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專家更注重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和規劃,更關心職業生涯發展的可持續性,這就不得不要求每個人從動態比較優勢入手,合理分配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增加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的“資產”。
如何獲得這些資產?人力資源專家的建議是有計劃地把收入中的一部分以自我投資的形式發生消費行為。具體講就是把看似支出的那一部分錢投入到對於自己有益的各種形式的培訓充電上。培訓充電的內容應該首要考慮自己的專業和工作領域,因為這更容易使自己建立個人核心競爭力,從而在職場上擁有競爭優勢。
【神奇魔法鏈接】晚一點起跑也能領先——次發優勢
1949年,英國德·哈維蘭公司開發出了第一架噴氣式飛機Comet。該飛機時速可達450英裏,是螺旋推進式飛機的兩倍,而且飛起來既平穩又安靜。1952年,該機型進行了首次商業飛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紛至遝來,一時間令其他飛機製造商黯然失色。
但好景不長,Comet飛機開始頻頻出事。第一次空難發生在加爾各答,飛機在高空飛行時突然四分五裂,機上人員全體遇難。當時的解釋是飛機遇到雷電襲擊。但幾個月後,在意大利上空相繼出現了兩起類似事故,引起航空界的高度警覺。經調查發現,Comet飛機使用的金屬材質和以前的螺旋推進式飛機一樣,但由於飛行高度和速度的變化,金屬的耐力和壽命大大減少。德·哈維蘭為這三次空難付出了慘重代價。就在該公司埋頭重新設計飛機時,波音公司推出了707機型。當然,新設計吸取了Comet的教訓,規避了這一設計缺陷。盡管波音公司曾落後德·哈維蘭五年,但借助對手的這一失誤,它迅速躍至前列。
在這個案例中,波音公司並沒有因為後發而受製於人,相反,它充分利用了後發優勢,避免了在產品設計上的一些失誤,同樣可以後發製人,取得成功。
先發者可以依靠率先推出的產品占領市場,贏得先機。但同時也會麵臨較大的市場風險。因為市場往往是利益與風險並存的,在這個意義上,先發者就是後發者的鋪路石和試驗廠。相對的,那些後發者就少了探路和摸索的風險,它們的優勢被稱為次發優勢。
次發優勢基於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為任何先行者都必須麵臨的問題就是市場的不確定性。商業史大量的事實證明,市場預測的正確性非常低。例如,在電話剛剛發明的時候,有人曾預測它將成為發布廣告的新媒介,結果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網絡在成為“改變人類工作、交流的方式”之前,也在政府、軍隊以及大學裏默默無聞了二十多年。有時候,對於一個很有價值的創意,如果提出未逢其時,也一樣會成為先行者的陷阱。
另外,即使先發者在恰當的時機推出了恰當的產品,後來者還是有機可乘的。因為新開發的產品往往存在重大的設計缺陷,後來者可以乘機推出更好的產品,搶走市場份額。即使先發者沒有明顯失誤,後來者也可以通過革新產品或營銷方式取得勝利。好的市場營銷加一般性技術遠遠比一般性營銷加頂尖技術要吃得開。因為技術總是在改變,人對產品的感受過程卻基本相似。抓住主要技術潮流,用新方法出售老產品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如,在PC市場中,戴爾一直受製於康柏。1994年,戴爾將電腦撤出零售店,1996年開始在網上直銷。於是,購買電腦的傳統方式改變了,人們可以自由定製電腦,產品的質保和技術支持也由一家公司承擔,出了問題再也不必東奔西走了。此舉大大改變了戴爾和康柏的競爭格局,戴爾的市場份額迅速超過康柏,成為PC業的霸主。
第四節 尼倫伯格原則:談判,“利人利己”優於“損人利己”
【神奇定律】
尼倫伯格原則,是由美國著名談判學家尼倫伯格提出的。該原則認為,一場圓滿的、成功的談判,每一方都應是勝利者。
【神奇魔力鏡子】
有個人在野地裏轉悠,碰到了一隻狐狸,他便十分親熱地對它說:“可愛的狐狸,你身上的皮實在漂亮,不如把皮獻給我。”他的話剛一說完,狐狸嚇得轉身竄進山裏去了。
這個人又在路上遇到了一隻羊,便立即對羊說:“我現在正打算做一桌上好的酒菜,請你為我獻上你身上的肉。”他的話還沒說完,羊飛一般地逃進樹林裏躲起來了。
【神奇魔法錦囊】
買賣雙方達成一筆交易時,通常我們會看到,雙方都會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報價。通常的談判也最容易將談判的焦點集中在價格上。例如,一位精明的賣主會把自己的產品講得完美無缺,盡量抬高自己產品的身價;而另一位出手不凡的買主也會在雞蛋裏挑骨頭,從不同的角度指出產品的不足之處,從而將還價至少壓低到對方出價的一半。最後,雙方都會講出無數條理由來支持自己的報價,談判在無奈的情況下成為僵局。如果不是僵局,那麼通常是一方作出了一定的讓步,或雙方經過漫長的多個回合,各自都進行了讓步,從而達成一個中間價。
客觀來講,談判的每一方都在為自己的既定立場爭辯,最終通過一係列的讓步達成協議,談判學上稱為“立場爭辯式談判”。這樣的談判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見,在商場裏與店主討價還價,商務談判中的你來我往,甚至工作中的分工協調等,都經常用這種方式來進行。然而在這種雙方博弈的過程中,往往會使談判陷入一種誤區。例如雙方從一開始就擺出高傲的氣勢,開出很高的條件,這會將談判變成一場充滿火藥味的戰鬥,從而使得最後談判各方不歡而散,甚至破壞了今後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談判各方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來的,沒有人願意答應對方損人利己的方案。所以要想取得談判的成功,最好的方法是讓各方都能嚐到好處。“成功的談判,應該雙方都是勝利者。”這就是著名的“尼伯倫格原則”。另外,談判各方所追尋的利益不一定完全相同,這也為談判的成功帶來機會。即使存在利益衝突,聰明的談判家也總會從中找出某些共同的利害關係做出一個公平的“雙贏”方案。
【神奇魔法鏈接】談判收尾五大策略,其實雙贏很簡單
雙贏的結果。就像買衣服一樣,我們把商販的期待降到50元,最後以60元成交。這時他會覺得很高興,這就是一個好的收尾。不過金錢的談判比較簡單,一般談判的收尾,一定要記得“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的定律。
假如今天一個公司有旅遊活動,有一批人要去山邊,另有一批人要去海邊。假期隻有三天,上山就不能下海,下海就不能上山,這就是典型的資源分配問題。為了讓同事們彼此聯誼,所以不能兵分二路,因為這樣不熟的人將永遠不熟,達不到聯誼的目的。另外,也為了公司的團結,老板規定旅遊活動的地點不能用表決的方法。因為一表決就把同事們分成了兩派,反而形成對立,所以一定要通過協商,讓大家都一致同意才行。這時該怎麼辦?
第一種方法是增加資源法。
例如分大餅,大家都想多分一點的時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餅做大一點。所以如果能把假期累積成一個星期,那麼就可以用一半時間去山邊,另一半時間去海邊。
有人說:“這可能嗎?”我們的答案是:“不試你怎麼知道不可能呢?”任何談判都一樣,不要先想怎麼分,而應先想怎麼創造新的東西出來,讓大家都可以多分一點。
第二種方法是“交集法”。
我們讓到山邊和海邊的人,為山邊、海邊下個定義:山邊的好處是什麼?海邊的好處又是什麼?想上山的人可能說:“我要做森林浴、吃山珍野味,等等。”想去海邊的人說:“我要玩水、吃海鮮,等等。”
這時我們可以略加調整,問去海邊的人:“海鮮‘能不能改成’蝦?”如果他沒有異議,那我們就可以找到同時有“森林浴、山珍野味、玩水、吃魚蝦”的地方——湖邊。例如到森林中去,就可以做森林浴、吃山珍野味、玩水,而且還有鱒魚和溪蝦。誰說魚蝦一定要是海裏的?它可以是淡水的呀。
第三種方法是“切割法”。
例如想上山的人本來想去住小木屋,想去海邊的人想住五星級大飯店。於是想上山的和想去海邊的說:“如果你們答應去山邊,我們放棄小木屋,改住五星級大飯店,好不好?”住宿地點聽你的,度假地點聽我的,這就是切割。事實上“度假”一事可切的還不隻是地點和住宿而已,還可以切出“交通”、經費等細項。切得越細,可以交換的東西越多。
第四種方法是“掛鉤法”。
如果想上山的人認為,去山邊的目的就是住小木屋,如果去住五星級大飯店,還有什麼好去的?所以不能切割。如果不能切割,他就可能得把別的東西放在桌上一起談:“如果你們能答應我們去山邊的話,過去我們兩個單位不是爭過一套20萬的辦公室軟件到底該誰出錢嗎?那就我們這邊出好了,好不好?”辦公室軟件和度假本來風馬牛不相及,但為了讓談判有進展而把它們放在一起,這就叫掛鉤。
第五種方法是減少對方讓步所付出的成本。
如果最後是去海邊的人獲勝,那他們一定要花點時間去了解,為什麼那批人一定要去山邊?可能後來他們會發現,去山邊的人除了“仁者樂山”之外,還因為山邊便宜,海邊太貴。這時去海邊的就應該想想,原來想住五星級大飯店,現在可不可以改住三星級的,比較便宜?能減少對方讓步的成本,也會讓對方感覺好些,比較能接受談判結果。這就是收尾的功夫。
這五種方法可以適用於任何場合,無論是商務談判還是勞資談判,隻要熟用這些模型,都可以想出雙贏的協議。
第五節 王永慶法則:財源靠開,富翁靠省
【神奇定律】
王永慶法則,是由中國台灣企業界“精神領袖”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提出的,是指節省一元錢等於淨賺一元錢。
【神奇魔力鏡子】
美國沃爾瑪公司曾多次蟬聯美國《財富》雜誌公布的“世界財富排名500強”榜首。在該公司內部,“節儉”是每個員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你沒有複印紙,想找秘書要,對方一定會回答:“地上盒子裏有紙,裁一下就行了。”如果你再強調要打印紙,回答就是:“我們從來沒有專門用來複印的紙,用的都是廢報告的背麵。”
據報道,2001年沃爾瑪中國年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經理級以上代表所住的隻不過是能夠洗澡的普通招待所。沃爾瑪的節儉不隻是針對員工,企業老總也堅持率先垂範。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盡管是億萬富翁,但他節儉的習慣從未改變。他沒購置過一所豪宅,經常開著自己的舊貨車進出小鎮,每次理發都隻花當地理發的最低價5美元,外出時經常和別人同住一個房間。正是這種節約的態度,才使山姆有了今天的成功,使沃爾瑪有了今天的地位。
【神奇魔法錦囊】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世界最倡導的生活方式。大仲馬說:“節約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還有一句話說得好,“節約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如果你一天節約1元錢,然後存下來,假定年收益率是10%的話,等到你60歲以後就會擁有200萬元。如果收益率是4%,18年內你的資產就能翻一番;假如收益率能提高到12%,6年時間,你手中的資金就會翻一番了。就這是一元錢的力量,不要小看每一分錢,它的背後都有一個巨大的財富機會。
著名的船商、銀行家出身的斯圖亞特,曾經有一句名言:“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所以直到他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他的這種節約的習慣仍然保留著。
這裏說的節約,是針對浪費而言的,杜絕任何形式的浪費,一定要將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使各種資源的價值最大化。所謂“省錢等於賺錢,花錢等於賺錢”,就是要合理利用每一分錢,該花的要花,不該花的一定不能花。金利來集團主席曾憲梓博士從企業創辦伊始就奉行勤儉持家的原則,他自己從不進入高檔會所,沒有抽煙喝酒的習慣,每天步行到公司。但是他讓客戶住星級賓館,讓員工開奧迪寶馬,他在品牌建設上一擲萬金,遇到人才就會不惜重金挖過來。他將“省錢等於賺錢,花錢等於賺錢”的理論發揮到了極致。在他的帶領下,金利來迅速成為了全球知名的品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節約的例子。例如,用洗臉的水衝廁所,複印時用雙麵複印,沒人的時候一定要關燈,買東西不要隻追求名牌,不需要的東西盡量不要買。節約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原則。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一生都會因此而受益。其實,節約一時容易,難的是堅持。窮苦的時候,你會懂得節約,那是生活所迫;更可貴的是你擁有巨額財富卻依然懂得節約,這時節約已經成為一種品德。真正懂得節約的人,是知道如何花錢的人,他們用的每一分錢都會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神奇魔法鏈接】測一測你會是一個懂得節約的人嗎
節約是從點滴顯露出來的美德,它可以積累財富,也可以創造財富。懂得節約的人,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人。環保的核心就是節約。你會是一個節約的人嗎,從你刷牙方式就可以看出來。
你是如何刷牙的?()
A.一邊讓水龍頭開著一邊刷
B.急速刷兩三下完畢
C.慢慢仔細刷
D.隻漱漱口就完畢
測試結果
A.你是一個非常懂得節約的人。平時都會對金錢的用途計算得分毫不差,因此會被人稱為“鐵公雞”。但是那又怎樣呢,你積累了財富的同時也減少了浪費,這是非常正確的行為。所以,不要再為別人的看法而苦惱了,繼續你的節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