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邦
哈密市是哈密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新疆的東大門、古絲綢之路的重鎮,也是聞名世界的哈密瓜的原產地。進駐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援疆以來,也曾多次到哈密市開會、聚會、接送領導朋友等,每次回廣東也都經過哈密市,但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2004年10月,哈密地委、行署安排我到地委黨校參加學習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培訓班,同時協助工作隊寫材料。這便讓我有了一個可以在哈密市小住的機會。
這是一個深秋的季節。都說新疆是一年兩季的地方,沒有春夏秋冬的輪流坐莊,隻有夏天冬天的非此即彼。如巴裏坤4月或10月,有那麼幾天,好像也有一點春天和秋天的跡象,能夠看到草的花、樹的芽和入冬前的黃葉。
但是,花兒開得最好的季節不是春天。在冬天的盡頭,樹芽在你還沒有發現它時,已經一夜之間爆出漫天蓋地的綠葉,春天便轉眼即逝;在夏天的後期,一股強烈的寒流過後,不管樹葉是黃是綠,都將全部埋入雪下,秋天總是那樣的脆弱、那樣的短暫。春天和秋天,這兩個經常被人們寵愛和讚美的季節,在新疆強大的冬、夏兩季麵前,被省略掉了。小住哈密市,卻讓我感覺到,新疆也有秋天!中秋前的一場大雪過後,天山深處巴裏坤冬天的景色就出現了。大地被白色壟斷,不是雪,就是冰,其餘都是冰雪的變形。樹林收起枝葉,田野土壤凍結,草原褪綠披銀,湖泊河渠凝冰。雪山相隔兩重天。這時的哈密市,空氣中仍然彌漫著夏日的氣氛。隻是天空開始陰沉起來,像要下雨似的,接著是風兒會時不時地遠遠掃過來。
於是早晨開始有了寒意,多少有了“早穿皮襖午著紗,晚抱火爐吃西瓜”的味道了。人們真切地感覺到,秋天來了。朋友告訴我,哈密市的初秋隻是序幕,仲秋是插曲,深秋才是最妙的,真正的大氣象,最具有邊疆秋天的本質。
哈密市的秋,粗狂野性,蒼涼悲壯。莽莽蒼蒼的天山一夜之間披上了銀裝,給哈密市的秋鑲上了一道氣勢磅礴的銀邊。一陣陣急促的風沙,像一條條巨大的舌頭,橫行地卷掃著,花草狂竄紛飛,樹葉漫天飄零。小住哈密市,讓我體驗到,哈密市是個好地方!哈密市的交通、通信網絡健全便利。
哈密市,是新疆通往內地的門戶,古代就有 “西域襟喉”之稱。橫貫歐亞大陸橋的蘭新鐵路和312國道,都從哈密市通過。來回於祖國內地各省區至新疆烏魯木齊的每次旅客列車都停靠哈密市。在這裏,要到烏魯木齊或其他省市去,乘坐火車就十分方便。在市區,哈密的出租車整潔、舒適;司機熱情、好客、健談,且多為女性。跑完全城也就5元錢。全天候24小時,都可以打上的士代步。
哈密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健全完善。以“三橫三縱”為骨架的城市道路的建成,使城市建設迅速形成規模,目前建成區已達26平方公裏。近幾年來,哈密市住宅建設投資10多億元,建成20多個住宅小區,使城市居民大多住上了樓房,住房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和提高。分別坐落在東西麵的阿牙小區、麗園小區是哈密市住宅建設的一個縮影。據說,目前哈密市居民人均住房麵積達到23.4平方米,比全疆和全國平均水平都高。近幾年來,哈密市大力實施“綠化、淨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市容市貌整潔雅致,夜晚的哈密市更是流光溢彩,五彩繽紛!一位廣東記者到哈密考察後對我說,哈密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廣東省一些山區市縣還要好!哈密的文化體育設施齊全。屹立於廣東路中段的南粵文化中心,由廣東省投資兩千萬元援建,是目前哈密市標誌性建築之一,不僅給哈密市增添了一片亮麗的景觀,也給市民提供了一個掌握知識、提高文化修養的場所。文化中心裏麵有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還有學術報告廳、展覽廳等。位於市區最繁華地帶的時代廣場,與哈密市標誌性建築之一——“瓜鄉少女”雕像遙相呼應,是市民休閑、娛樂、晨練的好去處。這裏也是經常舉辦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的地方。在哈密市,還有哈鐵體育中心、吐哈體育中心等體育場所,援疆工作隊時不時會組織“密友”們來這些場所進行體育比賽、鍛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