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勵誌經典全集:人性的弱點全集16(2 / 3)

以下就是西姆金自述的一段經曆:

15年來,我幾乎將每天一半的工作時間都用來開會討論問題:我們該這麼做,或者那麼做?還是最好別做?我們在開會時總是緊張兮兮的,在坐椅上扭來扭去,在會議室踱著方步、爭吵不休。到了夜晚,我簡直疲憊不堪了。我毫不懷疑自己會就這樣度過後半輩子,因為我已經這樣過了15年,一直都沒找到更好的辦法。如果有誰告訴我可以縮短3/4的令人緊張心煩的會議時間,我會認為他是一個天真而又盲目的袖手旁觀者,然而,我試了試一種新的方法,居然印證了那個觀點。8年來,我一直采用這種方法,它使我的工作效率、我的健康和我的快樂出現了奇跡。

這種方法聽起來像是變魔術一樣,其實像所有的魔術一樣,看穿了就非常簡單。

它的秘訣在於:首先,我馬上廢止了15年來例會的程序,就是在會議開始時,我的屬下們急切地向我詳細彙報遇到的各種問題,而在會議結束時大家卻還在發問:“采取什麼措施呢?”其次,我訂了一條新的規矩——每個想向我彙報問題的人,都要準備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問題出在哪裏?

(原先我們花了一兩個小時開會,卻沒人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我們原先喜歡口頭談論問題,卻不喜歡將問題記錄在案。)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會出問題?

(當我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我驚訝地發現,我開會時居然沒有弄清問題的症結所在,簡直是在白白浪費會議時間。)

第三個問題:有哪些解決問題的對策?

(原先,在會上如果有人提出解決方案,馬上就會有人對他批駁一番,雙方一下爭吵起來,會場上充滿了火藥味。我們常常偏離了會議的議題,到了會  議結束時,沒有誰會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第四個問題:你提出了什麼解決問題的建議?

(原先的與會人員隻是在會上著急幾個小時,卻沒有提出任何可行的建議,不能幹脆地說出:“我提出這個建議。”)現在,我的屬下很少來找我反映問題。什麼原因呢?因為他們已經懂得。為了答複以上的四個問題,他們得去查清事實,將問題考慮透徹。結果他們發現,有3/4的問題他們可以自行解決,用不著來麻煩我,為為問題的解決就好像將烤熟的麵包從電烤箱裏拿出來那樣自然。即使有些問題有必要開會商討,也隻需要原來會議的1/4時間就足夠了,因為問題是按照有序而又合平邏輯的途徑得到了合理的解決。

如今,在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內,浪費時間去憂慮與爭辯的現象已極為少見。更常見的是按照正確的方法行事。

我的朋友弗蘭克·貝特格是美國保險推銷員中的頂尖高手,他親口對我說,他采用與西姆金相似的方法,不僅減輕了工作中的憂慮,而且收入也得以倍增。

貝特格講道:

幾年之前,我剛開始推銷保險時,對這份工作懷著極大的熱情,可隨後工作並不順利,令我感到灰心喪氣,對工作變得輕視起來,甚至一度考慮過轉行。如果不是在某個星期天的早晨,我靜下心來查找令我憂慮的根源,現在我可能已經轉行了。

我首先自問:“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問題就在於:我四處拜訪客戶,累得精疲力盡,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收入回報。我與客戶洽談甚歡,卻無法使他們爽快簽約。客戶總會這麼說:“好吧,貝特格先生,讓我再好好想想,回頭我們再談。”結果我又白跑了多次,讓我十分沮喪。

我又自問:“有什麼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為了找到答案,我開始查清真相,我翻開過去一年的工作記錄進行研究,結果,吃驚地發現白紙黑字提示得十分清楚:我的70%的合約是在初次拜訪時簽定的;23%的合約是在第二次拜訪時簽定的;而餘下的7%的合約卻是我拜訪了三次、四次、五次乃至更多次才簽定的我為了這部分合約費時費力,耗費了一半的工作時間!

采用何種解決方法?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我無需再做第二次之後的拜訪,用省下的時間去尋求新的客戶。采用了新的方法之後,我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在很短時間內,我的收入也大幅度增加。

如上所述,弗蘭克·貝特格先生成了全美最著名的壽險推銷員之一,但他曾經差點轉行,承認自己不是幹這行的料,幸好他能及時分析出現的問題,使自己踏上了成功之路。

你能將這四個問題應用來解決你的工作煩惱嗎?我在此鬥膽重複一遍:這四個問題能減輕你50%的憂慮。

1.問題出在哪裏?

2.為什麼會出問題?

3.有哪些解決問題的對策?

4.你采用何種對策解決問題?

為憂慮設立“止損點”

諸位想要知道怎樣在華爾街掙大錢嗎?那當然了,成百上千萬人都想知道,如果我知道其中的秘訣,這本書的單價就要定為1萬美金了。其實,很多成功的操盤手都時常運用一個有效的方法。投資顧問查爾斯·羅伯特就告訴了我下麵的故事:

我當初從得克薩斯州來到紐約時,受朋友之托將帶來的兩萬美金投進了股市,我認為自己對股市了如指掌,但卻虧了個精光。雖然我賺了幾筆錢,但最後還是虧完了。

我虧光了自己的錢沒關係,朋友的錢也打了水漂,我感到十分內疚,雖然這對他們算不了什麼。我感到無顏見我朋友,但令我大吃一驚的是,他們不僅沒有沮喪,而且還很樂觀。

我知道自己主要是靠運氣和別人的建議來操作,沒什麼章法,我是在靠“道聽途說來玩股票”。

我開始審視自己的錯誤,決定在沒有透徹地弄清股市之前,不再盲目進入。所以我去結識了非常成功的股市玩家伯頓·卡斯特。我相信從他那兒會學到許多東西,因為他在股市上一直穩操勝券,頗具盛名,他的成功不單單是靠運氣取得的。

他問明了我以前的股票交易細節後,教我一個最為重要的交易原則,他說:“我為每筆交易都設立了一個止損點。假如我買進每股50美元的一支股票,我會馬上給它設立一個45美元的止損價,這就是說,如果股價跌到了45美元,它就要被自動賣掉,因此損失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你的買進價比較適當,你一般可以獲得10%、25%甚至30%的利潤,將損失限定在5%,你仍然可以大賺一筆。”

我立即采納了這個原則,而且至今仍在采用,幫我和客戶挽回了許多損失。

過了不久,我意識到這個止損原則也可應用於其他方麵。除了應用於理財方麵,我還為遇到的各種煩惱和怨恨設立止損點。結果產生了神奇的作用,例如,我時常與一位很不守時的朋友共進午餐,他通常會讓我心急火燎地等上半個小時。此後我告訴他我給心煩設定了止損點,我說:“比爾,我等你來的止損點是整整10分鍾,如果你在約定時間過了10分鍾之後才到,那麼我們的約會就算自動取消,我已起身離去了。”

我的天哪!我多麼希望幾年前就具有這種觀念,為我的煩躁脾氣、我的自我判斷力、我的懊悔以及我的緊張情緒設立止損點。我為什麼就沒動動腦筋,在我心煩意亂時對自己說:“瞧瞧,卡耐基,對這種事情你隻能有這麼多煩惱,再多就沒門兒了。”我為什麼就沒想到呢?

當然了,以前我像這樣做過一次。那次的情形非常嚴重——我的人生出現了危機,我眼睜睜地看著我的夢想、對未來的打算以及幾年來的辛勤努力都化為了泡影。事情的由來是這樣的:

我在30歲以前,立誌要成為一個小說家,我決心要做第二個弗蘭克·諾裏斯、傑克·倫敦和托馬斯·哈代。我一心一意地在歐洲花了兩年時間寫完了我的大作《暴風雨》,因為二戰剛剛結束時歐洲的生活費用較為低廉。書名取得真有意思,出版商對此書的反應就像在達樸他平原上刮起的暴風雪一樣冰冷。我的出版經紀人告訴我,這本書毫無價值,我沒有一點小說家的天分,聽到這話時我的心幾乎停止了跳動,他給了我當頭一棒,我茫然地走出了他的辦公室,我有點麻木了。我意識到自己正站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得不做出關鍵的選擇。我該怎麼辦?我該何去何從?我就這樣不知所措地度過了幾個星期。那時,我還沒聽說過“要為憂慮設立一個止損點”,但我現在回頭一看,我當時恰好就是這麼做的。我埋頭勤奮於小說創作的兩年還是很值得的,它是一份珍貴的經曆,是重新出發的起點。我又重操舊業,去辦成人教育學習班,在空餘時間寫寫自傳,以及你正在閱讀的此類非小說書籍。

現在,我對當時的決定感到慶幸嗎?慶幸極了!每當我想到它時,我就忍不住上街手舞足蹈。老實說,自那以後,我從未花過一天或一個小時來悲歎我成不了第二個哈代。

一百年前的某個夜晚,夜鷹正在瓦爾登湖畔的森林中淒曆地尖叫著,亨利·梭羅用鵝毛筆蘸著自製的墨水在他的日記中寫道:“無論是眼前的事物,還是將來的事物,它的價值都是以我們的生命作為代價換取的。”也就是說:“倘若我們為了某件事付出了過多的代價,那就是傻瓜的所為。”

可是吉爾伯特和沙利文卻偏要這麼幹。他們善於創作歡樂的歌詞和樂曲,卻不懂得創造自己的人生歡樂。他們共同創作了幾部輕歌劇,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喜悅,但他們卻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他倆就為了一塊地毯的價錢而相互仇視了多年!沙利文為劇院訂購了一塊新地毯,吉爾伯特一看到賬單就怒氣衝天。他倆為此鬧到了法庭上,從此形同陌路,在有生之年沒有說過一句話。沙利文為新作品譜寫了樂曲之後,就寄給吉爾伯特,吉爾伯特填好詞後,又給沙利文寄回。有一次,他們非得一同上台謝幕,但他倆各自站立在舞台兩邊,向著相反的方向鞠躬致意,以免相互看見。

他們沒像林肯那樣,給怨恨設立一個止損點。在美國內戰時期,有一次,林肯的幾個朋友攻擊他的政敵時,林肯說道:“你們對他的怨恨比我還要強烈。或許我不以為然吧,但我從未認為我吃了虧。請別耗費大半生時間去相互爭吵。如果有人不再指責我,我也絕不舊事重提。”

我多麼希望我的老姨媽愛蒂斯也能擁有林肯那樣的開闊胸襟。

她和弗蘭克叔叔生活在一個辦了貸款抵押的農場裏。那裏雜草叢生、土壤貧瘠、飲水不潔。他們艱難度日,一分錢要掰成兩半花。愛蒂斯姨媽很想買回窗簾和其他小物品來裝飾一下家徒四壁的居室。她在密蘇裏州馬裏維爾的·埃瓦蘇雜貨店賒購了這些微不足道的奢侈物品。弗蘭克叔叔非常擔憂他家的欠債,他一個窮農夫看見這筆賒賬極為害怕,所以他暗地裏告訴店老板別再給他妻子賒賬了。愛蒂斯姨媽得知此事後,大發脾氣——而且在50年後仍怒氣難消。我聽她對我嘮叨這件事不隻一次,而是好多次了。我最後一次看望她時,她已近80歲高齡了——我對她說:“愛蒂斯姨媽,弗蘭克叔叔讓您丟了麵子,可是事情已經過去50年了。您還不依不饒的,您這不是更不應該嗎?”當然了。我說這話算是白搭。

愛蒂斯姨媽為這難堪而痛苦的回憶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這代價就是她內心的平靜。

本傑明·富蘭克林7歲那年,犯了一個小錯,讓他70年都念念不忘。

我那時是個調皮鬼,對一隻哨子著了迷。於是,興衝衝地跑進玩具店,將身上的零錢全都倒在櫃台上,價也不問就拿著哨子跑回了家。我回到家後,吹著哨子滿屋子跑,別提有多開心了。可我的哥哥姐姐們發現我付的錢太多了,就紛紛譏笑我,我氣得大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