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蝴蝶效應:用“微小”的改變成就你的高收益
“經濟學是一門最大限度創造生活的藝術。”
——肖伯納
營銷不隻是買賣雙方錢物的交易,更要尋求心理上的雙贏,最終實現買家與賣家均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的營銷才是真正成功的。
【神奇定律】
蝴蝶效應,是一種混沌現象,是指在一個動力係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係統的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
【神奇魔力鏡子】
2009年5月,三星電子與百思買在中國正式簽訂了協同補貨(CPFR)協議。
根據該協議,三星電子與百思買在供應鏈上共同管理采購預測與庫存,共享客戶信息,而三星的市場部將通過彙總的銷售信息分析出大致的研發方向,如用戶在最近半年或者一個季度喜歡什麼樣的手機等。
到目前為止,三星電子已經與北美和歐洲的38家零售流通渠道進行CPFR合作。從2004年合作開始至今,三星電子銷售額增長400%,物流庫存減少64%,預測訂單的正確率提高至93%,提前備貨周期從2005年的11周縮減至2008年的4周。未來,中國的零售商也會成為三星信息鏈上重要的信息提供者。
在三星電子看來,如果高速信息流最後不能彙總到設計和專利上,那麼這些信息並沒有被充分利用。外部的信息獲取要配合內部的積極“做功”。
信息反饋的高速戰略使三星電子從縮短產品周期中獲益。另外,三星電子還實行B2B和B2C兩個市場並行的策略,不僅生產成品還生產成品的部件。加上市場信息反饋的配合,這使得三星電子實現了產品多樣化、大規模化和成本領導權。
三星電子還成立了中國經濟研究院,分析的內容從家電產業到房地產,再到中國宏觀經濟。閱讀該研究院的報告,讀者就可以發現,三星電子大量搜集了第三方數據,從調研機構易觀國際,到中國經濟統計數據,數據量龐大。
在三星電子內部人士看來,這種分析對三星電子很有幫助,如中國的房地產情況就對家電銷售有影響,而經濟的漲落也涉及高端手機的消費心理。三星中國研究院還可以對外出售報告產生收入。
【神奇魔法錦囊】
可見,三星巧妙利用了信息的“蝴蝶效應”,使自己的營銷越做越成功。
營銷界名人熊興平在《蝴蝶效應與市場營銷——尋找引發銷售風暴的那隻蝴蝶》一書中曾指出:要引起一場銷售的龍卷風,關鍵是尋找到在臨界點附近那隻扇動翅膀的蝴蝶。
第一,讓產品成為蝴蝶。利用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非線性,通過逐漸累積比競爭對手領先1%的微弱優勢,在正反饋的自我增加機製作用下,到達終點時便會領先100%,最終打敗勢均力敵的對手。
第二,讓消費者成為蝴蝶。利用口碑營銷的病毒式傳播原理,找到一位消費者意見領袖(如種植大戶、科技示範戶),讓他成為引發產品銷售龍卷風的那隻蝴蝶。
第三,讓經銷商成為蝴蝶。對經銷商采取表揚與批評交替結合的方法,通過獎懲激勵,逐步把經銷商引入到混沌理論的蝴蝶模型中,最後讓經銷商“化蝶”引發風暴。
第四,讓員工成為蝴蝶。企業員工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天壤之別的銷售業績,若加以引導和激勵,企業將呈現積極向上的競爭氣氛,員工也可能成為銷售競賽中的那些蝴蝶。
第五,讓企業自己成為蝴蝶。企業營銷戰略是既定戰略(領導製定、自上而下)與隨機戰略(市場引導、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混沌戰略,企業自己也能進入到混沌模型中而成為那隻蝴蝶,如果反饋不當,就可能在一夜之間轟然倒閉;反之,企業就可能成為一夜之間崛起的黑馬。
所以,營銷中要充分抓住能夠引發銷售風暴的那隻“蝴蝶”。
【神奇魔法鏈接】“蝴蝶效應”的啟示——防微杜漸
在西方,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丟失一顆釘子,壞了一隻馬掌;
壞了一隻馬掌,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馬掌上一顆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
營銷也是同樣的道理,無論從顧客角度,還是從產品質量角度,我們都要有防微杜漸的意識。
第二節 250定律:顧客就是上帝
【神奇定律】
250定律,是指每一位顧客身後大約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你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神奇魔力鏡子】
企業經營者應該重點研究什麼呢?
因為這個問題,共同經營一家企業的兩兄弟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哥哥認為應該研究競爭對手,了解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並製定相應的戰略;弟弟則認為應該研究內部管理,不斷提升內部管理水平,自己強大了,競爭對手就相對弱小了。
兩兄弟的觀點都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在相持不下時,他們決定去請教他們的父親。父親是商界大亨,白手起家創立了兄弟倆現在經營的商業王國。“競爭對手當然要研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內部管理也應該研究,提升管理是企業的一項基礎工程。”父親說,“但這都不是研究的重點,重點應該是消費者。”
“此話如何理解?”兄弟倆問。
“企業經營,如同一幕大戲,你們認為大戲的主角應該是誰呢?”父親反問道。“是競爭雙方。”哥哥說。
“企業的經營者。”弟弟說。
“你們都錯了。”父親說,“真正的主角是消費者。無論是競爭的雙方,還是企業的經營者,都是導演,而不是演員。導演應該關注的當然是主角——消費者。那種隻關心競爭對手,和競爭對手爭得你死我活的經營者,等於是把主角晾在一邊而讓自己和競爭對手充當了主角。而隻關心自己內部管理的經營者,則是在自導自演獨角戲,這出戲可能根本就沒有人喜歡。”
在這個故事中,那位父親的回答,解決了企業經營者“心裏想著誰,關注誰,研究誰”的問題。
【神奇魔法錦囊】
在心理學中,250定律指出,每一位顧客身後大約有250名親朋好友。那麼,如果能心中時時刻刻想著現在的顧客,你將不僅和他們同行,不被他們冷落或拋棄,還可能使他們身後250名親朋好友成為你的潛在顧客,與你同行。
喬·吉拉德認為:“推銷活動真正的開始是在成交之後,而不是之前。”推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成交既是本次推銷活動的結束,又是下次推銷活動的開始。將250定律反向思考,推銷員在成交之後繼續關心顧客,既能贏得老客戶,又能通過老客戶的口碑相傳,影響身邊親近的人,從而吸引新客戶,使生意越做越大,客戶越來越多。
無獨有偶,瑞典的卡隆門公司也采取了同樣的方法。
瑞典的卡隆門公司本是經營家用電器產品的一家小公司,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生意仍不見起色。公司的管理層經過反複思考,最後決定用服務吸引顧客。
卡隆門在公司門口張貼公告:“本公司出售的家用電器質量上乘,保證永久維修。”當時,冰箱和電視等家用電器還是名貴商品,購置這些價格不菲的商品,人們總擔心會有損壞或故障。卡隆門公司保證永久免費維修,消除了顧客的顧慮,所以消費者紛紛前來光顧。隻用了幾年的時間,卡隆門公司迅速發展起來,成為著名的大企業。
卡隆門公司承諾對本公司出售的商品,都可以免費維修。1984年11月,一個家庭主婦拿來一個電熨鬥,這件商品是該公司1957年出售的,已有27年。這位家庭主婦本來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但沒想到,對於這個出了毛病的舊熨鬥,卡隆門公司的員工十分熱情地給予了修複。熨鬥修好後,卡隆門公司的員工有禮貌地對那位家庭主婦說:“太太,你的熨鬥修好了,不用付錢。順便告訴您,這種熨鬥已十多年不生產和出售了,現在流行自動的蒸汽熨鬥,希望太太下次關照。”幾個月後,這位家庭主婦又來了。她對卡隆門公司說:“上次你們修好的熨鬥至今還可以用,你們的信譽真好,但它太老了,我還是來你們公司再買一個新式的熨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