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參透容貌的深意——中國相命術(1)(3 / 3)

對許負的這些斷言,周亞夫本人都不相信。而後來的事實,卻應驗了許負的一些斷言。

唐宋時期,相麵術也是很盛行的。且大量相術著述的出現,使相術理論進一步係統化、完整化、實用化。

宋代相術家中值得一提的人物是陳摶。陳摶是中國道教史中的著名人物,極善相術。他曾為宋太祖看過相,認定宋太祖登基天下方能安定。據傳說,陳摶的相術是向一位常著麻衣的老人學的。後來流傳於世的《麻衣相法》一書,大概與此不無關聯。

到了明代,相術又有了進一步發展。當時最著名的並對後世相術影響極大的相術家是袁珙、袁忠徹父子倆。

袁珙在明成祖時,曾官拜太常寺丞。他在他所居住的房子四周種植許多柳樹,並自號柳莊居士。至今民間流傳甚廣的《柳莊相法》,據傳就是袁氏父子所著。

至清代,相麵術仍然十分盛行,相術著作也很多。尤以陳淡埜所著《相理衡真》影響最大。該書共十卷,較係統地概括了曆代相法精要,是一部難得的相術典著。

中國相命術流傳幾千年,在曆史上的影響是相當大的。這種影響,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民風民俗的影響,一類是對曆史事件的影響,再一類是對古代科學文化的影響。

對民風民俗的影響,主要是大量學術不多卻不泛辯才的陋儒方士活動於市井鄉間,使得一些相理的是非、善惡標準深深地滲透於民眾的倫理觀念和婚喪嫁娶風俗之中。至今在一些偏僻的農村及山區,青年男女配婚時,往往要請相士看相。若相士認定是相克之相,婚事定是難成。

相命術對曆史事件的影響,主要是反映在下麵幾個方麵:

一是對帝王繼承人確立的影響。《隋書》記載:

(煬帝在藩時,)好學,善屬文,深沉嚴重,朝野屬望,高祖密令善相者來和遍視諸子,和曰:“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後來這位晉王登上了帝位,這就是曆史上的隋煬帝。前麵已經提及的相術家陳摶應太宗之召進宮看相,陳摶認定當時的壽王“真他日天下主也”,後來這位壽王果然登基,成為曆史上的宋真宗。這也反映了相命術對確定帝王登基人的影響。

二是對識別貴人的影響。《陳書》上有一記載:

長沙王叔堅母,本吳中酒家婢,相者言當生貴子。宣帝微時,因飲,通焉,生叔堅。及即位,召拜淑儀。

這段文字是說陳宣帝卑微時,聽了相術家所說“(那酒店的婢女)當生貴子”的話,與這婢女私通,果然生下貴子——長沙王。

《後漢書·班超傳》記載:

班超行詣相者。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裏之外。”超問其狀,相者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裏相侯相也。”

這段文說的也是於卑微時識英豪。

三是相術對識君認臣事件的影響。前麵提及的範蠡助勾踐得勝後,因勾踐“長頸鳥喙”,離他而去,就是這類事件。

上麵列舉的例子,在卷帙浩繁的史書中不勝枚舉。這反映出相命術在中國曆史上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不過,史書中許多記載的可信性是值得探究的。史書的編纂者往往出於各人的曆史觀編史,故多有牽強附會的地方。

相命術與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關係,最主要的是體現在古代中醫的辨症論治上。中醫辨症的主要手段是望、聞、問、切。其中的“望”、“聞”後對病人症狀的判斷,與相術理論有許多的相通之處。例如中醫所說的肝火重的人,麵赤、目澀、性躁,與相理所說麵赤性急多暴躁是一致的。在中醫學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說與相命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故有人說,古代中國醫、相之道同源。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醫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相術”,即通過觀形、察色、聞聲以確診、施治的辨症論治方法。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的《靈樞》篇,就根據不同人的特點,將人的形、色、音、神、症狀等,分為木、火、土、金、水五種類型。時至今日的中醫辨症論治,仍然遵守著上述的有關法則。極為有趣的是,相術的許多原理,與上述中醫原理有很大的相似之處。