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流浪是為了遍覽風光,有人流浪是為了鍛煉意誌;一些人流浪是別出心裁,一些人流浪是出於無奈。流浪不僅是有些人終生的生存方式,也是一些人暫時的即興體驗。在天山人跡罕至的深穀,發現了大大小小的洞窟,那是隱居修煉者的棲身之處。在古代的各類墓葬地,出土了大量歐洲、中亞、西亞一些民族、商人、傳教士遺留在新疆的文物。在各種正野史裏,記載了很多流跡西域的人物,在武俠小說中,經常可見英雄出沒天山、昆侖山和大漠的超人經曆。抗日戰爭時期,茅盾、趙丹等一些文化名人生活在烏魯木齊,東北抗日聯軍的一部分也繞道西伯利亞來到新疆。現在,塔裏木與世隔絕的綠洲裏,還不時傳出流浪人不知世間鬥轉星移的頭條新聞。聽一些老新疆人說,過去,敢於西出玉門關,到新疆流浪和闖蕩的人,往往不是等閑之輩,大多具有過人的膽識、勇氣和本事,他們中的一些高人在新疆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流浪多好啊,流浪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行走方式,而且是一種豐富知識的可信途徑,一種純潔心性的措施,一種征服物欲的手段,一種樹立自我的技巧。
三、多元的社會新疆被稱為“世界人種博覽會”。人種的多樣性,增加了新疆的神秘色彩。通過對頭骨的測定分析,兩千年前生活在這裏的人,既有屬於歐羅巴的白種人,又有屬於蒙古利亞的黃種人,還有黃白兩類人種的混血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歐羅巴人種的性質持續減弱,蒙古人種的傾向不斷增強,最終黃種人逐漸確立了優勢。人種的多樣性在樓蘭得到了充分展現。除當地土著羌族外,還有皮膚白皙、藍眼高鼻的歐洲人,黑發高鼻的波斯人,深目多須的栗特人,皮膚黝黑、臉圓體胖的印度人和中原遷來的不少漢族人。考古研究已經得出結論,早期生活在塔裏木盆地南緣的人群很多屬於歐羅巴人種,並不是現代居民的祖先,那個出土後就震驚世界的樓蘭美女,與現在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居民並沒有血緣關係。古代西域三十六國的民族不同,風俗相異,《西遊記》中大量描寫異國風情的靈感,也許直接來自西域諸國各種風俗習慣的奇特傳說。正是社會的包容,使新疆成為各種族和不同民族共居一處,並且長期演繹不止的一個場所。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新疆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融合發展的特點非常突出。千百年來,無數民族投入其中,既鍛煉自己,又改造別人。一些古老的民族在這裏消失了,成為其他民族的遠祖。一些民族在這裏誕生了,擁有豐富的族源。雖然前後進入新疆的民族不下幾十個,但至20世紀中期民族大鑒定時,世居新疆的民族隻認定了13個,即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錫伯、塔吉克、滿、烏孜別克、俄羅斯、達斡爾、塔塔爾。人口超過百萬的隻有維吾爾族、漢族和哈薩克族,其他民族人口很少,有的不到萬人。新疆的各少數民族都各有特點。
維吾爾族在綠洲,哈薩克族在草原,錫伯族在河穀,塔吉克族在高原,柯爾克孜族在山區。
維吾爾族善於歌舞,哈薩克族喜歡彈唱,塔吉克族迷戀鷹笛,柯爾克孜族少女口弦琴吹得很棒。
維吾爾族人戴小花帽,回族人戴小白帽,柯爾克孜族戴氈帽,哈薩克族姑娘的帽子上插羽毛,等等。語言是組成民族共同體的核心構件,新疆的語言文字格外豐富。13個世居民族共使用10多種語言文字。
由於實行自治的政治體製,不同的自治地方,官方語言都有多種。新疆電視台就設有10多個不同語言的頻道兼顧全自治區各民族。在新疆召開大型正式會議,人人戴著同聲翻譯,像是到了聯合國。新疆又是一個宗教色彩濃厚的地方。新疆的宗教是多種多樣的,世界上流行廣泛的宗教都在這裏傳播過自己的教義,產生過深刻的影響。曆史上,新疆的宗教一直在不斷演變,但外來宗教傳入後形成了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多種宗教並存的格局。現在新疆共有伊斯蘭教、佛教(包括藏傳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道教六種宗教。
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等民族,普遍信仰伊斯蘭教。
四、多彩的民俗文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都不吃豬肉、豬油和一切豬肉、豬油做的食品,甚至忌諱講“豬肉”而講“大肉”;不吃未念經宰殺的牲畜;不吃任何動物的血和貓、狗、驢、騾動物的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的盛大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