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李智舜:《毛澤東與十大將》,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版,第183頁。
[122]張貽玖:《毛澤東讀史》,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8頁。
[123]汪東林:《粱漱溟與毛澤東》,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5頁。
[124]《毛澤東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7頁。
[125]同[115],第905頁。
[126]同[124],第69~70頁。
[127]同[115],第929頁。
[128]《紅醫將領》,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版。
[129]同[124],第84頁。
[130]同[71],第221頁。
[131]同[124],第115~116頁。
[132]同[115],第948頁。
[133]續範亭《五百字詩並序》,見《延安文藝運動紀盛》,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版,第505~506頁。
[134]約瑟夫·w·艾謝裏克:《在中國失掉的機會——美國前駐華外交官約翰·S·謝偉思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報告》,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209頁。
[135]同[121],第288頁。
[136]同[115],第1012~1013頁。
[137]《毛澤東同誌八十五誕辰紀念文選》,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38]同[124],第284頁。
[139]同[124],第295~296頁。
[140]《中共黨史資料》第48輯,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頁。
[141]同[140],第31頁。
[142]同[140],第54頁。
[143]《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第125~126頁。
[144]同[115],第1096頁。
[145]《黨的文獻》1995年第2期。第9頁。
[146]同[24],第389、390、397頁。
[147]同[115],第1102頁。
[148]張治中、餘湛邦:《張治中與毛澤東——隨從毛主席視察大江南北日記》,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6~147頁。
[149]殷理由主編:《毛澤東交往百人叢書·民主人士篇》,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253頁。
[150]同[149],第37~38頁。
[151]《毛澤東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頁。
[152]同[143],第362頁。
[153]同[107],第167頁。
[154]同[151],第316頁。
[155]《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321頁。
[156]中共昌粱地委黨史研究室編:《毛澤東在呂梁》,中共黨史出版社版,第176頁。
[157]同[155],第1441頁。
[158]同[155],第1446頁。
[159]同[46],第79頁。
[160]同[155],第1470頁。
[161]同[155],第1495~1496頁。
[162]同[149],第272頁。
[163]尼·費德林著、周愛琦譯:《我所接觸的中蘇領導人》,新華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7、24~25頁。
[164]宋鏡明:《李達傳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1頁。
[165]尹家民:《將軍不辱使命》,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頁。
[166]同[49],第162~163頁。
[167]程華:《周恩來和他的秘書們》,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頁。
[168]同[46],第87頁。
[169]同[46],第185頁。
[170]李維漢:《建國以來十五年統戰工作的回顧與認識》,見《回憶與研究》下冊,第722頁。
[171]陳胥:《騷懷楚屈平》,見《瞭望》1991年第35期。
[172]權延赤:《紅牆內外》,昆侖出版社1989年版。
[173]翟作軍:《親切的關懷,難忘的教導》,見《解放日報》1991年9月17日。
[174]潘坤賢:《孔林三謎》,見《解放日報》1995年9月2日。
[175]許祖範、姚佩蓮、胡東:《毛澤東幽默趣談》,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頁。
[176]同[122],第24頁。
[177]同[54],第24頁。
[178]同[71],第461頁。
[179]《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08、111、113頁。
[180]林蘊輝等:《凱歌行進的時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76頁。
[181]師哲:《在曆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第489頁。
[182]同[84],第198~199頁。
[18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頁。
[184]同[171]。
[185]雷華建、王冀成:《新中國海戰內幕》,中國對外翻譯公司1993年版。
[186]《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151頁。
[187]《解放軍報》1976年7月15日。
[188]宋季華:《毛澤東和這個世界》。花城出版社1989年版。
[189]同[186],第206、209頁。
[190]同[186],第257頁。
[191]吳冷西:《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版。第4頁。
[192]薄一波:《<論十大關係>形成前後的調查與探索》,《求是》1991年第12期。
[193]同[46],第95頁。
[194]毛澤東:《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人民日報》1979年9月9日。
[195]同[186],第313、314、320頁。
[196]同[1],第266頁。
[197]同[186],第345、346頁。
[198]王子今:《毛澤東和中國史學》,第286頁。
[199]同[186],第388頁。
[200]同[186],第397頁。
[201]同[191],第158頁。
[202]同[186],第441、442、447~448頁。
[203]同[186],第452~453頁。
[204]同[186],第487頁。
[205]同[186],第472頁。
[206]《毛澤東兩次蘇聯之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07]龔育之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三聯書店1996年7月第2版,第205頁。
[208]《浙江日報》1977年9月28日。
[209]李林達:《情滿西湖》,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
[210]彭程、王芳:《廬山:1959年》,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9頁。
[211]《毛澤東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
[212]同[207],第216頁。
[213]權延赤:《走下神壇的毛澤東》,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214]同[191],第52頁。
[215]同[191],第66頁。
[216]同[193],第284頁。
[217]同[71],第539頁。
[218]同[183],第49頁。
[219]賈恩楠:《毛澤東人際交往實錄》,江蘇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第162頁。
[220]同[198],第317頁。
[221]同[183],第315頁。
[222]同[198],第180頁。
[223]《建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236頁。
[224]李銳:《“大躍進”親曆記》,遠東出版社1996年版,第297頁。
[225]同[165],第153頁。
[226]同[223],第278頁。
[227]《紅旗》1958年第7期。
[228]同[223],第379頁。
[229]《光明日報》1977年9月14日;同[145]第40~41頁。
[230]同[148],第43~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