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京城的天津橋有一個書生,一天,他遇到兩個風貌氣概與眾不同的老年人,便在一旁偷聽他們的談話。他們正在說,第二天中午,要在寺廟裏比賽誰的手法快。一個說:“你打算怎麼比?”答道:“我要發一聲響,讓在寺內聽講的人的驢馬尾巴全都結在一起。”一個便說:“我要發一聲響,讓十丈高的旗杆全部碎成計算用的簽子,並且每十根為一堆。”書生聽了,便與一兩個親密朋友相約,第二天一早就到寺廟等候。到了中午,果然雷雨交加,一聲霹靂響過後,香客們走出寺廟觀看,見他們的驢馬數百匹尾巴全都結到了一起。又一聲霹靂響過,便見十丈高的旗杆倒在房前碎成一根根簽子,每十根堆在一起。雷公廟雷州之西雷公廟,百姓每歲配連鼓雷車。有以魚彘肉同食者,立為霆震,皆敬而憚之。每大雷雨後,多於野中得黳石,謂之雷公墨。叩之鈖然,光瑩如漆。又如霹靂處,或土木中,得楔如斧者,謂之霹靂楔,小兒佩帶,皆辟驚邪;孕婦磨服,為催生藥。必驗。
雷州西邊有座雷公廟,百姓每年祭祀時,都要配享連鼓雷車。如果有人把魚和豬內摻合在一起吃了,此人就會立即遭到雷擊,因此,人們對這座雷公廟既敬重又懼怕。每逢大雷雨過後,常常在野外找到黑色的石頭,人們稱它為“雷公墨”,敲擊起來鏗然作響,晶瑩光潔猶如塗了漆一般。另外,如果在霹靂響過的地方,在地上或樹上得到象用斧子砍削成形的小木樁,人們稱它為“霹靂楔”,小孩將它佩帶在身上,都能鎮驚避邪;孕婦拿來磨碎當做催生藥服用,一定十分靈驗。
南海南海秋夏間,或雲物慘然,則見其暈如虹,長六七尺,此候則颶風必發,故呼為颶母。見忽有震雷,則颶風不作矣。舟人常以為候,預為備之。
南海每當夏秋之間,有時雲霧籠罩,天色暗淡,同時會看到象彩虹一樣的一段光彩出現,有六七尺長。出現這種天象時,一定會有台風發生。因此,人們稱它為台風之母。如果突然有驚雷震響,那麼台風就不會發生了。使船的人常常以這些現象作為征侯,事先做好防備。
陳義唐羅州之南二百裏,至雷州,為海康郡。雷之南瀕大海,郡蓋因多雷而名焉,其聲恒如在簷宇上。雷之北高,亦多雷,聲如在尋常之外。其事雷,畏敬甚謹,每具酒肴奠焉。有以彘肉雜魚食者,霹靂輒至。南中有木名曰掉,以煮汁漬梅李,俗呼為棹汁。雜彘肉食者,霹靂亦至。犯必響應。牙門將陳義傳雲:“義即雷之諸孫。昔陳氏因雷雨晝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數月,卵破,有嬰兒出焉。目後日有雷扣擊戶庭,入其室中,就於兒所,似若乳哺者。歲餘,兒能食,乃不複至,遂以為己子。義即卵中兒也。又雲:“嚐有雷民,畜畋犬,其耳十二。每將獵,必笞犬,以耳動為獲數。未嚐偕(“偕”原作“王”,據明抄本改)動。一日,諸耳畢動。既獵,不複逐獸。至海旁測中嗥鳴。郡人視之,得(“得”字原“闕”,據明抄本補)十二大卵以歸,置於室中。後忽風雨,若出自室。既霽就視,卵破而遺甲存焉。後郡人分其卵甲,歲時祀奠,至今以獲得遺甲為豪族。或陰冥雲霧之夕,郡人呼為雷耕。曉視野中,果有墾跡。有是乃為嘉祥。又時有雷火發於野中,每雨霽,得黑石,或圓或方,號雷公墨。凡訟者投牒,必以雷墨雜常墨書之為利。人或有疾,即掃虛室,設酒食,鼓吹幡蓋,迎雷於數十裏外。既歸。屠牛彘以祭,因置其門。鄰裏不敢輒入,有誤犯者為唐突,大不敬,出豬牛以謝之。三日又送,如初禮。又雲。嚐有雷民,因大雷電,空中有物,豕首鱗身,狀甚異。民揮刀以斬,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厲。其夕淩空而去。自後揮刀民居室,頻為天火所災。雖逃去,輒如故。父兄遂擯出,乃依山結廬以自處,災複隨之。因穴崖而居,災方止。或雲,其刀尚存。雷民圖雷以祀者,皆豕首鱗身也。
唐朝時候,從羅州往南二百裏直至雷州,屬於海康郡。雷州南麵緊靠大海,此郡大概因為雷多而取了這個名字。雷的聲音每每就象在屋頂和房簷上。雷州北麵地勢較高,也多雷,雷聲響時就象在一丈之外。當地人對於雷十分虔敬而且畏懼,常常準備酒肉來祭奠它。如果有人把豬肉與魚摻到一起食用,霹靂就會降臨到他頭上。在雷州南部地方有一種棹樹,用它煮出的水浸泡酸梅和李子,習慣上稱為“棹汁”,若將“棹汁”與豬肉摻在一起食用時,也會致霹靂臨頭,如有違犯這一禁忌者必定立即得到報應。牙門將陳義的傳記中記載道:陳義就是雷的子孫。從前陳義的母親在一個因雷雨大作而變得昏暗的白天,在院子裏得到了一個很大的卵,把它覆蓋幾個月後,卵殼破裂,有個嬰兒鑽了出來。從那以後每天都有雷神扣打門戶,進入他的房間,好像在給他喂奶的樣子。過了一年多,小孩能吃食物了,雷神就不再來了。母親便把這個小孩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陳義就是從卵中生出來的那個嬰兒。另有傳說道,曾有個雷州居民,養了隻獵犬,生著十二隻耳朵,此人每當出去打獵時,必定抽打獵犬,憑著它有幾隻耳朵活動來判定撲獲獵物的數量。這隻獵犬的十二隻耳朵從未全部活動過。有一天,十二隻耳朵全都活動了,他出去打獵時,看到野獸便不再追逐,來到海邊沙灘上大聲嚎叫。人們跑來一看,見他撿到十二隻大卵往回走。他將大卵放在屋裏後,忽然來了一陣風雨,就象從屋子裏生出來的。雨過天晴後再到屋裏察看,卵都破了,隻有蛋殼留在那裏。事後,當地人將那蛋殼一個個分別拿回家裏,每年都按時進行祭奠。直到今天,凡是當年拿到蛋殼的人家,都成為當地的豪門望族。有時趕上雲霧籠罩的陰暗的傍晚,當地人稱這是雷公在耕地,第二天拂曉到田野裏一看,就會發現果真有耕墾的痕跡。有這種情況出現,便是吉祥的征兆。另外,還常常有雷火出現在田野裏,每當雨過天晴後,就能拾到黑色的石頭。有的呈圓形,有的呈方形,人們稱為“雷公墨“。凡是有人訴訟投狀子,必定以用“雷公墨”混和著普通墨來書寫,才是吉利。如果有人得了病,就打掃出一間空房子,擺設酒食供奉,吹吹打打,舉著旗傘蓋,到數十裏以外去迎請雷公,回來之後,殺豬宰牛進行祭奠。因為祭品擺放在門前,鄰人便不敢隨便進去。有人誤入就被視為冒犯,是最大的不敬,必須拿出豬和牛來謝罪。三天之後又要送雷公,儀式和禮節與迎請時一樣。還有傳說道,曾有個雷州居民,在雷電大作時看到空中有個怪物,長著豬腦袋,身上全是鱗甲,形狀十分奇異,他便掄刀去砍,這個怪物便跌落在地上,鮮血流到路上,而雷聲愈加尖厲。當天晚上,怪物騰空而去。此後,揮刀亂砍的那個人居住的房子,連續遭到天火的焚燒,他雖然逃走了,天火仍然去燒他的房子,父老兄弟便把他逐出家門。他隻好在靠山的地方搭間茅屋供自己藏身,但天火之災又跟著他降臨,他便到石崖的岩洞裏居住,災禍這才停止。有人說,那個人的刀仍然存在。雷州居民畫來供自己祭祀的雷公像,都是豬腦袋,身上有鱗。葉遷韶唐葉遷韶,信州人也。幼歲樵牧,避雨於大樹下。樹為雷霹,俄而卻合,雷公為樹所夾,奮飛不得遷。韶取石楔開枝,然後得去。仍愧謝之,約曰:“來日複至此可也。”如其言至彼,雷公亦來,以墨篆一卷與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我兄弟五人,要聞雷聲,但喚雷大雷二,即相應。然雷五性剛躁,無危急之事,不可喚之。”自是行符致雨,鹹有殊效。嚐於吉州市大醉,太守擒而責之,欲加楚辱。遷韶於庭下大呼雷五。時郡中方旱,日光猛熾,霹震一聲,人皆顛沛。太守下階禮接之,請為致雨。信宿大霪,田原遂足,因為遠近所傳。遊滑州,時方久雨,黃河泛濫。官吏備水為勞,忘其寢食。遷韶以鐵劄,長二尺,立一符於河岸上。水湧溢堆阜之形,而沿河流下,不敢出其符外。人免墊溺,如今傳之。或有疾請符,不擇筆墨,書而援之,皆得其效。多在江浙間周遊,好啗葷腥,不修道行。後不知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