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主義的產生與西班牙籍的P.畢加索有著密切的關係。1907年,畢加索創作的《亞威農少女》被看作是立體主義的發端。立體主義藝術的產生一般認為是與塞尚藝術、非洲黑人藝術和X光透視的啟迪有密切關係。亞威農少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瑞士蘇黎世產生了達達主義。它對法國文學藝術也頗有影響。1920年,一些達達主義的藝術家在巴黎舉行了慶祝大會。法國著名的達達主義有畫家M.杜桑和畫家雕塑家J.阿爾普等。
20年代中葉,在達達主義的基礎上發展了超現實主義。1924年,生於羅馬尼亞的作家、詩人A.布雷東發表了超現實主義宣言。1925年在巴黎舉辦了第一屆超現實主義展覽會。此後,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在歐洲不斷地擴大影響。法國的超現實主義畫家有:J.阿爾普、A.馬鬆、Y.唐居伊等人,當時,還有不少外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在法國活動,其中如西班牙的S.達利和J.米羅、瑞士畫家P.克利、德國人M.恩斯特,以及從1913年起多次訪問巴黎的比利時畫家R.馬格裏特等人。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形式主義藝術泛濫之時,在法國也還有不少藝術家堅持現實主義的原則,描繪下層人民的生活,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有T.斯坦朗、P.西涅克等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多數的藝術家投入到反法西斯的鬥爭洪流中去,不少人成為抵抗戰士。在戰後最初的年代,新現實主義藝術占了上風。當時有一個“藝術家一代的見證人”的組織,從1952年起不斷地推出新作品,這些作品除在沙龍展出外,還拿到工廠、農村、礦山等地展覽。
20世紀50年代中葉後,形式主義日益泛濫,主要有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屬於抽象主義的塔希主義流行於50年代,代表人物有N.斯塔埃爾、J.迪比費等人。法國超現實主義的主要代表是J.福特裏埃。50年代後,法國畫派紛呈,都自稱代表先鋒派。其中較有影響的畫家和畫派有:波普藝術的M.雷塞、奧普藝術的V.瓦薩雷利、概念和人體藝術的Y.克萊因。現今活躍在法國畫壇上的畫家除了上麵提到的人外還有:曾經在中國舉辦過展覽的J.埃利翁、H.居埃科、B.莫尼諾,以及著名華裔畫家趙無極和彭萬墀等人。
法國20世紀的雕塑同樣是有具象和抽象的兩大派。比較注重寫實的代表人物有J.貝爾納、M.吉蒙、R.弗勒裏克。這3位雕塑家繼承了羅丹、馬約爾的傳統,人物形象準確、生動,作品富有藝術魅力。俄國出生的A.阿爾奇彭克1908年遷居巴黎,他被看作是抽象主義雕塑的創始人之一。受立體派影響的雕塑家有H.洛朗斯、J.利普希茨等人。G.裏希埃是表現主義雕塑家,他的作品如夜間惡夢,表現了人類的悲劇。另一位表現主義雕塑家O.紮德金在鹿特丹創作了青銅紀念碑《毀滅的城》(1953),這件作品揭露了法西斯匪徒犯下的罪行。俄國出生的A.貝夫斯納和他的弟弟N.貝夫斯納是構成主義的代表,他們追求的是幾何形體的雕塑風格。在法國20世紀雕塑家中,還有風格獨特、出生於瑞士的A.賈科邁第,達達主義的H.阿爾普以及中年一代的E.馬丹、塞紮爾、阿爾芒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