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凡是這樣一種性的觀念盛行的地方,即使有性的關係,這種性關係也是近乎獸性的和粗俗的,正如在禁酒律底下飲酒一般。因為在這種地方,愛的藝術已被人遺忘,而婚姻也不免獸性化了。

那些禁欲主義者在人們的頭腦中,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使人們相信貞潔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這些禁欲主義者的工作雖然很偉大,但卻使社會遭到嚴重的損害,因為他們對婚姻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在教父們浩如煙海的作品中。雖然可以找出兩三篇論述這一製度的妙文,但總的來說,人們普遍認為這隻是一種最粗俗和令人厭惡的製度。

人類為了彌補死亡的損失這樣一個崇高的目的。理所當然要規定一種關係,按照林尼阿的說法,這種關係即便在如花的世界裏也是會有的,可是人們卻普遍認為婚姻幾乎是最壞的一種結果,因為這種關係是亞當墮落的結果。至於婚姻使人們享受的溫存的愛,以及隨著婚姻而出現的那些聖潔和美好的家庭,在一般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

禁欲主義者的目的,是引領人們去過一種真正純潔的生活。因此,婚姻在他們眼裏是一件極低俗的事。他們也承認,為了人類的傳宗接代,以及使人們擺脫更大的罪惡,婚姻的確是必須的,因而也是合理的。但婚姻仍是墮落的誘因,是所有真正聖潔的人及想成為真正聖潔的人應當擺脫的。按照聖耶柔米那充滿激情的話,聖教徒的目的就是“用聖潔的大斧砍倒婚姻之樹”。即使他允許別人去讚美婚姻,也隻是因為婚姻可以產生聖潔的童男處女而已。即使他們締結了姻緣。那禁欲主義者的激情仍保持著它的鋒芒。

我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禁欲主義者的那種激情,是如何給家庭生活中的其他關係帶來痛苦。而那些至聖者給這些關係帶來了更甚十倍的痛苦。無論夫妻的哪一方對宗教產生了狂熱,首先帶來的後果都是使幸福的結合化為烏有。那更有宗教性的一方,會立刻想過一種孤獨的禁欲主義的生活,或者他們即使沒有固執地要求離異,至少也是過一種婚姻中不正常的分居生活。在教父的訓導書裏,以及聖教徒的傳說中,都充滿了這種思想,對此,任何一個了解這種文學的人都是熟知的。

我們再舉一些例子:聖奈勒司有了兩個孩子之後,突然產生了當時盛行的禁欲主義的欲望,一場痛哭後,他的妻子竟然還是被說服同他離異。在新婚之夜,聖安夢以曆數婚姻之惡來迎接他的新娘,導致兩人立即同意分手。聖美拉尼亞經過長時間懇切地勸說她的丈夫,終於獲準離開他的床。聖亞伯拉罕在新婚之夜拋棄妻子離家出走。據說,聖亞曆西斯也有過同樣的經曆,但是許多年之後,他又從耶路撒冷回到他父親的家中,他的妻子還在他父親的家中,為她的被拋棄而傷心落淚。聖亞曆西斯經過再三乞求,得到一個類似慈善施舍的安身之處。他居住在那裏,受人蔑視,舉目無親,無聲無息,一直到死。

但是,羅馬天主教的教徒並不像聖保羅和提貝易德的隱士們那樣違反自然的生理之道。聖保羅給我們的印象是,婚姻隻是提供一種合法發泄性欲的出路。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於節製生育是不加反對的;反之,我們可以推測,他認為懷孕和生育是很危險的。教會則是另外一種觀念。在正統的基督教的教義中,婚姻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聖保羅所承認的;另一個是生兒育女。結果。教會使性道德成了一件比聖保羅所規定的還要難以令人接受的事情。不僅婚姻外的性交是非法的,而且夫妻問的性交也是罪惡的,除非性交的目的在於促使懷孕。根據羅馬天主教教義,性交的惟一合理動機,就是希望得到合法的孩子。為了表示忠於這一動機,他們不惜采用任何殘酷的手段。即使妻子厭惡性交;即使她可能死於再孕;即使孩子也許會成為殘疾兒或精神病;即使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而陷入悲慘的境地等,這一切也不能阻止男人去行使他在夫妻生活中的權力。隻要他有生兒育女的希望就夠了。

羅馬天主教關於這一問題的教義有兩方麵根據:一方麵,它依據於我們在聖保羅的話中所看到那種禁欲主義;另一方麵,它也依據於這樣一種觀念,即給這個世界帶來盡可能多的靈魂是一件好事,因為每個靈魂都是能夠得救的。我真不懂為什麼他們沒有注意到另外的一個事實,就是靈魂也是會滅亡的。例如,羅馬天主教教徒利用他們在政治上的影響,去阻止新教教徒實行節製生育,同時他們又深信,因他們的政治行動所造就的絕大多數新教教徒的孩子,來世是要永遠不能超生的,這使得他們的行為顯得有些殘酷,這無疑是很神秘的,也是那些世俗之人所無法理解的。

羅馬天主教的教義承認孩子是婚姻的目的之一,但是這種承認是有限的。羅馬天主教極力倡導這樣一種言論,即不以生孩子為目的的性交是罪惡的,然而它卻沒有允許人們因沒有生育而解除婚約。無論一個人的盼子之心何等急切,如果他的妻子不能生育,那麼他在基督教的道德中是無法得到挽救的。事實上,婚姻的積極目的,即所謂生育不是十分重要的,而它的真正目的,正如聖保羅所說的,在於防止犯罪。私通還是處在罪與非罪之間,婚姻從根本上說來,還是兩件不幸之事中的一件較有幸的事。

羅馬天主教極力推崇,婚姻是一種聖禮的說教,以掩飾他們對於婚姻的厭惡。這種說教的實際目的,就是使人們推想婚姻是不可解除的。不論夫妻中間任何一個人的行為如何惡劣,即使其中一個人得了精神病或花柳病,或養成了酗酒的習慣。或公開和另一個人住在一起,兩個人的婚姻關係依然是神聖的。雖然,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得到允許離婚,但是他們永遠得不到再婚的權利。當然,這樣常會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既然這種痛苦是上帝的意誌,那麼也就隻能忍受了。

除了這種極端冷酷的理論之外,羅馬天主教對於罪過又常有某種程度的寬恕。羅馬天主教承認人的天性總是不能按照教會的教義行事,因此,對於私通行為,假如犯罪的人承認他的罪過並誠心懺悔的話,它精心準備了一種赦罪的辦法。實際上這種寬恕之道,是牧師們增加他們權力的方法,因為隻有他們可以赦罪,而且隻要能赦罪,私通便可以經由他們之手免除永遠的懲罰。

新教的觀念和羅馬天主教相比而言,在理論方麵似乎有些不同,顯得溫和一些,但是,實際上在許多方麵還要嚴酷得多。“與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這句話給路德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於是他就和一個女修道士談情說愛。他認為,盡管他曾發誓要實行獨身主義,但是他和那女修道士都有結婚的權利。確實,我們都可以說他有結婚的權利和義務,因為如果他不結婚,那就會使他的性欲得不到發泄,使他陷入普通人犯罪的境地。從此,新教停止了對於獨身主義的稱頌,而這正與羅馬天主教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