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布塞克》和《歐也妮·葛朗台》都寫愛財如命的守財奴,可是情境大不相同。高布塞克是放高利貸發財的老頭,他雖然喜歡錢,但更欣賞自己生財之道的高明“藝術”,他還多少講一點義氣。他臨死時留下遺言,把一筆替一個已經去世的連筆據也已燒毀的人保管的財產如數還給委托者的兒子。葛朗台的格調比高布塞克低得多。他老婆死後給女兒歐也妮留下的遺產,他都要千方百計從女兒手中奪過來。《歐也妮·葛朗台》的內容比《高布塞克》豐富,不但詳細敘述了箍桶匠葛朗台精明強幹、白手起家的經曆,還塑造了善良純潔的少女歐也妮的形象,和她父親卑鄙的嘴臉形成對比。
《高老頭》的主人公高立歐老爹(即高老頭)出身寒微,年輕時以販賣掛麵為業,後來當上供應軍隊糧食的承包商大發其財。他疼愛他的兩個女兒,讓她們打扮得滿身珠光寶氣,花枝招展,到交際場上去引誘貴族子弟,最後以價值巨萬的陪嫁作為條件,讓貴族子弟娶他女兒為妻。於是掛麵商的女兒變成了伯爵夫人。這是高立歐老爹的至高無上的安慰。兩個女兒當上了貴夫人之後,驕奢淫逸,揮金如土,負債累累,隻好向她們父親要錢還債。她們兩對夫妻如吸血鬼一般,把高老頭身上的血都吸幹了。最後老人一貧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破爛的小公寓的閣樓上。《高老頭》的主題不是單純的父愛,而是父愛與虛榮心造成的悲劇。暴發戶的資產者力求躋身於封建貴族的行列,這種虛榮心在當時的法國社會上,比單純的父愛更有時代色彩,更有典型意義。
《夏倍上校》的悲劇反映的是另一種社會矛盾,它寫一個拿破侖時代的軍人,在戰場上受了重傷,被附近的農民所救。他養好傷之後,一直在國外流浪,十年之後才回到法國。這時已沒有人認識他,誰都不相信他就是夏倍上校。他的妻子早已繼承了他的遺產,並以此作為陪嫁,和一個伯爵結了婚。夏倍上校找到妻子時,這位伯爵夫人矢口不認前夫。她後來又央求夏倍上校不要破壞她現在的幸福,準備給他一點錢,讓他遠走他方。夏倍上校氣憤至極,毅然離開了這個卑鄙的女人。最後他在流浪生活中貧病交加,悲慘地死去。
《人間喜劇》被稱為“社會百科全書”。它通過91部小說,2400多個人物,展示了19世紀前半葉整個法國社會生活畫卷。它是法國文學史上規模空前宏偉、內容空前豐富的現實主義作品。
巴爾紮克在《人間喜劇·導言》中寫道:“法國社會將成為曆史家,我不過是這位曆史家的書記而已。開列惡癖與德行的清單,搜集激情的主要事實,描繪各種性格,選擇社會上主要的事件,結合若幹相同的性格上的特點而組成典型,在這樣做的時候,我也許能夠寫出一部史學家們忘記寫的曆史,即風俗史。”這一段話精辟地闡明了《人間喜劇》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首先,這部風俗史是從客觀現實出發,從社會生活出發,而不是作者根據某種概念加以虛構的。其次,它將如實地反映“風俗”的光明麵(德行)和陰暗麵(惡癖),它將突出典型性的“大事件”,它將描寫為某種激情所控製的強烈的性格。最後,它塑造的典型人物將不是某一個人的特征,而是同一類人物的特征的概括和結合。
恩格斯說他從《人間喜劇》中獲得許多有用的資料,“甚至經濟細節方麵(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當時所有職業的曆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裏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恩格斯又說,巴爾紮克的“偉大的作品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滅亡的那個階級方麵。但是,盡管如此,當他讓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貴族男女行動的時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他的諷刺是空前辛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