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如果父母的情感是正當的,這無疑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那些得不到母親的熱烈情感的孩子。往往是瘦弱而神經質的,而且多患躁狂症。父母的愛情能使孩子在這紛亂的世界裏感到安全,並使他們獲得進行探索和在周圍環境中探險的勇氣。使孩子感到自己是熱烈愛情的客體,這對於孩子的精神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會本能地感到他是孤獨和弱小的,需要得到隻有愛情才能提供的那種保護。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和無畏的人,那麼就需要使他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隻能來自父母愛情的一種溫暖。
明智的父母還能為他們的孩子提供另外一種幫助,雖然直到不久前幾乎還從未有人這樣做過。這就是,他們可以通過最適當的途徑向孩子們介紹有關性和父母身份的事實。如果孩子們了解到性是存在於生育他們的父母之間的一種關係,他們就會知道性的最崇高的形式和性的生理上的目的。過去,孩子們最初了解到這個問題時,總是把它當成下流的笑話或令人難於啟齒的快感的根源。這種通過秘密而又猥褻的談話所得來的最初的啟示,往往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結果孩子們從此就很難對任何與性有關係的問題具有高尚的態度了。
總的來說,如果要確定家庭生活是應當有還是不應當有,那麼我們自然需要研究以下兩種僅有的實際方案:第一,母權家庭;第二,類似孤兒院的公共機構。將任何一種方案變成製度都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改革。現在,假設這兩種方案都已實施,讓我們來研究一下它們對於孩子的心理影響。
首先,從母權家庭開始談起。我們假設孩子隻知道母親,女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得到孩子,而不必希望父親對孩子有任何特殊的感情,也不必選擇同一個父親去產生不同的孩子。如果經濟狀況是令人滿意的,孩子會不會因這種製度而痛苦呢?父親對於他的孩子能有哪些心理上的用處?我認為,那最重要的用處也許在於我們前麵所提出的一點,就是把性和夫妻的愛情以及生育聯係在一起。另外,在孩子脫離兒童初期之後,要是我們能使他不但和女性的人生觀接觸,而且也和男性的人生觀接觸,那將是有益處的。從知識角度出發,這種接觸對於男孩子尤其重要。然而,我還認為,這種益處並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據我所知,那些在嬰兒時期失去父親的孩子,一般來說,並不比其他孩子壞。毫無疑問,有一個理想的父親要比沒有強,而許多父親卻距離理想太遠了,所以沒有他們,對於孩子來說也許更具有積極的意義。
以上所說的,依據於這樣一種假定,即我們有著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風俗習慣。如果存在著某種風俗習慣,孩子就會因我們破壞了那種風俗習慣而感到痛苦。因為對孩子來說,恐怕沒有什麼能比讓他們感到自己屬於異類更痛苦的了。這是針對當今社會的離婚而言。一個過去有父母雙親,且與他們感情深厚的孩子,會因父母離婚而喪失全部安全感。的確,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他可能會產生恐懼或神經錯亂。一旦孩子對父母雙方都產生了深切的依戀之情,那麼當父母分離的時候,他們就受到極大的傷害。因此,我認為,一個沒有父親的社會,對孩子來說,要比一個時常發生離婚的社會好得多,盡管離婚仍被認為是一種個別現象。
柏拉圖的意見是:不但要讓孩子脫離他們的父親,而且要脫離他們的母親。我不讚同柏拉圖的這一說法。鑒於上述理由,我認為,父母的愛情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即使孩子僅從父母一方那裏得到愛情已經足矣。但若連父母一方的愛情也得不到,那就太令人遺憾了。從性道德的觀點出發(僅就與我們現在最有關係的一點來說),重要的問題是父親的效用。對於這個問題,雖然很難做出絕對肯定的回答,但結論似乎應當是:在幸運的情況下,父親是有一定用處的;而在不幸運的情況下,他很容易由於專橫、暴躁和好鬥變得弊大於利。因此,那種讚成父親是應當有的這種說法,從孩子的心理角度上看也不是十分有力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家庭在母親心理上的重要性是很難估量的。我認為,在懷孕和哺乳期間,通常女人本能上都具有某種希望男人保護的想法——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從類人猿時期遺傳下來的感覺。在我們如今這樣一個紛雜的社會中,一個認為自己用不著男人保護的女人,大概有著某種不正常的好鬥心和自負心。然而,這種感覺隻是部分本能的。如果國家能給懷孕或哺乳的母親和孩子以足夠的照顧,這種感覺就會大為減弱,甚至會完全消除。我認為,廢除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對婦女所造成的主要危害是,這樣將減少她們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時所具有的那種親密感和莊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