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戰言語技巧要求的擇重說明
(1)選擇合適的話題
雖然交流溝通有一定的模式,但這中間讓人最熟悉的就是“衣、食、住、行、樂”等與生活有關的話題。選擇合適的話題,激發彼此共同的興趣,是與人溝通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麵。
以下一些通俗的話題,對推銷很有幫助:
(1)“今天天氣很不錯!這個地方也很好。”
(2)“你有興趣去釣魚嗎?”
(3)“報上經常有這樣的報道。”
(4)“你是否經常出外旅行?”
(5)“我有一個異於常人的朋友。”
(6)“你有幾個小孩啊?”
(7)“你的家人都很健康吧!”
(8)“我很同情你的處境(遭遇)。”
(9)“有情人終成眷屬才是最幸福的啊!”
(10)“你是從事交通事業嗎?”
(11)“你這身衣服質料很不錯呀!”
(12)“你喜歡吃水果嗎?”
(13)“你家住在什麼地方呀?”
(2)謙恭的態度
隨時隨地地保持謙恭的態度對人方能表現出自己的風度和良好的人格魅力。
隨時隨地使用謙恭的語氣與人交談,這在當今社會已成為一條眾所公認的不成文法則。因此,在談話之中就要隨時注意,如何在適當的時機、地點表達出適當的意思來。
就像一位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所說:在日常生活中,你絕不可忘了說“謝謝”兩個字,因為一個人的風度,往往就在不經意的禮貌中表現出來。
對“風度”所限定的具體表現實在很難說清,但隻要你隨時隨地保持謙恭和不卑不亢的態度,最起碼的風度你已具備了。
風度的表現,在客戶與推銷員的意見交流中,其影響占有很高的比例。
要知道,說“謝謝”二字,不僅僅是語言的表現而已,它還代表著一個人的心意,和他為人處世的態度,甚至還意味著此人高尚的品格與精神。
假如你有心要促使交流的圓滿、順利的話,那就必須適時地表現出謙恭的態度來。像“謝謝”這種言詞,還應該擴展成為隨時隨地、日常生活不可忽視的習慣,並使習慣成為自然。
但是,在一般家庭裏,要學到謙恭待人的態度,實在很不容易。由於現今盛行“小家庭製”,比起過去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製度,要求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成效更是微乎其微了。
正因為對現代年輕人來說,沒有一個可供培養謙恭的學習環境,故謙恭的言辭與態度,隻有留待在步入社會、長大成人之後再加倍努力。想知道自己在別人的心目中的印象究竟如何,那就要看你所能表現的謙恭到底有多少了。
毫無疑問,一個言詞謙恭的人,在待人處世方麵將可得到許多好處和方便。在生活的舞台上,你總要時時刻刻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當你發現了謙恭的人時,就要虛心向他學習,且要毫不遲疑地將之表達出來。
隻要你“有心”朝著這方向去做,“謙恭”便會自自然然地表現在你的言行上。
(3)要注意談話內容和方式
(推銷員與客戶相互交流離不開談話。齊藤竹之助說:“在交流中,最主要的可以說是講話時的談吐措詞吧?根據言談話語,甚至可以了解一個人的來曆。所以交談時應該特別用心。關於這一點,與其說要做到善於講話,倒不如說需要誠實。比談吐措詞的好壞更為要緊的是注意你的談話內容。打電話的時候也是同樣。如有可能,我勸大家最好能參加‘言談舉止訓練班’、‘談吐措詞講習會’等活動,從最基本的開始學起”。
與談吐措詞相關聯的可以說是講話時的語調。聲音過低或者沒有節奏感地大聲喊叫,都是應該絕對避免的。
針對交談,他說到:“我很難想象一個缺乏幽默感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認為在你的推銷中融進一些輕鬆幽默不失為一種恰當的策略。同時它也能使你的生意變得十分有趣,否則,你的客戶就會保持警惕,不肯放鬆。當一個乏味的推銷員試圖要我購買保險單的時候,我就曾聽得昏昏欲睡。不用說,這樁買賣肯定不會成交。
不過,雖然幽默很重要,但不是說讓你走到客戶的身後,拍著他的後背說:‘喂,老兄,你聽說過某某旅遊推銷嗎?’要是你真想開玩笑的話,一定要措詞嚴謹和避免引起種種誤解。我並不反對開玩笑,但是做什麼事情都要注意時間和場合。
我個人認為那種不失時機、意味深長的幽默更是一種使人身心放鬆的好方法,因為它能讓人感覺舒服,有時候能緩和緊張氣氛、打破沉默和僵局。
如果你發揮得很好,客戶一定會滿足你的要求。”
(4)語言表達要與表情配合起來
平常我們說話時,都用詞句予以表達,如此而已。單用詞句表達你的意思是不夠的,必須加上你對每一詞句的感受,以及你的神情與姿態,你的談話才會生動感人。
例如:歡喜、憤怒、哀傷、疲憊、熱心、平安等這些詞句,要如何加入你的感覺和表情來傳達給對方呢?這全都依靠長期的刻苦鍛煉了。
(5)用詞要高雅,發音無誤
一個人在交談時的措詞,猶如他的儀表和服飾,深深影響他的談話的效果。
推銷員偶爾也會碰到風度翩翩、談吐不俗的人,這些人就是你的學習對象。注意他們的談話,記下他們的優點,多加琢磨,自會提高自己的水平。
另外,對於若幹較艱澀的字眼,發音要力求正確,因為這無形中會表現出你的博學和教養。
□ 言語技巧運用實例
下麵這個例子是某位保險推銷員從接近開始,一直到推銷成功的話語運用記錄。
首先,推銷員向客戶表達了問候、敬意以及是誰介紹來的。然後就進入了寒暄階段:
“我聽×總經理說,您有兩個小孩,都很大了。”
“一個念高中,一個念小學一年級。”
“您經常運動吧?”
“對!平常打乒乓球。”
“那您一定打得很好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