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山寺唐柳公權侍郎,嚐見親故說:元和末,止建州山寺。夜半,覺門外喧鬧,潛於窗欞中窺之。見數人運斤造雷車,宛如圖畫者。久之,一嚏氣,忽鬥暗,其人雙目遂昏。
唐朝侍郎柳公權,曾經聽到親友說,元和末年他住宿在建州的一座山寺裏,半夜醒來時,聽到門外一片喧鬧聲,便隱蔽在窗後從縫隙間偷偷察見。見有幾個人揮舞斧子砍削木頭製造雷車,雷車的樣子就象畫上畫得那樣。看的時間長了,忍不住打了噴嚏,頓時四麵一片漆黑,他的兩隻眼睛便什麼也看不清了。
蕭氏子唐長慶中,蘭陵蕭氏子,以膽勇稱。客遊湘楚,至長沙郡,舍於仰山寺。是夕,獨處撤燭。忽暴雷震蕩簷宇,久而不止。俄聞西垣下,窸窣有聲。蕭恃膂力,曾不之畏。榻前有巨棰,持至垣下。俯而撲焉,一舉而中。有聲甚厲,若呼吟者。因連撲數十,聲遂絕,風雨亦霽。蕭喜曰:“怪且死矣。”迨曉,西垣下睹一鬼極異。身盡青,傴而庳。有金斧木楔,以麻縷結其體焉。瞬而喘,若甚困狀。於是具告寺僧觀之。或曰:“此雷鬼也,蓋上帝之使耳。子何為侮於上帝?禍且及矣。”裏中人具牲酒祀之,俄而雲氣曛晦,自室中發,出戶升天,鬼亦從去。既而雷聲又興,僅數食頃方息。蕭氣益銳,裏中人皆以壯士名焉。
唐朝長慶年間,蘭陵一家姓蕭的有個兒子,以膽大勇猛著稱。他在湘楚一帶遊曆,到了長沙,住宿在仰山寺內。這天夜裏,他滅掉臘燭獨自一人呆在屋裏。突然有雷鳴震得房簷都在顫動,好長時間雷聲也不平息。一會兒又聽到西麵牆腳下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蕭依仗著自己力大過人,從沒懼怕過什麼。床前有一根粗大的木棒,他便操起木棒走到西牆跟前,彎腰撲了過去,一下便打中了目標。隻聽棒下發出尖厲的叫聲,好像在呼喚什麼。他便連續撲打了幾十下,叫聲於是停止了。風也停了,雨也停了。蕭高興地說:“妖怪已經死了!”等到天亮時,西牆下麵見有一個鬼,形狀極為奇異。通身都是青色,駝背而瘦小,有把鐵斧頭一根木樁,用麻繩捆他的身上。過了一會兒,他便急促地喘起氣來,十分困苦的樣子。蕭便將這些情況統統告訴寺裏的僧人,讓他們來觀看。有人說:“這是專管打雷的鬼,是天帝的使者。你為什麼侮辱天帝?大禍就要臨頭了!”當地居民擺上豬羊與酒等供品進行祭祀,一會兒便有一縷昏黑的雲氣從屋裏冒了出來,飛出門戶升上天空,那個鬼也跟著去了。接著又響起了雷聲,響了幾頓飯的功夫才平息。蕭見此狀,膽氣更威更壯,當地人都稱他為壯士。
周洪唐處士周洪雲。寶曆中,邑客十餘人,逃暑會飲。忽驟風雨,有物墮如玃,兩目睒睒,眾驚伏於床下。倏忽上階周視,俄失所在。及雨定,稍稍能起,相顧,但耳悉泥矣。邑人雲,向來雷震,牛戰鳥墜,而邑客止覺殷殷然。
唐朝有個隱士叫周洪,他說,寶曆年間,有十幾個客人來到鄉下避暑飲樂。突然來了一陣暴風雨,有個東西從天上落下來,象大母猴一樣,兩隻眼睛一閃一閃的。眾人見了都嚇得鑽到床底下去了。突然間,這個東西便跳上門前的台階向四周觀看,眨眼之間,它又不見了。等到風息雨停後,眾人從床下慢慢爬了出來,互相看了看,隻見各人的耳朵裏全塞滿了泥土。當地人說,以前遭到雷聲震動時,牛被震得渾身顫抖,禽鳥則從天空震落到地上。而這些客人則隻是覺得有些震動而已。
蕭浣唐蕭浣,初至遂州,造二幡刹,施於寺。齋慶畢,作樂。忽暴雷震刹,俱成數十片。至來歲雷震日,浣死。
唐朝有個叫蕭浣的人,他剛到遂州,便營造了兩根幡竿,贈送給寺院。交接時舉行佛事慶典,祭奠儀式結束後奏起了音樂。這時,突然響起迅雷震擊著這兩根幡竿,幡竿全被霹靂轟擊成碎片。等到第二年幡竿遭受雷擊的這一天,蕭瀚就死去了。
僧文淨唐金州水陸院僧文淨,因夏屋漏,滴於腦,遂作小瘡。經年,若一大桃。來歲五月後,因雷雨霆震,穴其贅。文淨睡中不覺,寤後唯贅痛。遣人視之,如刀割,有物隱處,乃蟠龍之狀也。
唐朝金州水陸院僧人文淨,因為夏季房子漏雨,雨水滴在頭上,於是就變成個小瘡。過了一年,小瘡變得象個大桃子。第二年五月以後,由於雷雨震擊,文淨頭上的那個贅疣被擊穿一個孔洞。文淨當時正在酣睡中一點也不知覺,睡醒後隻感到頭上的贅疣疼痛。讓人來察看,隻見穿孔處好像用刀割的一樣,裏麵有個東西隱藏著,就象一條龍蟠在裏麵的樣子。徐智通唐徐智通,楚州醫士也。夏夜乘月,於柳堤閑步。忽有二客,笑語於河橋,不虞智通之在陰翳也。相謂曰:“明晨何以為樂。?”一曰:“無如南海赤岩山弄珠耳。”答曰:“赤岩主人嗜酒,留客必醉。仆來日未後,有事於西海,去恐複為縈滯也。不如隻於此郡龍興寺前,與吾子較技耳。”曰:“君將何戲?”曰:“寺前古槐,僅百株。我霆震一聲,剖為纖莖,長短粗細,悉如食箸。君何以敵?”答曰:“寺前素為郡之戲場,每日中,聚觀之徒,通計不下三萬人。我霆震一聲,盡散其發,每縷仍為七結。”二人因大笑,約諾而去。智通異之,即告交友六七人,遲明,先俟之。是時晴朗,已午間,忽有二雲,大如車輪,凝於寺上。須臾昏黑,咫尺莫辨。俄而霆震兩聲,人畜頓踣。及開霽,寺前槐林,劈櫛分散,布之於地,皆如算子。大小洪纖,無不相肖。而寺前負販戲弄觀看人數萬眾,發悉解散,每縷皆為七結。
唐朝有個人叫徐智通,是楚州的醫生。在一個夏季的夜晚,他借著月光在柳樹成排的河堤上散步,忽然發現有兩個陌生人站在河的橋上說笑。這倆人沒想到徐智通就站在他們附近的暗影裏,於是互相談論起第二天如何取樂。一個說:“什麼也比不上去南海赤岩山弄珠子玩有意思呀!”另一個說:“赤岩山主人喜歡喝酒,到那裏去的客人個個都要喝得醉醺醺的。我明天下午有事要去西海,去赤岩山恐怕又要因喝醉酒而耽誤事。倒不如就在本郡的龍興寺前,與你比比技藝吧。”問:“你要表演什麼把戲?”答:“寺前有百餘棵老槐樹,我發一聲雷響,把它們劈成細條,它們的長短粗細,都象筷子一樣。你將什麼技藝與我相比?”那個答道:“寺前一向是本州郡遊戲作樂的場所,每天前來圍觀的群眾,總共不下三萬人。我將發一聲雷響,將這些人的發辮全都劈散開來,並讓他們的每一縷頭發上都有七個結。”於是二人大笑,約定好後便離去了。徐智通見此,大為驚異,立即去告訴了六七個好朋友。天剛放亮,他們就來到寺前,先在那裏等候著。當時天氣晴朗,將近中午時,忽然有兩片象車輪大的雲彩出現了,靜靜停留在寺廟的上空。刹那間,就變得天昏地暗,咫尺之遠都不能分辨事物。不一會兒,又發出兩聲雷鳴,人與牲畜都被震倒在地上了。等到天放晴時,隻見寺前的槐樹林子,一棵棵都被劈成碎片,散落在地上,全部象計數用的竹簽子,大小粗細,沒有不相象的。而寺前挑擔做買賣的、演戲賣唱的、圍著看熱鬧的,共計數萬人,每人的發辨全部都散開了,每縷頭發上又打著七個結。
又洛京天津橋,有儒生,逢二老人言話,風骨甚異。潛聽之,雲:“明日午時,於寺中鬥疾速。一人曰:“公欲如何?”一人曰:“吾一聲,令寺內聽講驢馬盡結尾。”一人曰:“吾一聲,令十丈幡竿盡為算子,仍十枚為一積。”儒生乃與一二密友,於寺候之。至午,果雷雨。霹靂一聲,客走出視,驢馬數百匹盡結尾。一聲,幡竿在廊下為算子,十枚一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