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35(3 / 3)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商人狄利斯和他長大成人的兒子一起出海遠行。他們秘密的帶著一箱珠寶,打算在旅途中賣掉。有一天,狄利斯偶然聽到了水手們在交頭接耳。原來,他們已經發現了他的珠寶,並正在策劃謀害他們父子倆,以掠奪這些珠寶。

狄利斯聽了之後嚇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內踱來踱去,試圖想出個擺脫困境的辦法。兒子問他出了什麼事情,狄利斯於是把聽到的全告訴了他。

“和他們拚了!”兒子斷然道。

“不”,狄利斯回答說, “他們會製服我們的!”

“那把珠寶交給他們?”

“也不行,他們還會殺人滅口的。”

過了一會,狄利斯怒氣衝衝地衝上了甲板, “你這個笨蛋兒子!”他叫喊道,“你從來不聽我的忠告!”

“老頭子!”兒子叫喊著回答,“你說不出一句值得我聽進去的話!”

當父子倆開始互相謾罵的時候,水手們好奇地聚集到周圍。

老人然後衝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寶箱。 “忘恩負義的家夥!”狄利斯尖叫道,“我寧肯死於貧困也不會讓你繼承我的財富!”說完這些話,他打開了珠寶箱,水手們看到這麼多的珠寶時都倒吸了口涼氣。狄利斯又衝向欄杆,在別人阻攔他之前將他的寶物全都投入了大海。

過了一會兒,父子倆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那隻空箱子,然後兩人躺倒在一起,為他們所幹的事而哭泣不止。後來,當他們單獨一起呆在小屋時,狄利斯說: “我們隻能這樣做,孩子,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救我們的命!”

“是的,”兒子答道,“您這個法子是最好的了。”

輪船駛進了碼頭後,狄利斯同他的兒子匆匆忙忙地趕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裏。他們指控水手們的海盜行為和犯了企圖謀殺罪,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問水手們是否看到老人把他的珠寶投入了大海,水手們都一致說看到過。法官於是判決他們都有罪。法官說道: “什麼人會放棄掉他一生的積蓄而不顧呢,隻有當他麵臨生命的危險時才會這樣去做吧?”水手們隻得賠償了狄利斯的珠寶,法官因此饒了他們的性命。

[點 評]

如果狄利斯和他的兒子跟那些水手拚了,他們的結局隻有死路一條,但是狄利斯卻運用智慧挽救了自己和兒子,將珠寶扔進海裏是需要很大的膽量,但這膽量卻是狄利斯的智慧。膽量來源於智慧,光有膽量,沒有智慧是做不成事情的。

所以,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情,那麼就先想好如何去做。不要盲目地做,那隻會讓你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生命。

我國古代有言:有膽無謀,不過是一介草莽,有謀無膽,終究是紙上談兵,謀定而後動——方顯英雄本色。

5人們總是厭惡臭襪子,可這並不關襪子的事,臭的隻是自己的腳,而襪子成了替罪羔羊

在生活中,有許多表麵的現象需要我們仔細去辨別,如果你一味地看重表麵,那麼即使機會站在你麵前,你也會錯過。

古時候有一個精明的商人要買一頭驢。一個賣主殷勤地向商人推薦一頭好吃懶做的,沒人願意買的驢。賣主指著那頭驢說:“那是本店最勤快的驢,你看,它不停地在拉磨。”

商人看了看,那頭驢果真在拉磨,似乎很賣力的樣子。但商人並沒有馬上答應下來要買這頭驢,商人說要牽回去試用一天。賣主為了早日把這頭驢賣掉,答應了商人的要求。於是商人付了押金把驢牽回家了。

商人為試試這頭驢到底好不好,就把它帶去和自己飼養的一群驢放在一起。結果,商人發現,這頭驢不理會其他的驢,而是和一頭最好吃懶做的驢做朋友。

商人認清了這頭驢好吃懶做的本質,馬上把驢送回給賣主。後來他發現,以前看到的那頭驢在拉磨的情形是賣主故意設計的,而磨也是假的。

商人沒有被表麵現象所迷惑,為自己挽回了損失。

在我們小的時候,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看清事物的本質,不能被表麵現象所迷惑。而在職場和工作中,看清一個人的本質,一件事情的本質也顯得尤為重要。一些人因為別人的花言巧語而輕信讓自己遭受了損失。

為什麼騙子可以行騙?有些騙子為什麼使用一些很拙劣的騙術也能騙過一些人,甚至讓後者傾家蕩產?是僥幸心理和貪財心理讓愛騙者看不清楚那是一個騙術,以為上天給了讓他發財的好運,於是就死拽著不放,最後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

就像買彩票,天天有人中大獎,於是很多人就相信有一天自己也會中大獎,沒準哪天天上就掉下一個大餡餅砸自己頭上。可是那樣的好事或許連十萬分之一的幾率都沒有,人不能靠運氣活著,而是要靠努力。如果那些成功的人都認為老天會給他們財富,他們絕對不會成功。

在工作生活學習中,我們更重要的是看清人的本質。許多人是難以一開始就被視破本質的,尤其是在戀愛的時候。戀愛時,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容易被假象所迷惑。戀愛讓人衝昏了頭腦,產生了假想,即使是本質暴露了出來,也被假想所掩蓋。直到兩人分手時,才會問“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有看清他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這個世界上,真相隻有一個。可是在不同的人眼中,卻會看出不同的是非曲直。這是因為每個人看待事物,都不能站在絕對客觀公正的立場上,而是或多或少地帶上有色眼鏡,用自己的經驗、好惡和道德標準來進行批判,結果讓我們自己看到了假相。

在生活中,有許多表麵的現象需要我們仔細去辨別,如果你一味地看重表麵,那麼即使機會站在你麵前,你也會錯過。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一個信息企業招聘信息員時,為了考察應聘者的觀察能力,經理喬裝成了一名老人在麵試現場打掃衛生。結果,前來麵試的人大多對這個老人看也不看一下,隻有一個人很尊重他,對老人微笑並且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結果,隻有這個人被錄取了。[點 評]

公司在招聘新人的時候越來越重視考察應試者分辨事物真偽的能力。現在我們不能憑感覺而對別人、對事情下判斷,導致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質,坐視既有機會,到頭來讓自己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