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餘力學文(3)(3 / 3)

清代由於政府的提倡,活字印刷有了更大的發展。雍正朝排印了《古今圖書集成》,共鑄銅字二十多萬個。乾隆時製定了《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並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是活字印刷發展、普及的一個標誌。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運用,標誌著中國書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相關鏈接】

壁經出世

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使各種書籍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甚至有些書籍已經徹底被毀掉。漢文帝在位時,開始在全國尋找書籍,一個叫伏生的老儒生口授了《尚書》二十八篇,使《尚書》得以流傳。

到了漢武帝時,魯恭王想霸占孔子的故居改作花園,在拆房時,忽然從牆壁的夾洞中發現了一批竹簡,同時空中傳來一陣莊嚴的鍾磬之聲,魯恭王嚇壞了,忙下令停止拆房。在牆壁中發現的這批竹簡包括《尚書》、《孝經》等古典書籍,因為是在牆壁中發現的,所以這些書被稱為“壁經”。這些典籍的發現,對校正一些典籍的真偽起到了重要作用。

司馬光誡子惜書

司馬光獨樂園中的讀書堂中,藏有文史類書籍一萬多餘冊。其中司馬光每天早晨常常閱讀的書,雖然讀了幾十年,看上去都新得象是從沒用手摸過一樣。

司馬光曾經對他的兒子公休說:“商人們愛收藏錢財貨物,儒家所收藏的,隻是這些(書),應當知道要珍愛它們。我每年在上伏到重陽期間,遇到天氣晴朗的日子,就在那天設下幾案,將那些書斜放在上麵,曬穿訂書的線。所以雖然時間很長,書還是沒有損壞。

說到打開看書,必然先把幾案打掃幹淨,用褥子鋪墊在書下麵,然後端坐好,才看書。有時候(不能端坐著看)需要邊走邊讀,那就把書放在方的木板上(讀),從來不敢直接用手捧著書,這不但是擔心手汗浸到書頁上去,也擔心碰到穿訂書的線。

每到看完一頁,就用右手大姆指的側麵貼著書頁的邊沿,再用食指(與姆指相配合)撚起書頁,這樣翻過一頁,因此可以不把紙弄爛。我常看到你們翻書時直接用手指撮起書頁,這很不合我的意思。現在佛教道教中人(和尚、道士們)尚且知道尊敬他們的經書,我們儒家怎麼能反而不如他們呢?應該要記住我的話。”

【延伸閱讀】

培養孩子愛護書籍的良好習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和啟迪智慧的金鑰匙。人類的絕大多數知識都是從書籍中獲得的,所以要好好的愛護書籍,告訴孩子不要隨便撕書、胡亂塗抹書籍,從小要培養孩子養成愛護書籍的好習慣。

首先,給孩子選擇書籍一定要選擇紙張比較結實、耐水的,裏麵的插圖漂亮、色彩鮮豔,內容簡明,健康向上有趣,孩子看了後會很感興趣,就會對書有了感情,自然就舍不得去撕了。

其次,要加以正確引導。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時,要一邊講一邊讓孩子看,讓孩子知道在講哪頁的內容,並配以適當的表情和聲音,來吸引孩子,當孩子再讓父母講一遍時,父母就把書拿給孩子,告訴孩子應該怎麼看書,要孩子好好愛護書籍,如果撕破了,漂亮的圖片和精美的文字就沒有了。

再次,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看書、愛書的條件,並規定一個合理的看書時間。孩子並不會像大人那樣有耐心,看一會書,就會轉移注意力,做些其他的活動,若此時沒有他喜歡的玩具,就會覺得無聊,便會下意識地去撕書。所以要在孩子看書的房間裏準備一些體積小的玩具,或適當的帶孩子一起做遊戲,這樣做可以勞役結合,有助於減輕孩子的視覺疲勞。

【原文】

非聖書 屏①勿視 敝②聰明 壞③心誌

【譯文】

如果不是傳述聖賢言行道理的著作書籍,一定不要去看它,以免身心受到汙染,智慧遭受蒙蔽,純正的誌向遭到敗壞。

【注釋】

①屏:音bǐng,摒除。

②敝:蒙蔽。

③壞:使……變壞。

【評解】

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有益品德和知識的提高。有些書鼓惑、蒙蔽心靈,歪曲事實真相,使純淨的心靈受到汙染、玷汙,對這類書我們要遠離,在自己不看的同時,也要勸說他人不要看。

【國學小百科】

經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