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經 人生務必遵循的25個辯證法則33(2 / 3)

他又在自己的學習筆記上麵寫下一句話:要先於他人挖掘市場需求。

再後來,一條鐵路從這兒貫穿南北,那兒的人上車後,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龍。小村對外開放,果農也由單一的賣果開始轉向果品加工及市場開發。就在一些人開始集資辦廠的時候,那個村民在他的地頭砌了一垛三米高、百米長的牆。這垛牆麵向鐵路,背依翠柳,兩旁是一望無際的萬畝梨園。坐火車經過這兒的人,在欣賞盛開的梨花時,會突然看到四個大字:可口可樂。據說這是五百裏山川中唯一的一個廣告,那麵牆的主人憑這麵牆,第一個走出了小村,因為他每年有四萬元的額外收入。

他再次在學習筆記上麵寫下一句話:如果能夠排除競爭,你必然能夠成為最大的贏家。[點 評]

與其說他是一個天才的經營者,不如說他是一個善於學習和總結的人。與其說大魚吃小魚,還不如說是聰明魚吃笨魚。而聰明往往來源於不斷地總結、學習和創新。作能夠有所學,有所長進,自然更容易做到快樂工作。

要想快樂工作,就要從自身先尋找原因。當你開始對工作產生厭惡的時候,就該重新思索自己了,耐心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擅長什麼領域,性格更傾向於從事什麼工作?

如果你還一直迷茫,就來看看專家的這幾點關於快樂工作的建議。

(1)確定人生目標

沒有目標的人生是黑暗的,隻有找到人生的燈塔才能看到自己行進的方向。

許多人每天埋頭苦幹的時候,都漸漸忘卻了夢想和工作,超過60%的人對自己的目標定位不清,目標不明或不知何去何從。

你必須對自己的工作作出新的規劃,你要完成什麼樣的目標,怎樣完成,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2)挖掘內心的快樂源泉。

你工作生活的態度決定你是否快樂。讓自己工作快樂的辦法隻有你自己選擇快樂的工作。這種選擇來源於你內心對工資的態度。你的態度將決定你是否快樂。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它可以是你的無價之寶,也可以成為你成長的障礙,而這一切都在於你自己的選擇和把握。

工作僅僅是你的部分生活,不可能讓你各方麵稱心如意。隻有對工作有了合適的定位,你才可能現實地把握住自己的機會。一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比什麼都想要的人更容易快樂。

(3)積極行動

行動比思索更重要,千萬不要等待什麼完美的機會,工作中也沒有什麼完美的機會,你想要自己每一天都有一點不同,那麼就立刻行動。拖延與猶豫隻會導致你錯過時機。

(4)善於與他人合作,在合作中分享快樂。

工作環境對人有著直接的影響,團結向上的工作團隊能激發人們的進取心,枯燥乏味的工作環境容易讓人氣餒。在被工作壓得很累的時候,不如先看看你周圍的工作環境和夥伴。從自己做起,不要當環境的被動者,讓自己做個受大家歡迎的人。 還要善於與別人愉快地合作,共同的努力會讓彼此更有信心和快樂的心境。

(5)不能間斷學習

應對工作,學習是不可缺少的。在工作中,你是否感覺到專業知識不夠用呢?如果將事情弄得很糟時,不能任由自己長時間情緒低劣。對自己說:“我又學到一招,下次又有機會嚐試其他處理方法。”這樣你就不會認為自己很差勁。

在當今社會,信息淘汰率越來越快,而我們在一個工作職位上,就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拋棄舊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依然不會忘記時時刻刻給自己充電,學習不僅讓他們在工作中如虎添翼,而且在學習中你能感受新的活力,活躍你的思維。

(6)鬆弛有道

在忙碌的工作中要注意休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一切無從說起。在工作之餘,讓自己適當地休息,要鬆弛有道。

(7)簡單就會快樂

其實快樂的哲學就是簡單,最好的東西都是簡單的。比如微笑,是最好的生活態度;運動,是身體的最好調養。克服煩惱也可以很簡單,將想法轉個彎,然後行動。

7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

你隻要生氣一分鍾,便喪失了六十秒鍾的快樂。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一個人叫羅思的人,當每次他與別人生氣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產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羅思工作非常勤勞努力,他的房產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大,隻要與人爭論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產和土地繞三圈。羅思為何每次生氣都繞著房產和土地跑三圈?所有認識他的人,心裏都起疑惑,但是不管怎麼問他,羅思都不願意說明。直到有一天,羅思已老得行動不便,而他的房產和土地已大得自己難以走完三圈,有一次,他生氣後,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自己的房產和土地走了三圈時,太陽都下山了。這時,羅思獨自坐在田邊喘氣,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阿公,您已經年紀大了,這附近地區的人也沒有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大,您不能再像從前,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個秘密,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三圈?”

羅思經不起孫子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裏,氣就消,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問到:“阿公,您年紀老,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

羅思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氣就消了。”

[點評]

當前的社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但是人們也日益浮躁。作為現代人,我們可以周遊全世界了,但是我們的心眼和氣量卻越來越狹窄了。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會為一些雞毛蒜皮和一些喜歡蜚短流長的人動怒。常常是一臉的悲苦,仿佛全世界都與他為敵似的。

有時甚至因天氣的變化或者別人的一句無心之言,就能輕而易舉地讓他們鬱悶和發怒。而我們動氣和動怒常常是因為對事物、對別人的認可和在意,用對別人的生氣來進行自我懲罰。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一位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

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麼?”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點 評]

生氣就像一杯茶水,你端起來,把它當成事了 ,它就成事了;你若把它潑了,就隻是一杯水。因為別人誹謗、攻擊和升遷之後的生氣,是可以理解的,那是人的七情六欲。但是令我們費解的是,很多人僅僅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就怒火衝天,結果讓心情大壞。

曾經在公交車上看到這一幕,兩個人下車時,僅僅因為後麵的人推了前麵一下,兩個人就吵了起來,最後居然驚動了警察來調節。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你一句對不起,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偏偏兩個人誰也不讓誰,結果氣越來越大,變得不可收拾。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看到這種場景。因為一時的生氣招惹上一天甚至幾天的不快,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得不償失。

生氣還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美國有一位學者研究了15萬名胃病患者的記錄之後證實,有五分之四的病人得胃病並非生理原因,而是由於經常“生氣”造成的。美國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的羅素·西基爾博士是世界關節炎的權威,他說:人如果長期憤怒,最容易得關節炎。

美國的一位叫哈羅·海彬的博士研究了176名平均年齡在44歲的工商界負責人(相當於總裁級以上的),大約三分之一的人由於生氣而引發心髒病或消化係統潰瘍或高血壓。

心髒病是當今美國頭號劊子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30多萬人死在戰場上,可在同一時期,心髒病卻殺死200萬平民,其中有100萬人的心髒病是因生氣而引發的。

許多人失眠也是由於生氣造成的。

生氣不僅對自己有害,對他人也無益處。當對別人生氣時往往會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使別人和你的關係出現難以修補的裂痕。

怎樣才能不讓自己生氣?卡耐基說過:“不必去想是否快樂,讓自己忙碌起來,你的血液就會加快循環,你的頭腦就會變得敏銳,讓自己一直忙著,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種藥,也是最好的一種。”

生氣是一個人內發的因素造成的,再好的醫生也無法防止病人生氣,因此,生氣隻能由自己提高修養才能克服。而人們生氣時大多是閑暇的時候,如果一直忙碌,哪裏有時間去生氣呢?

所以我們要學會修身養性,開闊心性,善於溝通、寬以待人。實在無法避免生氣,就找一些事情讓自己忙碌起來,盡快讓自己忘記生氣的事情。

8你給生活什麼,生活就會反饋你什麼

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你就會收獲什麼樣的心情!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一個女孩叫黃美廉,她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痹症。這種病症會讓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也會時常亂動,嘴裏也會經常叨念模糊不清的詞語,幾乎無法正常生活。當時醫生給她下的判斷是活不過6歲。在我們常人看來,她已經失去了表達能力與正常生活的條件,更別談什麼未來。但是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靠頑強的意誌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講演會上,一位學生貿然地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有過怨恨嗎?”在場的人都暗暗責怪這個學生的不敬,但黃美廉卻沒有半點不高興,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麼幾行字:

第一、我好可愛;

第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第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

第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第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

最後,她寫下一句話:隻看自己所擁有的,不看自己沒有的。

在別人的眼中,她是一個“被判了死刑”的人,但是她卻沒有因此而放棄生命,反而堅強地麵對生活。[點 評]

生命給了黃美廉不幸,但是生活卻並沒有讓她絕望,她用自己的頑強譜寫了一首燦爛的生命之歌。

你給生活堅強,生活就給你堅強;你給生活眼淚,生活會還給你更多讓你覺得不平的事情。

有許多的人都說生活沒有意思,沒有激情,結果越來越沒有意思,越來越乏味。你以消極的心態麵對生活,自然不可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每天早晨起床看到時間時,你是否咒罵上班的時間又到了?看到早晨第一縷陽光的時候,你是否覺得這一天毫無生機?如果你這麼想,工作或學習就變成了你的負擔,你一天都將在煩悶中度過。

為什麼不對著早晨你見到的第一縷陽光微笑,想著今天的工作將是全新的開始,一個富有朝氣的一天即將開始?那麼,這一天你也會過得十分愉快。

給生活一個微笑,生活也會給你一個微笑。今天不是重複昨天,昨天已經再也找不回來了。明天又是無法預測,所以為何不讓自己微笑生活。

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的懊悔,矯正的方法很簡單:隻要在你的詞彙裏抹掉“要是”二字,改用“下次”二字即可。應該向自己說:“下次如有機會我應該如何做……”

生活永遠是向前的,你一直活在昨天就永遠無法活在今天和明天裏;你永遠被消極的情緒左右,早晚有一天你會覺得生命毫無意義;何不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隻要笑對生活,再大的磨難也會被克服。

9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高爾基曾經說過:“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拐杖,這就是理想! ”理想是人活一世奮鬥努力的目標,倘若沒有了這個目標,人生也會隨之黯然失色。

有理想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有行動。

所謂“生活的理想”是指你想要追求什麼樣的生活。理想是我們生活的坐標。你隻有確定了自己的追求才能全力以赴地向前邁進。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為生。

有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上。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很快消失在

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裏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小兒子也說:“要是能做一隻會飛的大雁該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兩個兒子說:“隻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於是,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但是,不管牧羊人怎樣張開雙臂,也無法飛起來。這時牧羊人肯定地說:“我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隻要不斷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努力著。等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弟32歲時,他們果然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明了飛機。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點 評]

理想是一盞不滅的燈,讓你衝出迷惘,步入燦爛的曆程。但是什麼才是理想,是你對生活和未來的追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理想,也是理想的生活。

我們拚命工作、學習、掙錢,努力實現成功就是為了實現理想的生活。許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隻有知道你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你到底想做什麼,你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夢想。

10埋怨隻能說明你的無能

“抱怨”真的就是口臭,它會傳染,而習慣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裏倒水。

很多的時候,因為一件事情、一個人就能令我們長時間地煩惱和抱怨。因為工作難度較大而抱怨,因為人際關係而抱怨別人,因為公司的一個指令而抱怨……其實,這些抱怨隻能說明你無法處理好這些事情,抱怨工作難度大就是說你做不好這件事情,抱怨人際關係就是你處理不好和別人的關係,抱怨公司的指令是因為你可能做不到。這些如果被你的老板聽到,你可能就要麵臨責罰或批評。

抱怨還會打擊你的信心,當你沒完沒了地抱怨時,你就是開始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這件事情。在做的過程中,因為煩亂,隻會將事情幹砸。

抱怨還會讓別人心煩。當別人聽到你總是在抱怨,他們工作和心情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許多人都不喜歡總愛抱怨的人。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有一個樵夫,總覺得自己需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裏非常不平衡。有一天,他越想越氣,便在吃中飯時對著妻子大聲地埋怨一番,弄得妻子的心情也不好,並遷怒到正在廚房裏做菜的女兒。女兒也很火,盛怒之下,煮飯時一不小心,多放了一匙鹽。這下子,樵夫吃了更火了!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夠悲慘,居然連頓好飯也沒得吃。

於是,飯後他氣衝衝地回到山上去砍柴,一邊砍,一邊氣急地對其他的樵夫訴說著自己那“倒黴的人生”,他越講越氣!

砍柴時一不小心,斧頭脫手飛了出去,打中了一個路人,那路人不是別人,而是由鄰國來訪,途經此地的鄰國王子。鄰國國王一氣之下得派兵大舉進攻,一場戰爭就此爆發。 [點 評]

一場戰爭,居然源於一頓充滿埋怨的午餐。 這事雖有巧合,但也似乎符邏輯。值得深思。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誌。”就是說:了解自己的人不埋怨別人,曉得自己命運的人不埋怨上天;經常埋怨別人的人會深陷困窘,埋怨上天的人是沒有誌向的。

我們為什麼不坐下來好好思考一下呢?有些人為什麼一直一事無成,原因就是他們到哪裏都是不停地抱怨、抱怨、抱怨……相反,有許多的人也對自己的現狀不滿,周圍的環境也不盡如人意,但他們並不是一味的埋怨,而是奮發有為,力求改變現狀,在適應中求發展。結果,行動者往往能夠成功,而埋怨者依舊一事無成。

當你無法去改變你周圍環境的時候,那你就要努力去適應這個環境,而不是一味埋怨、消極、等待。因為你的想法永遠不會與現實情況完全相符,埋怨除了說明你無能外,就不能再說明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