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親仁(1)(2 / 2)

這種剛正不阿的大無畏氣概,使當時的老百姓和一些有正義感的臣僚,對包拯都很欽佩。歐陽修就欽佩包拯“天姿峭直”。包拯有時甚至不顧有關規定和禮節,當麵斥問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們下不來台。包拯剛直,卻並不主觀武斷。他既善於調查研究,又樂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他的臉上很少有笑容,但當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時,卻能虛心接受。所以司馬光稱道他“剛而不複,此人所難也”。

此外包拯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他一生儉樸,即使是當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習慣,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經寫過一則家訓,刻在家中壁上。家訓的全文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孫。”也就是說,包拯嚴厲要求後代不貪不好,不要欺負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麼,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之後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

早在廬州家鄉做官時,包拯就以無私而遠近聞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親戚鄉裏都很高興,認為從此有了靠山。然而,鐵麵無私的包拯秉公辦事,即使是自己的親戚犯了法,他也是執法如山。

【延伸閱讀】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活潑,將來有好的前途,因此在開發孩子的智力方麵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忽視了從小對孩子的品德教育,這是孩子邁上人生路上關鍵的一步。

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不僅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對孩子日後的為人處事都是大有益處的。那麼家長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品德呢,著重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糾正說謊,培養誠實

孩子出於種種原因,編造理由來掩蓋錯誤或欺騙家長,就是我們所說的說謊,這是孩子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家長最關注、最擔心、糾正最多的事,但在糾正孩子說謊的方法上,要注意在發現孩子說謊時,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橫加指責,喝斥,甚至打罵。因為,這些方法會導致孩子為了自我保護,或發泄對家長的不滿,更加變著法兒的說謊。最好的辦法是要先問清孩子說謊的根由,鼓勵孩子說真話,然後再耐心地給孩子講清道理。還有父母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做一個正直的人:對同事、親友不說謊、不做假;在孩子麵前信守諾言,不為了達到某個短期效果而欺騙孩子;要敢於在孩子麵前作自我批評;不袒護、包庇自己的孩子;不在孩子麵前說別人的壞話等。父母要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2.言傳身教,培養禮貌

禮貌是與人溝通應有的態度,你的態度好與壞,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方麵,主要應該做好兩點:一是家長要率先垂範,給孩子做出榜樣;二是從生活細節入手,教孩子養成禮貌的習慣。

3.經曆體驗,培養愛心

愛心是善良的體現。要培養孩子的愛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要讓孩子親身經曆體驗,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首先,為孩子創設溫馨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關心別人;其次,家長要善於抓住機會,讓孩子體驗助人之樂 。

4.激勵表揚,培養上進

積極進取是一個人進步的階梯,也是家長對孩子的熱切希望。在培養孩子積極進取方麵,主要應該注意給與孩子適時、適當的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以防孩子養成依賴和怯懦心理。同時,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或長處,哪怕是一點點,也要及時肯定和表揚。另外,在對待老師給孩子的評語問題上,有的家長看到好的評語就高興、許願、獎勵;看到不好的就生氣、責怪、懲罰,這樣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會造成傷害,令其失去自信,感到灰心。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肯定、讚揚孩子好的一麵,讓孩子更加堅定正確的方向;對差的一麵家長在孩子麵前要表現出誠懇的態度,給孩子最真誠的安慰,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不要緊,媽媽相信你會改好的,因為你是一個最要強的孩子。”

5.循循善誘,培養謙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