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是牛奶中的精華,其營養成分含量比普通牛奶高出很多,比如鈣含量和維生素,尤其是鈣含量,比等量普通牛奶高出6倍。有人提出奶酪製造中的衛生問題,尤其針對那些以不加熱的生牛奶為原料的奶酪。奶酪的製造過程本身就是一係列特殊複雜的物理、化學過程,由於酶的作用產生的細菌下改變了牛奶的成分,使之轉變成奶酪。這些細菌多數可以在複雜的製作過程消失,而那些不能被消滅的細菌則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影響。歐洲曾提議禁止生牛奶奶酪的生產,遭到了執意保護傳統奶酪的法國人的強烈反對。於是更為嚴格的法國奶酪製造業的衛生標準出台,在廣告上那些牛羊棚裏製作奶酪的情景已不可能在現實中看到,即使是最傳統的奶酪也是在先進的生產隔離車間裏製造出來的。
如今奶酪已經走進了中國大型超市,但它對於中國的消費者仍很陌生,不知道怎麼吃奶酪,所以銷量一直很有限。
奶酪最常見的吃法是切成小片塊,在餐後與甜點之間吃。講究的時候還要配上相應的酒。奶酪搭配麵包和葡萄酒構成了法國最傳統、最豐盛的一餐。近70%的法國奶酪都可搭配白葡萄酒,如果再加個水果就更完美了。
十一、紅磨坊——夜總會之王
有誰沒聽說過“紅磨坊”?100多年來,這個“夜總會之王”波瀾不驚地存在著。
成立於1889年的“紅磨坊”夜總會是法國20世紀初民眾文化的代表,它接納並向世人展示了無數優秀的舞者,歌手及畫家。它也是巴黎熱舞的聖地。這樣一座夜總會之王在蒙瑪特街區皮嘉爾中心期待您的光臨。
1889年,法國剛剛結束了對德國的一次重大戰爭。國內的勞動市場很不穩定,人們無時不刻都感覺到來自世界範圍的壓力:環境的衰退讓人無法從巨大的壓力中走出來去展望與探尋美好的未來。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逼近,讓這一代人看不到生存的希望。正是在這個時期,大眾的生活風尚開始改變。人們知道自己需要放鬆,需要娛樂才能讓自己不去想這些令人窒息的壓力。紅磨坊就應運而生了,它以娛樂民眾為目的,提供大眾喜愛的,不貴的表演,而且觀眾可以欣賞坦胸露背的自由舞者的性感舞姿。
從建立第一天起,紅磨坊就被建在了當時巴黎生活標誌性的地點——蒙瑪特高地腳下世界聞名的藝術家的街區(巴黎十八區),與舉世聞名的皮嘉爾廣場相映成輝。那是一片自由的樂土。人們蜂擁而至,來觀看帶有色情味道的近似裸體的舞蹈表演。紅磨坊,這吸引了社會各個階層,讓人垂涎的名字,同舞台上的霓虹燈一樣長久不息。
在那個年代,巴黎藝術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湧現了無數的著名畫家。他們經常在蒙瑪特街區裏活動,皮嘉爾廣場更是他們的聚集地。然而一旦您來到這個街區,便無法抵禦來自紅磨坊的誘惑。這一點年輕的畫家亨利·得·吐魯斯·羅特列克是深有體會的。這位年輕的畫家被這個充滿了歡樂與美女的場所所吸引,常常在擠滿了舞者的走廊裏觀察她們的一舉一動,並用他的畫筆記錄下來。亨利·得·吐魯斯·羅特列克成為了出自紅磨坊的畫家,他的作品也使得紅磨坊不朽。他的作品將紅磨坊的場景表現得栩栩如生:衣服的顏色,舞者和人群的皮膚,奢華的室內裝飾。羅特列克的作品是十九世紀初紅磨坊的見證,也是為日後人們談起紅磨坊時最常用的圖畫。紅磨坊外景當初的幾年間,紅磨坊被稱為酒吧和引人入勝的舞台表演之地,最有名的舞蹈是“四對舞”(這種舞蹈源於英國,十九世紀時在法國盛行,通常由八人一起跳,音樂節奏明快)這種舞蹈跳起來很是熱鬧,甚至有時有點色情味道。它起源自哪裏呢?並不是您想象的那樣,這不是法國土生土長的舞蹈,而是來自英國的倫敦。一個叫夏洛·莫和東的法國人被這種熱舞深深吸引,並把它帶到了法國,跟一種舞台劇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法國踏踏舞”。接著,紅磨坊成為了欣賞這種舞蹈的聖地。“法國踏踏舞”現在仍是紅磨坊的標誌性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