,日照強烈,紫外線輻射強,氣候幹燥,時有寒潮與風沙的湧入,加上飲用水水質較硬,生活環境比廣東艱苦許多,尤其是遠離家鄉及解不開的鄉情鄉戀也成了大家的心病,這些對“密友”們的身體不能不算是嚴峻考驗,胃腸不適、膽腎結石、肝酶異常、光敏性皮炎、脫發、腰頸疾患在“密友”中比較普遍。領隊林果先書記就是因為膽結石合並膽囊炎首個“獻膽”(切除膽囊),被我們“密友”及哈密人民尊稱為“無膽英雄”。每當“密友”抱病,不得不躺在病床上時,病房就成了他們的臨時辦公室。不止一次,“密友”們提前拔除了靜脈輸液,帶病返回工作崗位處理事情,他們從不因病給當地單位添麻煩。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們強忍著病痛,對電話那頭的父母雙親、妻子兒女隱瞞住自己的病情。有這麼一幕情景至今還留在我的記憶裏:一天,我工作的醫院收治了一個大失血休克的病人,他的血型為Rh陰性,這是一種十分稀有的血型,而血庫沒有庫存備用血,哈密電視台打出字幕向市民求助。
我們的“密友”聞訊後第一批趕到了醫院要求獻血,讓病人家屬和在場的醫護人員十分感動。這些我目睹的人與事,看起來雖然非常平凡,卻是援疆幹部不辱使命、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在我的眼中,他們是可敬可親的無名英雄。
(選自《天山深處》,作者係廣東援疆幹部,援疆期間任哈密地區中心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