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合理製訂學習計劃
1.製訂學習計劃的好處
首先,計劃的製定可以督促自己克服懶惰、倦怠。
其次,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每天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在學習中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再次,學習計劃的製定可以合理的、科學的利用時間,了解每天的學習進度。
按照學習計劃執行,無論是對現在的學習還是在日後的工作或生活中,都會養成講求效益、有條不紊、獨立鑽研等諸多好習慣。
2.製訂學習計劃的要求
首先,學習計劃的製訂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估計自己製訂的學習計劃每天能否完成,做到“知己”。
其次,學習計劃的製訂要詳細,做到心中有數。把每天、每月的安排都要做詳細、具體的章節的安排,包括做哪些習題,看哪些筆記都應當有,而且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學習計劃製訂不能太籠統,若太籠統了,學習計劃製訂的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而且學習計劃的製訂也不能製定的太高或太低,太高或太低對自己的學習都不利。太低了,每天感覺就是在應付計劃,而真正的的意義就沒有了;若太高了,常常完不成任務,時間久了就失去信心,堅持不下去了。所以計劃的製訂一定要符合自身的情況。
再次,學習計劃的安排要科學、合理,讓自己有效地利用好時間。那怎麼是科學、合理呢?一般清晨是最好的學習時間,這段時間記憶是比較強的,那麼在這段時間學習是最好的,這就是比較科學的,當中午、或自己感覺看書很累的時候,可以去適當運動或做些雜務,這就是合理。黃金時間絕對不要做雜七雜八的事情上,不然大好時間就白白浪費了。
3.製訂學習計劃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計劃的製訂要按照自身的特點製訂,“量體裁衣”,因為每個人的自身情況不同,所以不要模仿他人的計劃,隻有根據自身的情況去摸索做完善,才是做有效的。
其次,剛開始製訂的學習計劃不太容易掌握難易的尺度,所以計劃的製訂有可能過高或過定,但在執行計劃的時候慢慢調整,不斷改進,也就會慢慢適應。
再次,在執行學習計劃時有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一定要堅持,有足夠的信心、恒心和毅力,千萬不要遇到困難就動搖了,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原文】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①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② 心先病③
【譯文】
書房要保持清潔,牆壁要使之幹淨。讀書時,書桌要整潔,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擺放整齊,井井有條。
在硯台上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寫出來的字便不工整,這是浮躁不安、心神不定的表現。
【注釋】
①案:書桌。
②敬:工整。
③病:心神不定。
【評解】
一個有條理的人,不論是客廳、臥室還是書房都會井然有序,因為他明白好的環境會帶來好的心情,好的心情會使人能安心讀書、做事。
好的環境並不是說要有如何好的房間、怎樣好的設施,而是是指屋子要整潔幹淨,一應用具擺放要整齊,用的時候可以很方便地就找到。
“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寫字也是如此,在剛剛學寫字的時候要身體端正,兩腿放平,眼睛和書本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字還沒寫,身子就七扭八歪,那寫出來的字一定也不工整,就跟一個生了病的人,所以在寫字時一定要專心,有耐心,要全神貫注、氣定神閑,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會漂亮。
【國學小百科】
文房四寶
“文房”之名,起於我國曆史上南北朝時期(420—— 58年),專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
距今3000多年前,商代,龜甲獸骨是最早的書寫材料。秦代,竹簡大量通行。漢代,木牘盛行一時。漢代造紙術剛剛出現,當年造出來的紙張隻有1尺左右大小,而且表麵粗糙,約6兩重。東漢末年,紙張和簡牘同時並用。魏晉時期,紙張已經是最通行的書寫材料了,朝廷還明令昭示天下,要求用紙張取代簡牘,書寫材料的變革,給魏晉書法的興盛奠定了重要基礎。
除了紙張,毛筆是最為關鍵的書寫工具。據考證,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出現了最早的筆字叫“聿”,它的形狀生動再現了古人右手執筆書寫的情形,上端一隻右手,中間是一根棍子,棍子的下端分出三個叉,表示筆毫。以後在“聿”上加了一個竹字頭,也就是現在通用的筆字的繁體——筆,而原來的“聿”字反而成了一個虛字。
古人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筆毫柔軟的毛筆,賦予了書法變幻莫測的線條。最早的毛筆,筆毫用羽毛做成,後來逐漸改用獸毛,其中最常用的是兔毫。據說講究的兔毫要用秋天的狡兔背上兩道比較硬而有彈性的毛來做。據史書還記載,王羲之用的毛筆是用老鼠胡須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