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們這種差旅費太貴了!哪裏要4萬元?大概3萬元就做得起來了。”
“陳先生,你說得很有道理。假設我去參加旅行,我也希望同樣的行程如果3萬元能做得下來,就不要花4萬元。陳先生,您一定經常外出旅遊,所以非常內行。是這樣的!陳先生,你抽煙嗎?假設1包“百樂門”的售價是40元,有一天你突然發現隔壁的雜貨店隻賣35元,那你是要買35元的煙還是40元的煙呢?當然是35元的!陳先生,我今天給你的行程就是35元的“百樂門”。你說是便宜還是貴?”
在這個例子中,“百樂門”香煙與他們之間所談的旅遊行程沒有絲毫關係,簡直就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件事物,然而比喻的好處,就在於它以這種巧妙的聯結,闡述了推銷員欲表達的思想。這種比喻比任何堅不可破的推理更具說服力。因此,提高口才技巧,善用比喻法表達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部分。
(4)引導式表達
引導式表達通常情況下是依靠一連串的反問句進行提問,最終引出提問者所要表達的意思的表達形式。我們前麵舉過一個關於利用說理式表達推銷錄音帶的實例,如果將那段話改成引導式表達,可以是這樣的:
“陳先生,像您事業做這麼大,不知道您是用中國式管理還是歐美式管理?”
“中國式”或“歐美式”,不管他回答什麼都可以。
“陳先生,像你這樣忙碌,你有時間去閱讀一套完整的管理方麵的書籍嗎?”
“沒轉麼時間。”
“陳先生,你有沒有想過:假如今天不要你額外花一分鍾的時間,就可以在一個月的時間裏讀完一套很完整的管理書籍,你願不願意?”
引導式問話是把所要表達的意思分成幾段反問,而每一段都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直到最終完成某一意思的清楚說明。因此,這種表達方式難度較大,但卻是非常有效的一種表達方式,其優點有這麼幾個方麵:第一,引起對方的注意;第二,能夠隨時試探出對方有沒有購買意向;第三,用反問式表達以征詢式的口吻進行,會令對方有被尊重的感覺。所以,巧妙地運用引導式表達無疑是提高口才技巧的又一途徑。
(5)不同表達方式的比較
在上麵部分,我們講述了四種表達方式。毫無疑問,這四種表達方式是推銷員經常使用的溝通技巧,但就其最終效果而言,說理法明顯遜於另外三種方式,然而也並不是說理法就應當棄之不用,實際上,在推銷員運用口才技巧與客戶溝通時,各種表達方式都有其用處。
我們講解四種常用的表達技巧的目的,就是要推銷員了解這些表達技巧的所長所短,而在運用時取長補短、相得益彰,隻有這樣,你的口才,你的溝通技巧才可能得到真正的進步。為了給推銷員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再就關於“七月鬼月的忌諱”這樣一事以四種表達方式陳列出來,供推銷員借鑒和把握:
“我看等過了7月(農曆)我們再來討論買車的問題。”
當客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時,我們可以用四種敘述法來回答,以下是我們的範例。
“×先生,那沒關係。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已很少有人在乎7月鬼月裏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了。×先生,你是高等知識分子,相信也不會有這方麵的忌諱吧!”(說理法)
“×先生,你說得很有道理。上星期我才交了一輛新車,車主是一位專門幫人看風水的師傅,我特別請教他,為什麼特別選在今天農曆7月2日交車,他說:‘其實好年也有歹月,歹月也有好日,農曆7月2日是今年較好的日子,目前景氣不佳,選個好日子交車,想看看能不能時來運轉。’他告訴我:‘7月20日也是個好日子’。×先生如果你決定換車的話,是否考慮那天來交車?”(舉實例法)
“×先生,那沒關係。你說7月是歹月,不知道7月裏你要不要做生意?孩子如果生病要不要看醫生?(停)所以嘛,即使是7月,該做的事一一樣也是要去做,你說是嗎?”
(比喻法)“×先生,你說得有道理,所以很多人在7月盡量不靠近海邊,因為危險,對嗎?”
“對!”
“所以,×先生,我們每天開車上班也更要小心,對嗎?”
“對!”
“那你覺得開舊車安全性比較高,還是開新車呢?(停)當然是開新車嘛!”
“那×先生,你是希望7月份開舊車,8月份開新車呢?還是7月份、8月份都開新車呢?(停)當然7月份!”(引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