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信息不懂信息的心,趕不上行市(1 / 3)

第一節 沸騰效應:臨門一腳左右全局

“在決定任何投資前,我會努力去尋找有關這項投資的任何一點信息。”

——華爾街曆史上最富有的女人海蒂·格林

正所謂:“不懂信息,趕不上行市。”倘若在經濟活動過程中無法掌握足夠的信息,不能做到心中有數,心裏沒譜,往往會在決策和行動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客觀來講,信息對於經濟活動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在經濟較量中,誰能提前抓住有利的信息,誰就能穩操勝券。

【神奇定律】

沸騰效應:水溫升到99℃,還不是開水,其價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礎上再升高1℃,就會使水沸騰,並產生大量水蒸氣來開動機器,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神奇魔力鏡子】

股市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會買是徒弟,會賣是師傅,要保住勝利果實,應該選準賣出的關鍵時機。股神巴菲特就有這樣一種氣魄,該出貨的時候毫不猶豫。

最典型的是1987年10月18日清晨,美國財政部長在全國電視節目中一語驚人:“如果聯邦德國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擴展,美國將考慮讓美元繼續下跌。”

結果,就在第二天,華爾街掀起了一場震驚西方世界的風暴: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狂跌508點,六個半小時之內,5000億美元的財富煙消雲散!

第三天,美國各類報紙上,那黑壓壓的通欄標題壓得人喘不過氣來:《10月大屠殺》片《血染華爾街》《黑色星期一》《道·瓊斯大崩潰》《風暴橫掃股市!》……華爾街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

這時,巴菲特在投資人瘋狂拋售持股的時候開始出動了。他以極低的價格買進中意的股票,並以一個理想的價位吃進10多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不久,股票上漲了,巴菲特見機拋售手中的股票,大賺特賺了一筆。他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把握住機會賣出股票。

【神奇魔法錦囊】

事實上,任何一種成功的投資策略中,都要有對一個明確的“拋出時機”的把握。

有不少投資者,在證券分析上很有一套,對大勢的判斷、個股的選擇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很準確。但是,他們的投資成績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賣出的時機幾乎總是錯的。要麼就是過早地拋出,沒有能夠取得隨後的豐厚利潤;要麼就是遲遲不肯拋,以至於最後又回到買入點,甚至被套牢。

其實,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任何一名投資者反思一下,都可能會有一些諸如此類的經曆,因此,怎樣才能夠把握住較佳的拋售時機,無疑是每個投資者都非常想掌握的一件事情。

以下是一些比較實用的賣出方法供投資者參考。

(1)跌市初期,如果個股股價下跌得不深、套牢尚不深的時候,應該立即斬倉賣出。這種時候考驗投資者能否當機立斷,是否具有果斷的心理素質。隻有及時果斷地賣出,才能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

(2)如果股價已經經曆了一輪快速下跌,這時再恐慌地殺跌止損,所起的作用就有限了。快速下跌後的股市極易出現反彈行情,可以把握好股價運行的節奏,趁大盤反彈時賣出。

(3)在大勢持續疲軟的市場上,見異常走勢時堅決賣出。如果所持有的個股出現異常走勢,意味著該股未來可能有較大的跌幅。例如在尾盤異常拉高的個股,要果斷賣出。越是采用尾盤拉高的動作,越說明主力資金已經到了無力護盤的地步。

(4)當股市下跌到達某一階段性底部時,可以采用補倉賣出法,因為這時股價離自己的買價相去甚遠,如果強行賣出,損失往往會較大。可適當補倉以降低成本,等待行情回暖時再逢高賣出。

需要注意的是,每種方法都有其不完善之處,使用時不可過於機械。另外,在最高點賣出隻是奢望,故不應對利潤過於計較,以免破壞平和的心態。在市場上如果過於苛求,到頭來會隻剩一個“悔”字——悔沒買,悔沒賣,悔賣早了,悔倉位輕了……所以,在投資上留一點餘地,便少一分後悔,才有可能小錢常賺。

【神奇魔法鏈接】找到生命中的關鍵貴人

人脈決定命脈,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自己的人生發展至關重要。換言之,不同人脈能發揮的效用是不一樣的。有句俗話說得好,“交朋友時應選擇益友。”旨在告訴我們,在廣泛交友的同時應該更注重那些對我們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的1%的人。當然,這並不是說,對於不能帶來益處的人,我們一概不結交。

每個成功者的經曆都能夠表明,他們所獲得的成績,有時有99%是1%的朋友提供的,這1%的關鍵朋友對他們的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個人交友及職場而言,擁有數量少但程度深厚的人際關係,遠遠勝於廣泛而膚淺的關係。

如果讓你說出朋友的名字,你可能會說出上百個。但是,如果進行一下評估就會發現,每個朋友提供的價值有著天壤之別,通常有五六個人比其他的重要得多。因此,朋友不在於數量的多少,而在於真正的價值。你和每個重要朋友之間的真正關係應是他們能及時給你提供幫助,共同謀求利益。你們之間必須相互信任。

現在,你拿出紙筆,按照生活和工作,分別寫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朋友的情況,然後看看誰更重要。測驗的結果也許會讓你感到驚訝,但是,你從此就能夠合理地調配人際交往,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人身上。

如果一個人想獲得穩固而長期的成功,就必須掌握關鍵的1%的人際關係,那麼你也就掌握了99%的成功。

第二節 啤酒效應:信號在傳遞過程中的失真性

【神奇定律】

啤酒效應,是指信號在逆向傳遞的過程中被不斷放大了。消費者的需求可能隻需要10瓶,但零售商的訂單使得生產商對需求盲目樂觀,造成了好像需要100瓶的印象。而生產商向上遊供給商的大量訂貨又給原料商造成好像需要1000瓶的印象。反之,當需求縮減的時候也是一樣。

【神奇魔力鏡子】

流浪狗波波在一棵樹下小憩了一會兒,醒來後,發現身邊圍聚著一幫大爺大媽,他們仔細地盯著波波,眼都不眨一下。

“這是一隻薩摩犬,絕對是。”一個老頭很像學者,發表了意見。

“他們又在討論我的品種。”波波雖然無奈,但礙於重重人牆,它無法衝出去,隻得聽這些大爺大媽們爭論。

一個大媽發表不同意見:“不對不對,這條狗和我家的土狗很像,我猜它應該是一條普通的狗,頂多也是條雜交狗。”

眾人爭論不休,過了許久才散開,波波方能昏頭昏腦地離開。但事情還沒有結束,一路上不斷有人圍觀它。

兩個婦女在討論:“這不是那條有著薩摩犬血統的狗嗎?長得真不錯。”

波波趕緊躲另一端,沒想到,有幾個人也指著它說:“就是它,就是它,那條薩摩犬,真好,能值大價錢呢。”

一直到走出這片生活區,波波所聽到的最後版本已經是:“今天早上,本社區發現了一條富豪家遺失的名貴犬,能值很多錢。要把他抓住,富豪一定有重謝。”

波波驚出一身冷汗,它偷偷摸摸地從街角溜走,生怕人們把它捉去換錢。其實自己根本就是一條普通的狗,隻不過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變成了一條名牌狗,這真是讓它哭笑不得的誤會。

【神奇魔法錦囊】

啤酒效應暴露了供應鏈中信息傳遞中的問題。不對稱的信息往往會扭曲供應鏈內部的需求信息,而且不同階段對需求狀況有著截然不同的估計,如果不能及時詳細地掌握供應鏈的供求狀況,其結果便是導致供應鏈失調。市場“泡沫”往往便是啤酒效應所導致的最終結果。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事並不在少數,這就是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失真。一個人說街上有老虎,人們不信;兩個人說街上有老虎,人們開始有點相信;當三個人都說街上有老虎時,人們肯定相信了,這就是“三人成虎”。

例如,現在以車代步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市中心的擁堵生活令都市裏的人們不堪重負,他們便選擇在郊區買房,享受清新空氣和自然魅力。但工作地點不可能變更,所以,汽車的重要性就顯得不言而喻了。

但現在的汽車更新換代極快,所以,買二手車便成為人們的首選。二手車市場裏應有盡有,不比正規汽車店裏的差,而且價格便宜,如果能挑中一輛性能不錯、價格適中的二手車,也算物有所值了。

但是如何才能選中一輛讓人心滿意足的二手車呢?普通人對於車的了解有限,他們便將希望放到了專家身上。

但專家是否就真的權威?沒人可以確定,二手車的性能、價格種種因素都會令買車的人做出錯誤的判斷,專家的許多建議很多時候隻是紙上談兵,而買車需要實際的考察和認真的審視,這是專家無法給予的,隻能靠自己的判斷。

就好像對待故事中的波波的態度一樣,那些真專家、偽專家一渲染,人們便開始相信一些虛假的信息。買車時,正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買二手車的人為了盡量降低風險,便使勁壓低價格。所以,即便是一輛嶄新的車開到二手車市場,也會大打折扣。

可見,信息失真,受損失的不僅僅是買方,賣方也不會占到便宜。隨著經濟學研究的深入發展,特別是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人們認識到,信息傳遞的失真會帶來額外的成本,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降低或避免信息失真成本的重要性。

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減少信息傳遞的中間環節。例如在企業中,建立扁平化企業組織,這樣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失真成本。此外,要建立一套避免信息失真的保障製度,對那些專門製造虛假信息的人給予相應的懲罰。

【神奇魔法鏈接】掌握信息脈象,掌握製勝法寶

在商品經濟中,信息主要反映在價格上,價格信息是經濟信息的中心,其他信息都是為價格信息服務的。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用價格信號對社會資源進行配置,社會資源的分配和再分配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圍繞價格進行資源博弈的過程。對任何一種資源的優先占有都可以在博弈中獲得相關的利益,信息也是一樣。

人們常說,買東西的永遠沒有賣東西的精明,就是因為買方的信息不如賣方掌握得的全麵。基於這種信息不對稱,賣方總是可以憑信息優勢獲得商品價值以外的報酬。交易關係因為信息不對稱變成了委托代理關係,交易中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為代理人,不具備信息優勢的一方是委托人,交易雙方實際上是在進行無休止的信息博弈。

此外,完全信息是我們做出有效決策的先決條件,誰獲得的信息既豐富又準確,誰就會在經濟生活中先行一步。要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不但要多聽專家的意見,更要主動地把握信息的脈象。

第三節 囚徒困境:信息不足,“囚徒”身陷迷霧

【神奇定律】

囚徒困境,是指囚徒們彼此合作,可以為全體帶來最佳利益,但在信息不明的情況下,出賣同夥可為自己帶來利益,因此彼此出賣雖違反共同利益,但反而是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

【神奇魔力鏡子】

在某城市郊區有一個足球場,有一次舉行一場重要的比賽,大家都想去看。到足球場有好幾條路,其中有一條是最近的。王波選擇了走最近的這條路,但發現其他人也都選擇走這條路,於是這條路非常堵塞。因此在路上所花的時間遠遠多於自己的預期。好不容易來到了足球場,精彩的比賽讓人大開眼界,可惜前排有人站起來,影響了自己的觀看效果。王波也選擇站起來,這樣他能看得清晰一些,但他後排的人也都選擇站起來看。最後的結果是所有人都在站著看比賽。

【神奇魔法錦囊】

王波無疑是一個理性人,但是大家都是理性的人的時候,卻沒有出現理性的結局。從個體來看所做出的選擇或決策無疑是理性的,但如果人人都基於同樣的考慮做出相同的選擇或決策時,就會發生“理性合成謬誤”。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雖然囚徒困境本身屬於模型性質,但在現實中的價格競爭、環境保護等方麵,頻繁出現類似情況。

囚徒困境假定每個參與者都是利己的,即都尋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關心另一參與者的利益。參與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況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此策略稱為“嚴格劣勢”,理性的參與者絕不會選擇。另外,沒有任何其他力量幹預個人決策,參與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願選擇策略。

以全體利益而言,如果兩個參與者都合作保持沉默,兩人都是判刑1年,總體利益更高,結果也比兩人都背叛對方、各判刑5年的情況好。但根據以上假設,兩人均為理性個人,且隻追求個人利益。均衡狀況會是兩個囚徒都選擇背叛,結果二人判決均比合作為高,總體利益較合作為低。這就是困境所在。

這種困境反映了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和之間的矛盾,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選擇,能得到最優的結果,但對於整個集體來說卻是非理性的,最終導致對集體中每個人都不利的結果。

每個人想到的都首先是自己的利益,進行的都是有利於自己的選擇決策,但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沒有從中獲得好處。以一個足球隊而言,當球員在賽場所想的隻是自己的風采、自己的位置、在俱樂部的前途的時候,這支球隊就不會有希望了。

為避免出現囚徒困境,任何一個集體都應該加強內部溝通,避免出現信息不對稱。隻有這樣,才能實現集體和內部成員利益的最大化。

【神奇魔法鏈接】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旅客

囚徒困境告訴人們怎樣變得更“聰明”,如何判斷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和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但恰恰是這個教人“聰明”的學問卻告誡大家,做人不能太“精明”了,否則得不償失,聰明反被聰明誤,弄巧成拙。

經常乘飛機的朋友會發現,有時托運的行李會不翼而飛或者裏麵有些易損的物品遭到損壞,這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要向航空公司進行索賠。航空公司一般是根據實際價格給予賠付的,但有時某些物品的價值不容易估算,那該怎麼辦呢?

有兩個出去旅行的女孩,A和B,她們互不認識,各自在景德鎮同一家瓷器店購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瓷器。當她們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下來後,發現她們托運的行李中的瓷器由於運輸途中的意外而遭到損壞,於是她們隨即向航空公司提出索賠。因為物品沒有發票等證明價格的憑證,於是航空公司內部評估人員估算價值應該在1000元以內。但是航空公司並無法確切地知道該瓷器的價格,於是,航空公司分別告訴這兩位漂亮的小姐,讓她們把該瓷器當時購買的價格分別寫下來,然後告訴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認為,如果這兩個小姐都是誠實可信的老實人,那麼她們寫下的價格應該是一樣;如果不一樣,則必然有人說謊。而說謊的人總是為了能獲得更多的賠償,所以可以認為申報的瓷器價格較低的那個女孩應該相對更加可信,並會采用兩個中較低的那個價格作為賠償金額,同時會給予那個給出更低價格的誠實小姐價值200元的獎勵。

這時,兩個小姐各自心裏就要想了,航空公司認為這個瓷器價值在1000元以內,而且如果自己給出的損失價格比另一個人低的話,就可以額外再得到200元,而自己實際損失是8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