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興衰成敗的關鍵。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滿足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現代化的目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矛盾的客觀要求;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黨的指導思想的曆史高度,抓住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抓住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根本,從而保證了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內在統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體係中的最核心部分,其中包含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全麵協調發展,人的全麵發展,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發展中國民族文化等一係列先進戰略思想,以及以此為指導製定的方針政策,必將大大推動中國文化麵向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創新”特質,正在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品質,創新正在成為全社會範圍的一種文化自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
文化與社會共生共存,社會的主體是人,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根據馬克思主義“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的原理,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文化的先進與否,首先,主要取決於整個社會的性質,取決於它所反映的經濟、政治的時代內容。因此,文化的先進性,主要應從其所反映的社會存在的內容和性質來理解。能夠反映政治上層建築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能夠反映生產關係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並促進生產力解放和發展,能夠積極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其次,取決於文化所成就的人的發展狀況。文化既然也是人實現自我解放和自由的過程,必然也是這種解放和自由程度的標示。因此,能夠促進人的解放和自由,或標識人有較高解放和自由度的文化也就是先進文化。第三,文化是人創造的,同時又具有相對於經濟政治的獨立性和穩定性,是一種曆史性的傳承模式和傳承體係,可以交流、保存和發展人們的生活知識和生活態度,提供塑造社會角色行動的價值與規範,引導社會中個體的行動,促進社會秩序的形成;除此之外,文化還有為人們提供娛樂、信息和表達趣味、審美並美化生活的功能。因此,具有上述功能的文化也是先進文化。
無產階級作為領導階級是一個自覺自為的階級,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無疑是一種自覺的文化,它建立在個人覺悟和整個社會自覺發展的基礎之上。在社會主義社會,人類關於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有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其主要內容就是追求社會的全麵進步和人的自由解放與全麵發展。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隻有能夠反映整個社會協調發展和全麵進步,積極促進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麵發展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
一、認識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特征及其社會基礎
當代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文化是典型的消費主義文化,它有前工業社會變遷產生的“理性化”基礎,以及工業社會建立在個人主義之上的“大眾化”消費模式。在近代歐洲發生的大規模的社會變遷最後導致了18世紀晚期的工業革命,對於文化來說,“程式化”(routinization)和“理性化”(rationa1ization)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變遷過程,它與相關的經濟變遷一起改變了社會組織和個體的文化形式,改變了文化產品生產和傳播狀況,文化開始與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社會群體結合並有了明顯的市場化取向。其中,“理性”的行動方式指的是以盡可能有效的途徑達到目標,理性化被定義為一種過程,就是社會的各個方麵都依據理性的方式重組。程式化則是社會活動根據後果以係統化的方式組織起來,以至於同一活動能一次又一次地重複。
隨著程式化的進程,社會生活的可預見性增加,人們被係統地組織進相互緊密協作的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