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東周列國誌12(2 / 3)

8月5日,毛澤東作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同日,毛澤東召見江青,令其手記了這首七律詩。並對江青說,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有建樹的,都是法家。這些人都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這首給郭沫若的詩比之於《五言詩·給郭老》,從形式和內容上看都比較鄭重其事。毛澤東高度讚揚了秦始皇的曆史功績,抨擊了孔丘的儒學,批評郭沫若的《十批判書》,激賞柳宗元的《封建論》。

[附注]《封建論》,唐柳宗元著的一篇散文。柳宗元從當時鞏固中央政權、反對藩鎮割據提出,秦王朝設置郡縣,廢除以前的“封國土,建諸侯”,而建立中央集權製,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8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經毛澤東親自批發的廣東中山大學教授楊榮國的文章:《孔子——頑固地維護奴隸製的思想家》。

9月23日,毛澤東接見埃及副總統沙菲時說,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曆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讚成秦始皇,不讚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有國,而用集權製,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製度。

1974年

1月18日,毛澤東親自批發了1974年第一號中共中央文件,就是由江青直接指揮編輯的材料《林彪與孔孟之道》(之一)。中央通知說:“林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曆代行將滅亡的反動派一樣,尊孔反法,攻擊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為陰謀篡黨奪權、複辟資本主義的反動思想武器。”

毛澤東讀馮友蘭《論孔丘》。

11月12日,江青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對國家領導人的人事安排提出了她的建議。毛澤東看了她的信,反複考慮後卻批了兩句話:“不要多露麵,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組閣(當後台老板),你積怨甚多,要團結多數。至囑。人貴有自知之明。又及。”

12月,毛澤東在湖南長沙對周恩來說,批林容易批孔難,世界上的事,說起來難。做出來並不難。現在四書五經也批了,孔夫子是文聖打倒了,關雲長是武聖也打倒了。說批林批孔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是不對的。

[附注]唐朝封孔子為文宣王,薑子牙為武成王。因而分別稱為文宣王廟、武成王廟,明朝始稱為文廟、武廟;以孔子為文聖,並以關羽頂替薑子牙為武廟主神,稱武聖。

1975年

春,一天,唐由之大夫來到毛澤東身邊,毛澤東望著他反複地念著他的名字:由之、由之。毛澤東問他,你的名字是出自《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唐大夫笑著點了點頭。毛澤東又接著說,你可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要按魯迅講的“由之”去做。毛澤東的記憶力非常驚人,當即吟誦起魯迅的《悼楊銓》這首詩:“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附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見《論語·泰伯》。

5、6月,蘆荻就“評法批儒”時有人大捧秦始皇,不準人們對秦始皇作曆史分析這個問題請教毛澤東:對秦始皇到底怎樣看?毛澤東指出,秦始皇作為一個曆史人物評論,要一分為二。秦始皇在曆史發展過程中的進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統一六國之後,喪失了進取的方麵,誌得意滿,耽於佚樂,求神仙,修宮室,殘酷地壓迫人民,到處遊走,消磨歲月,無聊得很。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反抗秦的暴政,其中就包括對秦始皇,完全是正義的。這次戰爭掀開了我國封建社會中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的序幕,在曆史上有很大意義。

據毛澤東的護士孟錦雲回憶,毛澤東有次和她談《資治通鑒》,當她問及這本書為什麼要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時,毛澤東說:“司馬光之所以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是因為這一年中國曆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說是司馬光認為發生了一件大事。”小孟說:“這一年有什麼大事?我學過的曆史書上,怎麼沒講到?”毛澤東說:“這年,周天子命韓、魏、趙三家為諸侯,這一承認不要緊,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晉變成合法的了,司馬光認為這是周室衰落的關鍵。‘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也。’選擇這一年的這件事為《通鑒》的首篇,這是開宗明義,與《資治通鑒》的書名完全切題,下麵做得不合法,上麵還承認,看來這個周天子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無是無非,當然非亂不可。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任何國家都是一樣,你上麵敢胡來,下麵憑什麼老老實實,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