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價值“值不值”與“貴不貴”的心理較量(1 / 3)

第一節 鑽石與水悖論:商品價值取決於其稀缺程度

“百折不撓,永不放棄。才能找到自己追求的財富。”

——關於價值的一則名言

你是否留意到:當“非典”襲擊中國的時候,全國食醋、消毒液、藥用口罩的價格都上升了,一些日用品也成了普通消費者的搶購對象。與之類似,在歐美,每年夏天,當新英格蘭地區天氣變暖時,加勒比地區飯店房間的價格便直線下降;當中東爆發戰爭時,美國的汽油價格就會上升,而二手凱迪拉克轎車價格則會下降。其實,這些都表現出商品的價值直接受市場需求的影響,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通過價格來反映的。運用這些規則背後隱含的大眾價值評估心理,能使你的產品價值設計達到最優。

【神奇定律】

鑽石與水悖論:沒什麼東西比水更有用,但能用它交換的貨物卻非常有限,很少的東西就可以換到水。相反,鑽石沒有什麼用處,卻可以用它換來大量的貨品。

【神奇魔力鏡子】

2009年新版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卡塔爾電信運營商拍出了全球最昂貴的手機號碼。一個6666666的手機號是於2006年5月23日被拍賣的,最終成交價格為1000萬卡塔爾裏亞爾,根據當時彙率水平計算約合275萬美元。吉尼斯世界紀錄此前記載的最昂貴的手機號碼是中國四川航空以48萬美元拍得的88888888手機號。

【神奇魔法錦囊】

毫無疑問,一杯水和一顆鑽石同時擺在你麵前,我們當然會說水的作用更大,但是你會選擇水嗎?恐怕多數人會選擇鑽石,因為他們覺得鑽石比水的價值更大。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水對人類的作用這麼大,可它的價值卻如此低?鑽石除了能讓人炫耀財富外,幾乎沒什麼用途,卻價值如此大呢?這就是困擾經濟學家幾百年之久的著名的“鑽石與水悖論”,也就是價值悖論。

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越是稀缺的東西,其價值自然不菲。亞當·斯密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僅僅想一下,水是如此充足便宜以至於提一下就能得到,再想一想鑽石的稀有……它是那麼珍貴。”當供給條件變化時,產品的價值也變化,斯密注意到一個曾在阿拉伯沙漠裏迷路的富裕商人會以很高的價格來評價水。如果人類能生產出大量的鑽石,那麼鑽石的價格將大幅度下跌。

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生產資源有限,而人們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卻是無限的。我們的金錢、時間等有限的資源,便是經濟學中所指的“稀缺”資源。稀缺性並不是說數量很少,而是指不可以免費得到,必須要有所付出才可以,而得到的多與寡,取決於你付出代價的多少。

當你想考取一所名牌大學時,當你想要追求一個可愛美女或“鑽石王老五”時,當你想買一個LV限量包時,都會麵臨稀缺的存在。那麼,億萬富翁就無須麵對稀缺的煩惱了嗎?其實不是,對比爾·蓋茨這樣的人來講,或許他想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慈善事業,或許他想要拿出更多的時間陪陪家人,享受更多的家庭溫暖。對於他們來說,時間總是稀缺的。所以,稀缺是每個人都必須麵臨的問題。

其實資源的稀缺性,有些是天生的,如金子、鑽石等;有些是衍生的,如耕地,隨著人口的增多,人均耕地越來越少,因為稀缺更顯其價值。用經濟學中的稀缺性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便可以明白很多經濟學道理。

所以,不管是看似便宜的水(其實據統計,地球淡水含量也在逐年迅速減少),還是“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鑽石,其真實的價值都是根據稀缺度來決定的。如果我們不珍惜水資源,到“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時,水的價值是千萬顆鑽石也換不來的。

【神奇魔法鏈接】認識“交換價值”與“價值量”

交換價值:是指當一種產品在進行交換時,能換取到其他產品的價值。交換價值在馬克思的學說中,是物品借著一種明確的經濟關係才能夠產生出的價值。也就是說,經濟關係乃是交換價值的背景。隻有一個產品在進行交換時,特別是產品被作為商品在經濟關係中出售及購買時,交換價值才有意義。

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若其他因素不變,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第二節 替代效應:“稀缺”才能“稀罕”

【神奇定律】

由於一種商品價格變動而引起的其他商品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動,從而導致消費者在保持效用不變的條件下,對商品需求量的改變,稱為價格變動的替代效應。

【神奇魔力鏡子】

2009年歲末一場大範圍降雪使得各地的青菜價格猛漲了不少。細心的人會發現,青菜價格是漲了,但買的人也隨著少了。隨著鮮菜價格的大漲,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們開始盯上了價格一向穩定的醃製蔬菜。“菜價漲得快,隻有醃菜價格沒漲。一年到頭都可以吃到新鮮蔬菜,偶爾換換口味也不錯。”很多消費者都這樣想。於是,醃製的蘿卜、雪菜、莧菜、黴幹菜等都賣得不錯,風頭明顯超過了平時頗受青睞的新鮮蔬菜。不過,隨著天氣轉好,鮮菜價格恢複平穩,鮮菜的銷量也隨之上升了,醃菜又重新回歸“冷門”了。

【神奇魔法錦囊】

在市場買水果,一看到橙子降價了,而橘子的價格沒有變化,在降價的橙子麵前,橘子好像變貴了,這樣你往往會多買橙子而不買橘子了。對於兩種物品,如果一種物品價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的增加,則這兩種物品被稱為替代品。

替代效應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我們日常的生活用品,大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蘿卜貴了多吃白菜,大米貴了多吃麵條。一般來說,越是難以替代的物品,價格越是高昂。例如,產品的技術含量越高價格就越高,因為高技術的產品難以仿製,替代性較低;而饅頭誰都會做,所以價格極低。再如藝術品價格高昂,就是因為藝術品是一種個性化極強的物品,再也找不到替代品。王羲之的《蘭亭序》價值連城,就是因為它隻有一幅。

【神奇魔法鏈接】打造“無可替代”,成就非凡人生

在我們的工作中,替代效應也在發揮作用。那些有技術、有才能的人在企業裏是香餑餑,老板見了既是加薪又是笑臉,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上有技術、有才能的人並不是很多,找一個能替代的人更是不容易。而普通員工,企業很容易從勞務市場上找到替代的人,你不願意幹,想幹的人多的是。對於別人的薪金比自己高,不要吃驚和不平,要使自己變得具有不可替代性,待遇自然會提上來。

很多人慨歎,說自己剛進公司時,老板對自己很是器重,但當自己把才華全都獻給公司的時候,自己的末日也就來了。這就是替代效應在起作用。市場是無情的,麵對員工的停步不前,如果老板不讓新員工替代才能用盡的老員工,市場就會讓別的企業替代這個企業。在錯綜複雜的市場中,如果你總能做到思維超前,自然不會被別人替代。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要做到“無可替代”非常難,因為社會在發展,任何人或者事物都可能被替代。所以,不要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社會在創新,企業在創新,我們自己也要時刻為自己充電創新。隻有努力學習和更新自己,讓自己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和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就會成就自己的不凡人生。

第三節 供需定律:玩轉短缺與過剩的蹺蹺板

【神奇定律】

供求規律,是指商品的供求關係與價格變動之間的相互製約的必然性,這是商品經濟的規律。一般情況下,需求與價格的關係成反比,即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價格若下降,需求量就會上升。

【神奇魔力鏡子】

2009年房地產市場異常火暴,分析起來,供給不足同樣是主因。資料顯示,2009年商品房銷售麵積為9.37億平方米,房屋竣工麵積卻隻有7.02億平方米。

2010年前5個月樓市成交量雖大幅下滑,但供給不足的局麵並沒有根本逆轉。以北京市場為例,5月第一周(5月3日~9日)北京共有4個項目開盤,其中純新盤1個;共提供新增房源874套,環比之前一周(4月26~5月2日)減少了75.75%。從近三個月數據來看,4月17日北京期房存量共計55165餘套,5月17日為58073套,6月20日為58750套。表麵看市場存量有所增加,但考慮到同期期房市場銷售量環比出現40%~50%的銳減,市場供應量其實並無實質性增加。期房是樓市的風向標,期房價格跌,二手房會跟著跌;期房價格堅挺,二手房市場就會選擇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