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33(3 / 3)

所以,現在放棄你的埋怨,行動起來改變你周圍的環境、適應環境,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11擁有人生三寶——“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張幹淨的嘴、一顆充滿愛的心靈”

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你辨別一個人的本質;一張幹淨的嘴巴讓你遠離流言蜚語;一個充滿愛的心靈讓你懂得幸福的真諦。

(1) 一寶:一雙明亮的眼睛

眼睛是心靈之窗,通常我們看到的會決定我們的行動。然而,有時我們也會一葉障目,因為看到的有時不會是真的,隱藏其背後的本質才是我們該真正挖掘的。

人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幫助你發現人性的好與壞,幫助你發現人生中的美。人生到處是風景,隻要你善於發現,就會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因為他看到一個砸在他頭上的蘋果,看到了和別人不一樣的事物,進而思索:為什麼蘋果不向天上飛,而往地下掉呢?

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古人常說擦亮你的眼睛,就是要學會分辨你所看到的人和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一個年輕人自以為了不起,他打算寫一本書,要加入一些情節,於是就利用假期出去尋找。他要在那些窮困潦倒、懶懶散散混日子的人們中找一個主人公, 他相信在那兒可以找到這種人。

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這麼個地方。那裏是一個荒涼破落的莊園, 最要緊的是,他找到了他想找的一個人:一個滿臉胡須的老人。他穿著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為一塊馬鈴薯地鋤草,在他的身後是一間小木棚。

他轉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機前。而當他繞過木棚在泥濘的路上拐彎時,又從另一個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這時他突然停住了腳步。原來,從這一邊看過去,他才發現老人椅邊靠著一副殘疾人的拐杖,有一條褲腿空蕩蕩地直垂到地麵上。頓時,那位剛才他還認為是好吃懶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個百折不撓的英雄形象了。

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敢對一個隻見過一麵或聊上幾句的人,輕易下判斷和做結論了。[點 評]

有時你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你認定的事實,需要你擦亮眼睛仔細地看,才能看到事實的本質。

(2)二寶:一張幹淨的嘴巴

每一個人都有過失,即使是偉人也毫不例外,所以與人交往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語。即使是閑聊,也不宜搬弄是非,傳播流言蜚語。

聖菲利普是16世紀深受愛戴的羅馬牧師,富人和窮人追隨著他,貴族和平民也都喜歡他,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善解人意。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女孩來到聖菲利普麵前傾訴自己的苦惱。聖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點。其實她心地並不壞,隻是嘴巴常常說三道四,喜歡說些無聊的閑話。這些閑話傳出去後就會給別人造成許多傷害。

聖菲利普說:“你不應該談論他人的缺點,我知道你也為此苦惱,現在我命令你為此贖罪。你到市場上買一隻母雞,走出城鎮後,沿路拔下雞毛並四處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為止。你做完之後就回到這裏告訴我。”

女孩覺得這是非常奇怪的贖罪方式,但為了消除自己的煩惱,她沒有任何異議。她買了雞,走出城鎮,並遵照吩咐拔下雞毛。然後她回去找聖菲利普,告訴他自己按照他說的做了一切。聖菲利普說:“你已完成了贖罪的第一部分,現在要進行第二部分。你必須回到你來的路上,撿起所有的雞毛。”

女孩為難地說:“這怎麼可能呢?在這時候,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也許我可以撿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

“沒錯,我的孩子。那些你脫口而出的愚蠢話語不也是如此嗎?你不也常常從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謠言嗎?你有可能跟在它們後麵,在你想收回的時候就收回嗎?”女孩說:“不能,神父。”

“那麼,當你想說別人的閑話時,請閉上你的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點 評]

在想說別人閑話的時候,請你閉上嘴巴,是多麼有道理的話。其實,很多時候隻要我們克製,就可以避免說別人的閑話。因為指責別人遲早會被人別人聽到,到時候尷尬不說,還可能造成兩人關係僵硬。

一張幹淨的嘴巴就是管好自己的舌頭,不該說的不說。如果說話不看場合,不講究方法,不分責任、不考慮後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煩來。特別是年輕人,閱曆少,社會經驗不足,愛說敢說,如果不注意,更容易因話惹禍。這時不管你是不是有心為之,長期下去,隻會害了你自己。

話為心聲,不要口不擇言,即使開玩笑,也不宜損人。當玩笑過火,就有可能引火燒身。生活中,由於一句玩笑而造成的悲劇不在少數,皆因為玩笑傷害了他人的自尊。一般涉及人身的、有批評味道的、敏感的話題以及和隱私問題有關的玩笑要少開,寧可不開玩笑,也不要讓人不愉快。

有時候人們還喜歡逞口舌之快,口頭上的輸贏並不是贏,處處與別人抬杠,那才是做人的悲哀,反而會讓別人同情那個被你辯輸了的人。

做一個嘴巴幹淨的人,你也會受到歡迎。不要到處說別人的閑話,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不該說的時候,沉默也是一種有修養的表示。請記住上麵那句話,當你想說別人閑話時,就把嘴閉上。

(3)三寶:充滿愛的心靈

人的一生,不可能與世界隔絕,與親情、友情和愛情都要相交,這些“情”就是“愛”。父母對你的愛,朋友對你的愛,戀人或妻子還有孩子對你的愛,同樣你因為擁有這些愛也要回贈他們自己的愛。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個小村莊裏有位中年郵差,他從剛滿二十歲起便開始每天往返五十千米的路程,日複一日將憂歡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家中。就這樣二十年一晃而過,人事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道路,從過去到現在,沒有太大的變化。觸目所及,塵土飛揚。

“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須在這無花無樹充滿塵土的路上踩著腳踏車度過他的人生時,心中總是有些遺憾。

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準備回去時,剛好經過了一家花店。“對了,就是這個

!” 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的種子,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子撒在往來的路

上。 就這樣,經過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他始終持續撒播著野花種子。

沒多久,那條已經來回走了二十年的荒涼道路,竟然開起了許多紅、黃各色的小花;夏

天開夏天的花,秋天開秋天的花,四季盛開,永不停歇。

種子和花香對村莊裏的人來說,比郵差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一封郵件,更令他們開心。[點 評]

如果郵差的內心沒有愛,他不會在荒涼的路邊種上花,讓人們在鮮花叢中而不是在荒涼的路上行走。這是一種博愛。

愛,不僅是一種感動,而且是永遠的精神支柱,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喧囂中的一個寂靜的港灣,是疲憊中得到的一種撫慰。生命因它而恬淡,生活因它而豐富,人生的旅程因它的相伴而不寂寞。

內心充滿愛的人才會贏得別人的愛,內心充滿冷漠的人得到的隻是別人的冷漠。有許多人都高喊人與人之間太冷漠了,那你是否付出了對別人的友善之愛?自己不想付出愛卻想收獲愛,這有可能嗎?世界上隻有父母對你的愛是無私的,愛情需要付出,友情需要付出。倘若你內心無愛,生活還有什麼意思?

因為有人的牽絆,所以你的生存才有意義;因為有人愛著你,你才覺得幸福;因為你也愛著他們,所以你覺得人生有無窮的動力。

愛是創造塵世間一切幸福的源泉,是讓你生活的動力。沒有愛的人生是可悲的,沒有愛的人生的人最後多是選擇毀滅之路。

愛不是一味地等待別人的給予,隻有你給予別人愛,才會贏得愛。隻有內心充滿愛的人,生活才充滿愛。

12人生需要怎樣去經營

人生就像一家店,需要懂得經營才能獲得最大利益。如果遠離悲觀,人將少一分憂愁;如果學會樂觀,你將多一分快樂;如果學會達觀,你會多一分冷靜和智慧。

人生就像一座沒有規劃的城市,需要用心規劃經營,才能發展成一座大都市。有許多人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夢想,卻不知道如何去實現,他們一直在追逐,卻不懂得經營。

一個叫約翰·戈達德的外國人15歲時,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單(稱之為“生命清單”),給自己明確了所要攻克的127個具體目標。 比如:探索尼羅河,攀登喜馬拉雅山,讀完莎士比亞的著作,寫一本書等等。44年後,他通過頑強的努力,實現了106個目標。

生命清單,其實就是人生計劃,它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必須付諸努力的目標組合而成,也就是一種有序的、遵循一定步驟的有益人生策劃。

人生就像一家商店,需要懂得經營才能獲得最大利益。我們出門前一般都會有一個目的地,想好做些什麼,並且計劃好該怎麼做。比如要進行一次旅行,一般都先要製訂詳細計劃。無論食宿交通都要事先安排妥當,方可玩得盡興,以免浪費時間、金錢,徒勞往返。對於旅遊尚且要計劃,對於我們的一生,數十寒暑,若想充分享受,盡情發揮,豈不更需要好好地計劃嗎?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經營我們的人生呢?

(1)確立目標

有許多人都是隨波逐流地生活,對人生沒有任何目標,似乎一切聽老天安排。這些對自己人生沒有設想的人,很難激發起學習、生活的興趣。隻有確立目標,你才能看清自己所走的路程。

(2)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好準備,人生的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一份切實可行的工作學習機會、一份切實可行的計劃,需要綜合考慮自己的發展水平,充分把握並有效利用自己的作息規律,對學習、工作、生活進行合理搭配等等。

(3)謙虛謹慎,不恃才傲物

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要將自己看得太高。古語有雲“吃虧是福”,退一步,給別人留餘地,更是給自己留餘地。謙虛是現在倡導的美德,無論何時,謙虛都會讓你受益。

(4)廣交朋友,打通人脈

無論是古是今,人際關係都是開創事業的一個重要手段。有人好辦事,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認識的人多,路也就好走。事實調查顯示,你與一個陌生人之間的距離不超過十個人,所以主動和你身邊的人打招呼吧。避免和你身邊的人發生衝突,因為有一天他可能就是對你幫助最大的人。抓住每一次與別人打交道的機會,與對方握手,留下你的姓名和電話,同時記下對方的聯係方式。逢年過節道聲問候,僅此而已,就可以建立你的人脈。

(5)強化實踐,放遠目光

貪圖一時便宜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隻有將目光放遠,在實踐中培養準確的目光、經驗和魄力,才能走好人生每一步。

(6)經營情感

親情、愛情、友情都需要用心經營。很多人不會與家長交流,說自己和父母沒有共同語言,用“代溝”來掩飾自己缺乏親情。親情是需要經營的,需要你去花時間了解自己父母。

愛情不是僅僅靠機遇,一見鍾情畢竟是少數,不好好去經營,愛情也會死亡。給彼此多一些關心,少一些爭吵;多一份容忍,少一些誤解,讓對方快樂,其實也是讓自己快樂,愛情是要用心去經營的。

友情存在於相遇相知、相互信任、患難與共的朋友之間。不去經營,友情不會長久;不用心經營,友情不會真實。經常和朋友聯絡感情,學會和朋友一起分享,友情才會長久,才會越來越穩定。經營友情是需要付出的,付出得越多,回報也就越多。

(7)經營自我

實現自我價值要靠事業來完成。如何讓別人知道你的能力所在?隻能用心經營自己。在知識經濟時代,不會推銷自己的人,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也不會找到自己的事業,更不會實現自我的價值。經營自我,就是要讓自己的優點全部展示給對方。讓對方認識你的價值。會經營自我的人,生活才會更加精彩。

從現在開始,經營自己的人生,早晚有一天,你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13事在人為

“成事在天”很早以前就被人們奉為真理,因而當他們遇到挫折時就會感歎自己命運不好,甚至詛咒上帝。如果相信“成事在天”,那就等於承認人的一切都是被上帝安排好了的,那麼人從出生開始,他一生所要走的路也就不可更改了。這是很荒唐可笑的。

人們常常感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或“生不逢時”或“蒼天負我”,來抒發機遇難求的慨歎。

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有許多本來計劃周詳卻因為一些變數而前功盡棄的情況,機遇也常常稍縱即逝,因而我們常常遭受挫折。變化和機遇固然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然而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的成敗好壞主要取決於人的主觀行為(即事在人為)。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晚年時已完全喪失了聽覺。按照我們的看法,一個生活在無聲世界的人根本不可能從事音樂的創作,但是貝多芬

恰恰相反。正是在那無聲的世界中,他譜寫出了不朽的名作——《命運交響曲》。如果貝多芬在麵對生活逆境而沉淪,不再進行音樂創作,那麼也就不會有《命運交響曲》的流傳。他的成功完全取決於他自己的奮鬥!

台灣“傑出青年”鄭豐喜生來雙腿畸形,隻能爬行,又由於家貧,直到12歲才上學讀書。他跪行往返,憑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終於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中學畢業後,又發奮考上了台北中興大學,一個正常人想進入中興這樣的名牌大學都極為困難,何況一個殘疾人。可是他並沒有退縮,他的自傳《汪洋中的一條船》出版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十次再版,同年,又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法國有一位科學家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但是巨大的金錢獎賞讓他衝昏了頭腦,他整日尋歡作樂,不思進取。幾年以後,錢用完了,他試著重新打入物理學名人圈,卻沒有成功。幾個簡單的物理研究課題,在他眼中變得十分困難和陌生。由於沒有繼續努力,天才變成了庸才。[點 評]

人的成功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換來的。貝多芬、鄭豐喜他們都是普通人,但是努力讓他們成了傑出人物。這些都是事在人為的經典案例。相反,一個人如果因為有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那麼他的事業也會跌入到深淵中。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隻會說“我不行”而不努力踏實幹的人怎麼會取得成功。隻要胸懷一個信念:事在人為,隻要一直努力,總有一天,艱辛的勞動會結出碩果。

從前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另一個富有。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拜見觀音菩薩,怎麼樣?” 富和尚一聽,譏笑道:“我幾年來想雇船順江而下,還沒有能夠去成。你靠什麼去呢?”窮和尚說:“行,我一定能行。”第二天,窮和尚拿了個碗,就出發去南海了。 日子很快就過了半年多。待到第二年的春天,窮和尚從南海回到了那座廟。當富和尚看到窮和尚滿載而歸的時候,就疑惑地問:“你是怎麼去南海的?”窮和尚回答:“我是靠化緣去的。隻要有堅定的信心,天下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問題,這時若驚慌失措,悲觀失望,隻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中難以自拔。但若相信事在人為,下定決心,努力去實現既定的目標,你就一定能實現。

事在人為,還要看怎麼“為”,這就是做事的方法和門路。沒有方法,隻一味地魯莽行動,最後也會失敗。

行軍打仗有三十六計,做人處事也有很多方式和方法。知道自己如何去做,才能成事。

14鬥氣不如鬥誌

愚者鬥氣,智者鬥誌。

我們經常看見一些人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互相拆台、揭短戳傷疤地鬥氣。君子動手不動口還好,若是雙方抵死不肯相讓,就有可能發生爭鬥。輕的動手互毆,重的可能還會造成人身傷害。這類事情屢見報端。

什麼是鬥氣?男女朋友意見不合而吵架,但是誰也不向誰道歉,這便是鬥氣;某人得罪另一個人,兩人天天鬥,日日鬥,這也是鬥氣。鬥毆鬥氣都是人們的自然反應,但是鬥氣隻能帶給人們一時的宣泄與滿足。有的夫妻因為一些小事口角,大動幹戈,讓家庭失去了幸福。

鬥氣會模糊你的人生目標。同事鬥氣,會荒廢事業;公司鬥氣,會兩敗俱傷,國家鬥氣會引發戰爭,使民不聊生。為“氣”而投入時間、精力、金錢,是聰明的人不去幹的事情。

鬥氣會使人失去理性,鬥氣會使人失去理智,讓人做出錯誤甚至是後悔一生的決定。

鬥氣往往容易陷入對手的“圈套”。他知道你很愛生氣,於是故意刺激你,好把你引到歧路,讓你毀滅,讓你在工作中不順心,隻煩心。鬥氣會讓你的氣量變得狹小,甚至令你忘記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鬥氣絕不可取。一個聰明的智者不會與人鬥氣,而是鬥誌。也就是說,不管別人對你如何,也不管自己心理感受如何,隻管堅定地奔赴自己的目標。

所以,愚者鬥氣,智者鬥誌。誌是誌向,也就是抱負、理想及對未來的規劃。“誌”也指“理性”。也就是說,讓理性來引導,你的每一個作為都經過仔細的思考,絕無衝動,也不感情用事。而“氣”是空的、虛的、浮的,因此也是不長久的;而“誌”卻是實的、穩的、充滿力量的,因此“誌”對“氣”,“氣”絕無勝算。

很多人失敗都因為鬥氣,所以智者隻鬥誌而不鬥氣,甚至根本不鬥——不與人鬥,隻跟自己鬥。鬥氣是自己與他人,鬥誌是自己和自己。鬥氣是橫向,鬥誌是縱向。鬥氣收獲一肚子火氣,鬥誌收獲一腦袋智慧。

鬥氣苦不堪言,鬥誌樂在其中。鬥氣,不如鬥誌。如此,才走得更執著、更純粹、更堅定,也更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