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趙普死後,家裏的人打開書箱看到裏麵的書籍,原來是一部《論語》。家人便用一部《論語》為他陪葬。趙普讀《論語》讀了一輩子,可以說他對《論語》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實踐,並成為他治國、平天下的資本。
半途而廢
東漢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慧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麼名字,隻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誌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舍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汙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延伸閱讀】
給學習支個妙招
學習是一個人終生獲得知識,取得經驗,轉化為行為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充實生活,發展身心,促使個人得到全麵的發展和提高。俗話說得好:“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達爾文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可見,要想高效率地學到知識,就得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古今中外無數事實已經證明:科學的學習方法將使學習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給學習者帶來高效率和樂趣,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不得法的學習方法,會阻礙才能的發揮,給學習者帶來學習的低效率和煩惱。那麼,究竟怎樣學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呢?下麵就給你支幾個學習的妙招。
1.製定學習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科學學習的前提是要明確學習的目標和製定可行的計劃,這樣有助於避免浪費時間和提高學習效率。
2.循序漸進。製定好學習計劃之後,接下來就要按部就班地去實施。尤其要注意打好基礎,紮紮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係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
3.勤於思考。“學而不思則罔”,因此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把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防止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傾向。要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這樣久而久之就能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了。
4.一絲不苟。學習切忌似懂非懂,粗心大意,如果“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這樣到最後隻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5.及時複習。複習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遺忘。一般來說,及時複習是最有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複習可逐漸減少,但經常性地複習有助於使學習效果更鞏固。複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抓住重點,要有針對性;(2)複習要因階段而異,不能機械地照搬一種模式。(3)注意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去加強記憶。
6.勞逸結合。列寧曾說過:“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要將學習與工作、娛樂、陶冶性情結合起來。要做到勞逸結合:首先要科學地安排用腦,注意張弛有度;其次,要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合,學習之餘適當運動;再次,在適當的時候給自己的學習以一定的獎勵。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以後,隨著良好習慣的形成,學習的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
7.持之以恒。學習要取得成功,難的不是一時的努力,而是如何將這種努力堅持下去。“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因此,一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堅持不懈地將學習進行到底,最終一定會收獲成功的喜悅。
【原文】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①通
心有疑② 隨劄記③ 就④人問 求確義
【譯文】
在製定讀書計劃時,不妨時間放寬鬆一些,而在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以鬆懈偷懶,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來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在學習時,心裏有疑問,應隨時用筆記錄下來,等一有機會,就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弄懂其中真正的真義。
【注釋】
①滯塞:停滯,不流通。
②疑:疑問。
③劄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④就:於是。
【評解】
一個人在學習或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有規劃,每天做多少、看多少,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去執行,不要抱著反正時間還很多,今天做不完,明天還有時間,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後天,欠了很多學習的債,日積月累, 等到有一天覺醒的時候,已經負債累累,無法償還,所以無論做什麼一定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