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疲勞是文化帶來的現象。在動物中,性疲勞是沒有的,在野蠻人中間,性疲勞也是很罕見的。在一夫一妻製的婚姻中,不大可能發生性疲勞,即使發生了,也是很微弱的,因為男人喜新厭舊的衝動會導致他們生理上的過度性行為。假如女人有拒絕男人性要求的自由,性疲勞大概也是不會發生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女人會像雌性動物一樣,要求每次性交之前先有一段調情行為,而且直到她們感覺男人的性欲十分亢奮時,才會滿足他們的要求。由於文化的緣故,這種純粹本能的情感和行為已經不多見了。對於製約這種情感和行為最起作用的,是經濟因素,因為已婚女子和娼妓都是通過她們性的嫵媚去謀生,於是她們不能僅僅是當她們自己有本能的衝動時才去滿足對方的要求。無疑這極大地減少了調情的成分。而調情則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免於性疲勞的手段。因此。那些沒有嚴格的道德規範約束的人,勢必會沉溺於過度的性行為之中,這種行為最後將帶來一種對性的疲憊感和厭惡感,而這種感覺自然會產生一套禁欲的心理。
那些反對性的熱情在嫉妒和性疲勞同時出現時,就會變得極為高漲。我認為,這也是在那些非常淫亂的環境中之所以會產生禁欲主義的主要原因。
當然,曆史上獨身主義的現象還存在著其他一些原因。當男女祭司們把自己奉獻給上帝時,就被視為已和上帝結了婚,因而他們必須拒絕與普通人性交的行為。一般人看來,他們是特別聖潔的,從此,聖潔和獨身主義就合而為一了。時至今日,羅馬天主教的女修道士們與普通人性交仍然被看成是一種罪孽,其原因之一是人們認為她們是基督的新娘。
另外,除了上麵所提到的原因外,恐怕還有其他幾個更為隱晦的原因與古代末期日益增長的禁欲主義有關。有許多時代,生活是快樂的,人類是朝氣蓬勃的,人世間所擁有的樂趣也是足以使人們得到滿足的。但是,還有許多時代,人類是萎靡不振的,從此,現實世界及其樂趣是無法使人們得到滿足的。人類迫切需要通過追求精神上的慰藉或向往未來的生活,以彌補人世間的空虛。就《雅歌》中的所羅門與《舊約·傳道書》中的所羅門進行比較可知:前者所代表的是鼎盛時期的古代社會;後者所代表的則是衰落時期的古代社會。何以會有這種區別,我不敢妄下定論。也許隻是一種非常簡單、屬於生理上的原因,就像活潑的野外生活取代呆板的都市生活一樣;也許那些禁欲主義者過的是一種懶散頹廢的生活;也許《舊約·傳道書》的作者認為世間一切都是無意義的,是由於他缺少體育鍛煉的緣故。
無論怎樣,像他們那樣的一種情緒,是極容易導致一種偏激的態度而對性加以譴責的,這是無可置疑的。我們以上所談及的,以及其他一些情況,大概都是古代後期的人們普遍萎靡不振的原因;至於禁欲主義,那隻是萎靡不振的一種體現而已。不幸的是,基督教的倫理學正是在這個衰退及病態的時代裏形成的。為什麼以後那些朝氣蓬勃的後人,也必須遵循那種屬於病態的、萎靡不振的和幻滅的人類的觀念而生活著?至於那些屬於病態的、萎靡不振的和幻滅的人,他們早已喪失了對於生物價值和人類生命延續的理智。這是我們下一章要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