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營銷贏取“賣”與“買”的心理雙贏(3 / 3)

【神奇魔力鏡子】

在經濟學領域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假設案例:

一個窮人為了維持生計,要把一幅字畫賣給一個收藏家。窮人認為這幅字畫至少值20000元,而收藏家則認為這幅字畫最多值30000元。從這個角度看,如果能順利成交,那麼字畫的成交價格會在20000~30000元之間。如果把這個交易的過程簡化為:由收藏家開價,而窮人選擇成交或還價,如果收藏家同意窮人的還價,交易順利結束;如果收藏家不接受還價,交易也結束了,買賣沒有做成。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討價還價問題,在這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中,由於收藏家認為字畫最多值30000元,所以隻要窮人的還價不超過30000元,收藏家就會選擇接受還價條件。此時,窮人的第一要價就很重要,如果收藏家的開價是25000元,窮人要價28000元,沒有超過30000元,收藏家就有可能接受。同樣,如果窮人知足常樂,當收藏家出價25000元,窮人認為在其底線20000元以上,也可能以此價格成交。

其實,無論是窮人還是收藏家,隻要對方首先開出價格,他都會根據對方的價格來定價,這就是受沉錨效應的影響。

【神奇魔法錦囊】

沉錨效應實際上是一種思維定式,遇事不由自主地將認識固定在第一信息上,這是一種常見而有害的現象,中國人用成語“先入為主”來表示這個意思。考慮一個問題時,大腦會對得到的第一個信息給予特別的重視,第一印象或數據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思維固定在了某一處。第一信息打下的烙印的確深刻,如果不辯證地看待,它就像一隻無形的巨手,強有力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走向。

在這場交易中,窮人會拒絕由收藏家開出的任何低於20000元的價格,這是很顯然的。如果收藏家開價29000元購買字畫,窮人在這一輪同意的話,可賣得29000元;如果窮人不接受這個價格而在第二輪博弈提高到29900元時,收藏家仍然會購買此幅字畫。窮人如果有點貪心的話,顯然會還價。

在這個例子中,收藏家先開價,窮人後還價,結果窮人可以獲得最大收益,這正是一種後出價的後發優勢。所以說,收藏家的第一出價和窮人的第一要價都很重要,是因為它是對方接收到的第一信息,而這一信息足以讓對方的心理產生強烈的反應,甚至讓對方在這一信息的引導下做出於己方有利的決策。

事實上,生活中的討價還價以及商品交易,正如窮人和收藏家之間的賣和買一樣,都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你能在策略中加入“沉錨效應”,你的勝算就會增加。

【神奇魔法鏈接】巧借妙招,讓財源滾滾來

某條街上,有兩家賣粥的小店,我們不妨叫它們甲店和乙店。兩家小店無論是地理位置、客流量,還是粥的質量、服務水平都差不多。而且從表麵看來,兩家的生意也一樣紅火。然而,每天晚上結算的時候,甲店總是比乙店要多出一兩百元錢。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差別隻在於服務小姐的一句話。

細心的人發現,當客人走進乙店時,服務小姐熱情招待,盛好粥後會問客人:“請問您加不加雞蛋?”客人說加,於是小姐就給客人加了一個雞蛋。每進來一個,服務小姐都這樣問一句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各占一半。

而當客人走進甲店時,服務小姐同樣會熱情招呼,同樣會禮貌地詢問,但是她們的詢問不是“您加不加雞蛋”,而是:“請問您是加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麵對這樣的詢問,愛吃雞蛋的客人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因此,一天下來,甲店總會比乙店多賣很多雞蛋,營業收入和利潤自然就多一些。

在乙店中,選擇是“加還是不加”;而在甲店中,選擇是“加一個還是加兩個”。第一信息的不同,消費者做出的選擇就不同。

可見,在從事廣告、宣傳、推銷等活動的時候,更應該注重傳遞給市場、傳給顧客的第一信息,並且利用準確、鮮明和有創意的信息來吸引顧客,達到商品大賣的目標。

第五節 名人效應:借名人之力擴大商品的知名度

【神奇定律】

名人效應,是指名人的出現所達成的引人注意、強化事物、擴大影響的效應,或者人們模仿名人的心理現象。

【神奇魔力鏡子】

在給大學心理係學生講課時,心理學家向學生介紹說聘請到舉世聞名的化學家。這位化學家來到課堂上,手裏拿著一個瓶子,他向學生介紹說自己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具有強烈的氣味,但對人體無害。然後,化學家說他想在這堂課上測試一下大家的嗅覺。他打開瓶蓋,讓瓶子裏的液體慢慢揮發。過了一會兒,他要求聞到氣味的同學舉手,不少同學舉了手。其實這隻瓶子裏裝的是蒸餾水,“化學家”隻是從外校請來的德語教師。

教室裏並沒有特殊的氣味,但在“化學家”的心理暗示下,加上對“舉世聞名的化學家”的崇拜,讓學生們的鼻子不得不屈從於心理。如果不舉手,就表示他們的嗅覺有問題,學生們不想讓別人看自己的笑話,於是紛紛舉手表示聞到了氣味。

【神奇魔法錦囊】

名人遍及社會的各個領域,生活中利用名人影響力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

名人效應是一種非常有利用價值的社會效應。名人是人們心目中的偶像,他們是人們生活中接觸比較多,比較熟悉的群體。名人效應就是利用名人本身的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有著一呼百應的作用。

名人效應在社會中的應用是很普遍的。首先在廣告方麵,一打開電視機,鋪天蓋地的廣告撲麵而來,大部分的廣告都在利用名人效應。因為受眾對名人的喜歡、信任甚至模仿,能夠轉移到對產品的喜歡和購買上,這有利於商品的銷售。在電影和電視劇市場,名人效應也是廣泛存在的,借助名人的影響力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同時利用名人的個人魅力提升影片的觀賞性,這些都是名人效應的應用。

許多企事業單位以及商場、酒店、學校、娛樂場所,大都願意請政府官員或名人雅士題寫名稱;一些商品的宣傳資料上,常常見到政界高級官員的題詞和接見董事長、總裁的照片,就是因為人們更容易受名人效應影響。

還有許多人初次見麵,總愛向對方誇耀自己認識某某大人物,一提到那些官居要職的人,即便攀不上親戚,也一定要說成是自己的熟人或朋友。這些人無非是想借名人的光環籠罩自己,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神奇魔法鏈接】被書商利用的總統

一個出版商有一批滯銷書久久不能脫手,於是他想了一個主意,讓總統“幫”他賣書。計劃妥當後,他給總統送去一本書,三番五次去向總統征求意見。忙於政務的總統不願與他過多糾纏,便回了一句:“這本書不錯。”出版商便大做廣告:“現有總統喜愛的書出售。”於是這些書被一搶而空。

不久,這個出版商又有書賣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給總統。總統上了一回當,便想奚落他,於是就說:“這本書糟透了。”出版商聞之,又做廣告:“現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仍有不少人出於好奇心而爭相購買,書很快又賣完了。

第三次,出版商將書送給總統,總統接受了前兩次的教訓,便不做任何答複。出版商仍大做廣告:“現有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欲購從速!”居然又被一搶而空。總統哭笑不得,商人大發其財。

商人利用總統的聲望,大肆宣揚其書是經過總統評論的。購書者出於好奇,想知道為什麼總統會覺得那本書不錯、討厭和難以下結論,所以爭相購買。由於總統屬於眾所周知的人物,所以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被人關注。商人就利用了這一點,大發其財。

商場如戰場,兵不厭詐,這位精明的出版商深諳顧客心理,巧用名人效應,在平淡中見神奇,實在是構思奇特、別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